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接种技术及200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分别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苗瘟接种和穗颈瘟接种技术研究,并对江苏省2009年水稻区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苗瘟和穗颈瘟抗性不同,其中杂交籼稻、杂交粳稻抗性较好;常规粳稻和迟播稻的抗性较差;单个水稻品种对苗瘟的抗性和穗颈瘟的抗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和评价江苏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对2016—2020年的2120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和770份主栽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按照江苏省稻瘟病抗性鉴定标准,通过苗瘟、叶瘟、穗颈瘟和综合指数等统计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进行抗性评价分析.抗性综合指数评价分析表明,各年度新品种(系)集中在3级和5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造成水稻(Oryza sativa L.)减产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发掘、鉴定和筛选水稻抗性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抗病的水稻品种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解决水稻生产的障碍并掌握抗性种质资源的抗瘟基因及其分布,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鉴定、抗性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4个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水稻抗稻瘟病资源的收集、选育和抗稻瘟病基因鉴定,加快抗性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稻瘟病严重威胁黑龙江省水稻的生产,选育和利用抗瘟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了解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有效性,为黑龙江省稻瘟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秋季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134株水稻单孢菌株,采用病原物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50个水稻主栽品...  相似文献   

7.
恩施、宜昌、咸宁地区一直是湖北省水稻稻瘟病的重发区和常发区。为了明确2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湖北省的抗性水平及利用价值,选择恩施地区的金子坝和两河口、宜昌地区的远安县和咸宁地区的崇阳县作为水稻稻瘟病自然诱发接种试验点,对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持有20个垂直抗性基因的20个水稻单基因系进行稻瘟病自然诱发接种。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kh、Pi-9、Pi-20和Piz5对叶瘟有很好的抗性表现,而抗性基因Pi-a、Pi-t、Pi-ta、Pi-zt、Pi-12(t)对叶瘟的抗性欠佳。抗性基因Pi-kp、Pi-kh、Pi-5(t)、Pi-9和Pi-z5对穗颈瘟有很好的抗性表现,而抗性基因Pi-t、Pi-ta、Pi-zt、Pi-12(t)、Pi-z对穗颈瘟的抗性欠佳。总结3年来20个垂直抗性基因在恩施、宜昌和咸宁的抗性情况,抗性基因Pi-kh、Pi-9和Pi-z5在抗稻叶瘟和抗稻穗颈瘟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可以作为湖北省水稻抗性基因或抗源基因合理使用,而抗性基因Pi-t、Pi-ta、Pi-zt、Pi-12(t)在推广使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品种Oochikara(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发现Oochikara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0个稻瘟菌菌株具有高效的广谱抗性。利用等位基因挖掘技术,从Oochikara鉴定出4个已知稻瘟病抗性基因(R gene):Pish、Pia、Pikm和Pita。此外,利用稻瘟菌菌株08-7-3对Oochikara和感病品种E103杂交后代进行稻瘟菌喷雾接种和遗传分析,发现Oochikara还存在其他新的抗性基因。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Oochikara对稻瘟病的抗性来源,有助于利用Oochikara作为抗性中间材料开展稻瘟病抗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察水稻苗期叶瘟抗谱和成株期穗颈瘟抗性可以全面地评价水稻种质的稻瘟病抗性.本研究采用来自广东不同稻作区的36个稻瘟病菌株,对经过抗性初筛的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进行苗期叶瘟抗谱测定;同时种植于代表性自然诱发病圃——广东省从化市吕田镇,考察其穗颈瘟抗性.结果显示,入选的3个诱变品系具有广谱的苗期叶瘟抗谱、且高抗穗颈瘟,抗性明显优于非诱变原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4和H11对菌株GD0193和GD866的抗性均由主效单基因控制,H4对菌株GD08T4、H11对菌株GD08T13的抗性均由2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D69对菌株GD0193的抗性遗传模式复杂,D69对菌株GD08T4和GD866的抗性为主效单基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白香占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工接种和病圃鉴定方法评价白香占等水稻新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白香占高抗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Ⅰ、Ⅱ、Ⅲ型菌和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抗强毒菌系Ⅴ型菌,具广谱抗性;对广东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B、ZC群小种抗性频率分别为100%和92.6%,总抗性频率96.9%,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均为1级,综合评价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聚合对稻瘟病抗性的效应,为新品种的审定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鉴定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252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并利用2组多重PCR体系(Pi1与Pikh、Pi9与Pik)检测供试水稻品种携带抗性基因Pi9、Pik、Pi1和Pikh的情况,分析抗性基因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病率的关系。【结果】2018—2020年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分别为47.0%、38.3%和35.2%,穗瘟抗病率逐年下降。252份供试材料含有抗性基因数为0~4个,其中含0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4份,占5.6%,穗瘟抗病率为14.3%;含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63份,占25.0%,穗瘟抗病率为11.1%;含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42.0%;含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81份,占32.1%,穗瘟抗病率为65.4%;含4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13份,占5.2%,穗瘟抗病率为53.8%。总体来看,供试材料的穗瘟抗病率随携带的抗性基因数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性基因组合Pi9+Pikh、Pi9+Pik+Pikh和Pi9+Pik+Pi1+Pikh是适合安徽地区的抗性基因组合。【结论】2018—2020年长江中下游区试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一般。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但应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组合,不能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瘟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因此,开展稻瘟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在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Mackill等培育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多年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鉴定,提出了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以及品种抗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用我区的稻瘟病菌株按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宁夏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结果表明我区水稻主栽品种对来自我区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具有不同的抗感反应,且苗期与成株期抗性反应不同.不同品种苗期抗菌率变异范围较广,且总体上抗性不强;成株期抗菌率均较低,表明我区水稻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较弱.总体上来说,我区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6.
宁夏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和Pi9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宁夏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和Pi9的分布情况,为宁夏水稻抗穗颈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利用Pi-ta、Pi-b和Pi9 3个与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功能标记,对94份宁夏水稻品种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宁夏水稻品种中含Pi-ta抗性基因的占46.8%,含Pi-b抗性基因的占93.6%,含Pi9抗性基因的占27.7%,同时含有Pi-ta和Pi-b抗性基因的占44.7%,同时含有Pi-ta、Pi-b和Pi9抗性基因的占12.8%。根据报道,Pi-ta、Pi-b基因的联合效应与穗颈瘟抗性正相关系数为0.71,表明从宁夏水稻品种中选育抗穗颈瘟品种是有基因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1985~1987年,本实验鉴定了4298份水稻叶瘟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叶瘟0~3级和8~9级材料,叶瘟抗性与穗颈瘟抗性高度相关,叶瘟4~7级材料,叶瘟抗性与穗颈瘟抗性无相关。对20个抗性不等的水稻品种分别用人工接种后,加盖尼龙薄膜方法和早晚播法,进行叶瘟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旱田晚播鉴定法可用于杂交后代抗稻瘟病鉴定,以减轻育种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相似文献   

19.
薛文君  宋丽  万四新  李民  李森 《河南农业》2019,(6):52-53,57
用四川稻瘟病高发区的优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引进的水稻品种Lemont进行抗谱测试,结果表明,水稻品种Lemont中含有数个控制稻瘟病病斑和病斑数量的抗性QTL基因;通过稻瘟病抗性品种Lemont和易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亲本构建了F2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将Lemont中的两个抗瘟性QTL基因位点定位在水稻第八、十一染色体上,可以利用这些标记快速检测相关抗性基因,通过进一步研究开发出与这两个抗性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育种工作更有效地利用抗瘟性基因资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不同的稻作气候生境条件,分析了4763份苗瘟、4420份叶瘟和4251份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其结果为:①不同气候带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带低,有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反之增大的趋势,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稻瘟病多样性富聚区域;③稻区内稻类型复杂,稻瘟病抗性多样性就丰富,多样性与稻种类型息息相关.其结果为利用稻瘟病抗性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挖掘了289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瘟病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