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亚伟中文速录机"的问世让我国的书写文化迈入了一个新台阶.随后,我国的速录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速录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速录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当担负起培养适合社会各行业需求的速录技能人才.文章主要对高职学校的速录教学方法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特别是高级速录师这样的新起专业,存在着巨大的缺口.速录专业有着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期间伴随着大量的、枯燥的技能学习,这些技能的学习并无捷径可走,只能够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而学生对技能的投入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最终投入社会实践的结果.文章主要从高职高专速录教学发展的困境以及高职高专速录教学发展的突破两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技术在不断升级与革新,因此整个社会对于铁道供电技术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这一现状,决定了对铁道供电技术专业高职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依据铁路有关部位相关岗位的需求,针对铁道供电技术专业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与实践,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房屋的建筑方向不断向高层或者超高层发展.同时人们对居住房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与低也在影响着房屋建筑的质量,所以房屋建筑桩基础技术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稀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这并非是毕业生数量太多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是很高,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存在"低不成高不就"的现象。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就需要基于就业这一导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文章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在不断的改变,人们对汽车维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于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也非常重视。文章主要对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提出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针对性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电气设备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电气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种要求,做好电气试验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在进行电气试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本文针对容易在电气试验中出现的危害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工业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几十年的时间,我国众多的传统手工作坊就已经逐渐被各种企业替代,生产方式不断地发生改变.传统的学徒制度即手工学徒制,在我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出现之前,在手工作坊中,师傅带领徒弟一起劳动,那么徒弟能够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过程中学习技能.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职业训练方法,是传帮带的方式,属于非正式的学习方法.近几十年,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更加注重教育的发展,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逐渐规范教育,那么这种传统的学徒制就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非正式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得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影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由此,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度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将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一部分进入企业锻炼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不断的向前进步,各种高端的制造业也在这种大形式下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技能型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能够满足企业或是其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们更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文章以在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专业中实践现代学徒制为例,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特点、实施步骤、实施成效及反思进行具体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自从计算机技术出现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计算机内部不同功能软件,能够极大提升工作与生活便捷性,也会对社会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不同计算机软件,其设计人员、企业存在差异.这也意味着,计算机数据接口的出现与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合理管控不同软件接口,维护软件稳定运行,才能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