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红芪剪茎高度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芪剪茎比不剪茎能极显著地提高产量,且红芪在7月下旬现蕾前进行剪茎,留茎高度50 cm的主根长、根径、单株根干物质积累、折干率、一等率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比CK增产14.07%(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芪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主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30.86%,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最高,药材品质最优.因此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  相似文献   

3.
马令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70+8262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红芪留茎高度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试验基地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芪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红芪的主根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提高了30.86%;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药材品质最优。[结论]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较为理想,能达到增产和改善药材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令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13-7714
[目的]研究留茎高度对红芪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在甘南高原地区研究了红芪留茎高度对其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在7月上旬现蕾前进行剪茎,且留茎50 cm的红芪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主根长、根径、单株根鲜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最高,且产量比CK明显提高了30.86%。[结论]红芪留茎高度在50 cm左右时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平  王朝海  王朝贵  顾尚敬  白永生  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6-20347,20350
[目的]探索马铃薯移栽脱毒苗合适的剪尖次数。[方法]对移栽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分别进行01、2、3、4、、5、6次剪尖处理,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加,马铃薯合格薯产量降低,不剪尖处理合格薯率最高,为90.5﹪,产合格薯246.0粒/m2;剪尖1次产合格薯239.5粒/m2,不剪尖处理比剪尖1次处理增产2.84%,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剪尖处理与剪尖2次及2次以上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地上部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均是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结论]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对脱毒苗可以进行不剪尖或1次剪尖扦插。  相似文献   

6.
以割梢时间为主区,留苗高度为裂区,分析3次割梢时间(4月25日、5月5日和5月15日)和5种留苗高度[15 cm、25 cm、35 cm、45 cm和不割梢(70 cm左右)]处理对蔺草有效草茎产量、群体草茎数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及百支草茎干重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征地区蔺草割梢时间以4月底至5月初为宜,即在最长草芽出生前15~25 d;割梢后留苗高度掌握在45 cm为佳.4月25日和5月5日割梢,留苗高度在45 cm时,蔺草的经济产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比不割梢处理分别增加13.24%、45.89%和10.49%.表明在4月底至5月初割梢和留苗高度在45 cm时,不仅不会降低有效草茎产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等品质性状,且能较好协调蔺草产量与品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以中药材红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有机栽培和无机栽培2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水平施肥量对红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为15t/hm2时,无机栽培模式下的红芪产量达到最大值,为371.1kg/hm2,显著高于不施肥水平7.66%;有机和无机栽培模式下的红芪的含水率分别高于不施肥处理6.12%、2.81%;无机栽培模式下的红芪总灰分高于不施肥处理8.84%;在施肥量达到22.5t/hm2时,有机栽培模式和无机栽培模式红芪多糖含量高于不施肥处理11.77%和7.58%.  相似文献   

8.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通过2a试验,观察剪茎对白菜型油菜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剪茎后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抑制其生育进程,使单株一次分枝和结角数降低,产量减少。剪茎时期越早,生育进程越缓,减产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夏4个经济性状与块茎产量关系,比较分析4个经济性状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半夏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来源半夏种质在同一生境下栽培,考查大块茎率、中块茎率、小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单位面积块茎产量,估算性状间相关系数及其对块茎产量通径系数。结果: 块茎产量与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块茎率呈微弱负相关,与小块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块茎百粒重>小块茎率>中块茎率>大块茎率;相对增加大块茎率、块茎百粒重,降低小块茎率,中块茎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烯蓝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幼苗时期的苗高、茎粗、根条数、苗鲜重、根鲜重、根系活力等苗期幼苗性状,以及收获时期的产量性状和株高、穗位高度、单株绿叶数等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成正相关;玉米的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等性状与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红芪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垄栽、黑膜覆盖垄栽、露地垄栽和露地平栽6种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是红芪高产栽培的最佳方式,在此栽培方式下红芪综合性状最优,产量较露地平栽增产56.46%.  相似文献   

12.
以滤光膜遮光处理1年生黄檗幼苗,测定了幼苗生物量及根、茎外皮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的根和茎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而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也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合成和积累,红膜的抑制作用最小,蓝膜和绿膜的抑制作用最强.滤光膜处理后,3种生物碱的单株产量都低于对照,红膜处理小檗碱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膜处理的,但红膜和黄膜处理下的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蓝膜和绿膜处理的3种生物碱的产量都始终最低.滤光膜处理不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和上述3种生物碱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江西甘蔗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6份江西省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甘蔗主要形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其差异大小顺序为分:蘖率,萌发率,株高,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单茎重,有效茎,茎径,苗高,锤度,糖分。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种质频数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不同性状间有所差异,萌芽率、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呈典型正态分布,分蘖率和单茎重呈左偏正态分布,苗高、株高、锤度和糖分呈右偏正态分布。(2)相关分析发现,萌发率与分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茎呈正显著相关;分蘖率与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锤度、糖分和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重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蔺草的丛总茎数、成草高度、草茎粗、成草率、长蔺率及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范围内(折K2O用量0-487.5kg/hm^2),丛总茎数随着钾肥用量增加而递增;草茎粗、成草率、长蔺率、单茎干重及经济产量与钾肥用量间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从草茎性状、经济产量及加工品质综合角度来看,折K2O用量以3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夏栽青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喷施多效唑对青蒜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曲靖白蒜为试材,多效唑15%增效超微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设0.16%、0.24%和0.32%3个处理浓度,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夏季栽培青蒜不同生长时期的株高、假茎粗、茎盘粗、单株重、根重和青蒜产量等的影响。[结果]青蒜5叶期,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色深绿、株高变矮。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多效唑浓度升高,各处理假茎粗、茎盘粗、根重和单株干重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仅处理3(0.32%多效唑)的单株鲜重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青蒜7叶期,各处理农艺性状与5叶期表现一致,仅处理3的单株鲜重、经济产量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结论]施用0.32%多效唑对云南曲靖青蒜的生长及产量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生长期对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 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党参产量和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不割茎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采挖产量较对照不割茎增加最高,增幅5.71%;10月20日采挖根长增加最多,增幅为19.68%,10月30日采挖根径增加4.79%,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18.
为黄瓜穴盘嫁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迷你黄瓜为试材,研究了砧木嫁接前子叶不同剪除量对穴盘黄瓜嫁接幼苗生长性状、植株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嫁接幼苗长势以砧木子叶剪叶1/2处理的最强,其次为不剪叶处理;根系活力以不剪叶处理最强,极显著大于剪叶处理,剪叶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剪叶量的增大而减小。剪叶处理与不剪叶处理植株的生长势、产量、品质、果实表面蜡粉量、白粉病病情指数和根体积均无显著差异。部分剪除砧木子叶对嫁接黄瓜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以嫁接前剪除砧木1/2子叶面积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9.
大豆双茎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苗期进行摘心处理 ,得到双茎植株群体。通过研究发现 ,不分枝或分枝较少的品种双茎处理后 ,植株株高、节数、结荚高度、分枝及百粒重等性状均有所下降 ,而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等性状上有所提高 ,从而提高了产量。而分枝性较强的品种 ,产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红、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芪有高、矮茎之分,黄芪有膜荚黄芪(高茎)、蒙古黄芪(矮茎)两种.高茎红、黄芪地下部生长慢,不产生侧根,而矮茎黄芪地下部生长旺盛,侧根多,产量高而且质量好,但侧根多,故矮茎优于高茎,但蒙古黄芪种、苗价格高,投入成本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