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美国的反倾销 ,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 ,整个农产品形势由追求数量逐步转变为提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下 ,提高蜂产品的品质是蜂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中国特色的天然成熟蜜生产模式是解决蜂蜜质量问题的必由之路。一、我国蜂蜜生产中迫切需要推广普及的 5个要求蜂业工作者务必提高质量意识 ,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注意蜂蜜质量卫生。目前需要迫切推广的 5个要求是 :①蜂蜜质量 ,必须做到尽可能生产天然成熟蜜。进入流蜜期 ,视进蜜情况确定取蜜的时间 ,到了流蜜盛期 ,待蜂蜜酿制成熟 ,即蜜房封盖或呈鱼眼状才能分离 ,不要见蜜就…  相似文献   

2.
强群多箱体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强群采蜜和利用多个箱体为强壮蜂群提供充足的储蜜空间,流蜜结束后一次性采收封盖蜜脾.这样生产出来的蜂蜜成熟度高,水分含量低,耐储存.在这种生产模式下,设法让蜂群在主要蜜源流蜜期能够形成并维持强壮群势,用多个箱体生产成熟蜂蜜.本文介绍的"巢继箱双王繁殖,强群多箱体取蜜"技术,其关键点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多箱体养蜂的原理,结合我国一般蜂场既生产蜂蜜又生产蜂王浆的具体特点,设计常年用两个箱体供蜂群生活、育儿和贮存饲料,流蜜期再加箱体专供蜂群贮放蜂蜜。结果表明,用两个育虫箱养蜂,比用一个育虫箱容易培养和保持强群;流蜜期用加贮蜜继箱的方法代替勤取蜜,不仅减少了取蜜次数,而且能提高蜂蜜的浓度和产量,同时蜂王浆生产照常进行,产浆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1生产蜂蜜(取蜜)大流蜜期来临前40~50天就应着手培育蜂群,到大流蜜期中蜂数量可达8~14框,可以强群取蜜。取中蜂蜜必须掌握早取、勤取的原则,早取就是在初花期开始流蜜时就取第一次底蜜,将已封盖的蜜脾削掉蜡盖,取掉其中的蜂蜜。虽然第一次取出的蜜不多,...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省麻江县是蓝莓生产重点县,也是中国养蜂学会挂牌的蓝莓授粉基地。蓝莓蜂蜜是珍稀蜜种,每年有6 000~7 000群蜂到麻江采蓝莓蜂蜜,为蓝莓授粉。4月上旬正是蓝莓开花和生产蓝莓蜂蜜的关键季节。笔者于2022年4月10~11日,特地赴麻江走访了一些中蜂养殖场,了解2022年蓝莓蜂蜜的生产情况。流蜜期结束后,又电话联系各蜂场,了解实际产蜜量和取蜜浓度。  相似文献   

6.
李全良 《蜜蜂杂志》2004,(10):13-13
《蜜蜂杂志》2004年第5期21页《谈流蜜期的蜂群管理》一文,读后认为存有多处文句不实,易误导初学养蜂者,责任编辑应有纠正之责。拙见如下:a. 文中用了大量篇幅谈培育越冬适龄蜂,修造巢脾,组织生产群,调整蜂巢,提高蜂王产卵力等纯属流蜜期前的准备工作,这与题意“流蜜期的蜂群管理”明明不符。b. 文中称“流蜜期的蜂群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蜂蜜和王浆的产量”,而笔者认为:影响蜂蜜和王浆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流蜜期前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结果———蜂群强壮与否。没有强壮的蜂群,到了流蜜期只能“望花兴叹”,即使管理再得法,为时已晚。c. 从题意、文…  相似文献   

7.
<正>新疆大部分地区夏季是养蜂的主要生产季节,同时也是蜂群发展和分蜂阶段。在流蜜期间应保持蜜蜂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及时取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情绪,又能增加蜂蜜产量。流蜜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流蜜期前应早育王,早分蜂,加速蜂群繁殖。提前20天补充蜂脾,使蜂群到大流蜜时达到1220脾的强群采蜜。做到流蜜前期发展蜂群;流蜜中期补充蛹脾,保持群势;流蜜后期调整蜂群,抓紧时间恢复与繁  相似文献   

8.
卢金波 《蜜蜂杂志》2001,(11):33-34
《蜜蜂杂志》 2 0 0 0年第 9期载张德志先生《以务实精神迎接WTO》的文章 ,其中谈到“收购部门曾以价格差距鼓励生产成熟蜜 ,但其价差往往是有限的 ,不足以鼓励人们尽力生产成熟蜜。”读此 ,本人也深有感触 ,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看法。首先 ,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样的蜂蜜才是成熟蜜 ?但至今 ,还未看到对成熟蜜定义的界定标准。绝大多数人认为 ,只有天然的封盖蜜才是真正的成熟蜜 ,否则就称不上是成熟蜜。郭芳彬先生在《健康的保护神蜂蜜》一文中认为 :“蜂蜜的成熟度越高 ,蜜中的营养成分和具医疗保健作用的物质含量必然越丰富。”并认为 ,“成…  相似文献   

9.
正少数蜂农一味追求效益,忽视行为规范,给蜂蜜质量造成隐患,甚至有个别蜂农昧着良心,掺杂使假,纯天然的蜂蜜被玷污,蜂蜜可信度降低。行为一:饲喂蔗糖过量,与流蜜期过近。繁蜂保蜂需要饲喂点蔗糖,无可非议。有个别蜂农喂糖过量,巢脾糖压子,封盖面积在2/3后出售,现摇现卖。也有的流蜜初期仍在喂糖,极个别的甚至是白天摇,晚上喂。行为二:取蜜过勤。蜂蜜本应有酿造过程,少数蜂农为追求效益,三天两摇取水蜜,卖出的蜜不到1周发  相似文献   

10.
封银 《蜜蜂杂志》2014,(9):41-41
<正>2013年11月,有一位顾客需要用葵花蜂蜜炙药,笔者到熟悉的一家蜂场购买,打开蜜桶一看,葵花蜂蜜在当时室外温度为-7℃的条件下居然还没有结晶。笔者想现在少部分养蜂人在流蜜期几乎隔天取蜜,有的还在下午取蜜,蜂蜜像糖水一样。还有少部分的蜂场还往蜂蜜里面掺水出售,这样不仅降低了蜂蜜的质量和价值,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国养蜂>2003年第1期郭兴同志的<给权威部门的一个建议>后感想如下. "蜂酿蜜,蚕吐丝",天下人皆知,是古往今来人类对蜂和蚕利用的实践总结.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仪器测量营养成分的条件下就得出的经验:蜜蜂自己酿成熟封上盖的蜜才是营养价值最好的东西.人造丝还是不如蚕丝好,成了定律和真理.科技发达的欧美国家认定了成熟蜜,而我们中国人现在却生产不成熟蜜,因此,蜂蜜出不了口,创不了汇,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7,(8):25-26
<正>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召开的"贵州蜂业论坛"大会上,中国养蜂学会陈黎红秘书长应邀作了"跳出蜂箱看世界"的主题报告,陈秘书长在报告中特别突出强调了生产成熟蜜的问题,生产成熟蜜的宗旨在于降低养蜂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体现蜂蜜的真正价值,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稳定提高养蜂者的收益和提高中国蜂业国内、国际的声誉。什么是成熟蜜?天然成熟蜜就是指在蜂巢内自然封盖成熟、浓度达43波美度的蜂蜜。中蜂能不能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中蜂养殖,上浅继箱生产成熟蜜,既能提高蜂蜜产量,又能生产出高浓度、高品质蜂蜜,同时能有效控制“分蜂热”及降低夏季蜂箱温度,流蜜期不用经常检查蜂群、调脾和清框,减轻劳动强度,因此深受蜂农喜爱。2015年,浙江省开化县开始中蜂浅继箱生产成熟蜜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5):22-22
流蜜期养蜂要确保生产群全力采蜜、繁殖群大力支援蜂源、产蜜产浆任务的完成,必须要遵循:"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殖"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养蜂者宁愿生产不成熟蜜而不生产成熟蜜?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不成熟蜜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不成熟蜜能够在市场上销售,自然养蜂者愿意生产。为了弄清生产成熟蜜与不成熟蜜的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取蜜方式对养蜂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的影响问题。笔者根据牡丹江农业学校张彤等发表的《不同取蜜方式与蜂蜜产量、质量以及产值关系的研究报告》[1](下称牡丹江点)与为了验证勤取蜜的效益,河北省青龙县燕山联合养蜂场赵景民[2]在2001-2002年荆条花期进行的勤取蜜和取成熟蜜的对比试验情况(下称河北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取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20,(3):36-37
<正>(续2020年第二期)(2)育子区与贮蜜区分开用隔王板将蜂巢分隔成育子区和贮蜜区。育子区2~5张脾,供蜂王产卵和蜂群育子。贮蜜区无王,初组织时可以有子脾,取蜜时贮蜜区的巢脾中的蜂子应已全部羽化,并贮满蜂蜜。单箱体蜂蜜生产群组织:将巢箱用框式隔王棚分隔为两个区,育子区和贮蜜区(图2)。育子区根据蜂蜜生产阶段的长短决定巢脾的数量,流蜜阶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9,29(4):42-42
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蜜蜂时常在蜂巢的空隙处修造自然脾,在其中存储蜂蜜,封上蜡盖,成为天然的巢牌蜜,咬上一口品尝,香甜遁口.20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生产的商品巢蜜与分离蜜不同,没有接触分蜜机、滤蜜器、包装容器等,没有污染,含有浓郁的花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正中蜂的最佳活框饲养模式,是用合适的平箱饲养,管理简单方便:流蜜期上浅继箱取蜜,取蜜也轻而易举,而且生产出的是质量优良的"上隔蜜"。现在流行的几种经典蜂箱,我认为大小适中的是WG(王刚)蜂箱,箱内尺寸38 cm×38 cm×36 cm,巢框内宽高31.5 cm×31 cm,这种框的缺点就是没有配套的摇蜜机,需定做摇蜜机很麻烦,而且巢脾是蜜、粉、子混合的,摇蜜伤子厉害。宽大的是意标  相似文献   

19.
<正>又一年的生产季节就要来临,这里告知蜂友稍微改变一下取蜜方法,能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出浓度高一些的蜂蜜:流蜜期备好采蜜的巢脾,也可以加进空框,让蜂群造雄蜂脾代用;每群8~9张,流蜜开始继箱里先放4~5脾,蜜储满后暂时不摇,再加4~5张空脾,按1张满脾1张空脾的次序排列,方便工蜂酿制储存;待新加的脾蜜  相似文献   

20.
自然状态下中蜂因流蜜前期处于自然繁殖期,见子不见蜜;蜜源后期产生"分蜂热",见蜂不见蜜。整个流蜜期蜂蜜产量不太理想,影响蜂农的积极性。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通过及时换王等11种方法实现计划繁殖、生产,可有效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