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植物源有机肥对沙质土壤黄金梨幼树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植物源有机肥对沙质土壤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黄金梨幼树的营养效应。【方法】以正交设计优选出5种植物源有机肥为试材,测定土壤干湿交替灌溉下盆栽黄金梨幼树根际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OM)含量、植株生长、叶片养分、净光合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结果】植物源有机肥营养效应表现:(1)显著提高土壤干湿交替灌溉下梨幼树根际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失水率;(2)显著提高梨幼树根际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关系;(3)显著增加株高、干粗度、单叶面积及单位叶面积上干物质质量;(4)显著提高叶片氮、磷、钾含量;(5)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调节了叶片的蒸腾速率。【结论】综合分析认为,以黄豆(T4)为材料植物源有机肥对沙质土壤保水,提高株高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效果最佳;以沙打旺(T5)为材料的植物源有机肥对沙质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叶面积及单位叶面积干物质质量效果最佳;以白三叶和紫花苜蓿(T3)为材料的植物源有机肥对沙质土壤养分含量及树体养分含量提高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K326为供试烤烟品种,于2015年在四川省会理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丰雨"保水剂+地膜、"惠之源"保水剂+地膜、"丰雨"保水剂+秸秆、"惠之源"保水剂+秸秆6个不同处理,研究各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在旺长期和成熟期,土壤的供肥效应明显强于对照处理;其中,以"丰雨"保水剂+秸秆覆盖处理的供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盆栽法,以半腐熟小麦秸秆(秸秆)、地膜、化纤编织袋(编织袋)、高粱秆片(片)、半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1)和再腐熟城市生活垃圾(垃圾2)等作为覆盖材料,研究其对盆栽玉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分布以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和垃圾覆盖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速效氮的补偿能力也较强,而片、编织袋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培肥能力差,特别是地膜还导致了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明显下降;覆盖地膜、秸秆、片、编织袋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其中尤以地膜覆盖效果最佳,其次是秸秆,再其次为片和编织袋,而垃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式与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和免耕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设置不同的覆盖物(空白、地膜、3 000 kg/hm2秸秆和6 000 kg/hm2秸秆),研究耕作方式和覆盖物对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有明显的土壤培肥效应,不仅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速效养分有在土壤表层富集的趋势,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地膜覆盖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尤其明显增加了速效磷的含量;而免耕与翻耕对土壤培肥的表现不一,有机质的形成和速效钾免耕要优于翻耕,氮、磷的矿化则翻耕要优于免耕。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有机肥配方设计及对梨幼树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源有机肥配方的设计及其在沙地梨幼树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养分总量最大化、单一元素含量较高和元素间的平衡关系为基准,鸡粪为参比,从果园常见的间作物种类中优选出黄豆、绿豆、白三叶、紫花苜蓿、沙打旺植株地上部分作为基本配肥材料,加入夏季剪掉的梨树嫩梢,正交设计出32种肥料配方,腐熟后同基准选择出5种配方肥料(T1—T5)施用作为处理,农家肥(T6)施用与不施肥(T7)为对照,分别对盆栽黄金梨幼树根际土壤和幼树叶片中养分相关的指标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施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失水率;提高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比例;提高植株生长高度和粗度、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比例,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各种供试的配方肥对梨幼树根际土壤和幼树的营养效应不同:其中,T1对提高土壤碱解N、交换性Ca含量、有效Fe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幼树叶片Ca、Fe含量的效果最优;T2对提高土壤有效Cu含量,叶片K含量、Cu含量,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效果最优;T3对提高土壤有效K、Mn含量,叶片Mn含量,植株光合速率的效果最优;T4对提高土壤交换性Mg、有效Zn含量,叶片平均N、Mg、Zn含量,幼树株高效果最优。综合评价结果为T1>T2>T4>T3> T5>T6>T7。【结论】施用植物源有机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失水率,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平衡关系,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梨幼树的生长状况,优化叶片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改良幼树叶片的效能,其中T1、T2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地膜和秸秆覆盖对梨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锦丰梨为试材,连续进行3年覆盖试验,设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秸秆覆盖以及清耕对照4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梨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性铜含量的年周期变化和年变化均比对照降低,年周期的速效磷、有效性铁、有效性锌和有效性锰含量均比对照升高,但是速效磷和有效性锌含量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秸秆覆盖和地膜+秸秆覆盖明显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性铜、铁、锌和锰含量,并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影响效果不断提高。综合比较三种处理结果,以秸秆覆盖的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与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桃品种早露蟠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比较了沟施20与40 kg/株的生物菌肥对桃树根际土壤养分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并分析桃树根际土壤养分与其叶片氮磷钾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后,桃树根际土壤pH值降低了,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提高了,桃叶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增加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全磷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全钾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生物菌肥施入桃树土壤后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质含量,也可有效增加其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因此,在桃园常规施肥管理中,而应结合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诊断结果方可做到科学、平衡施肥,进而提高土壤的固肥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室黄瓜植株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探讨了植株叶片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温室大棚中的黄瓜植株叶片氮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磷含量偏高,而钾含量适宜,Fe、Mn、Cu和Zn含量丰富;土壤氮、磷、钾养分严重不平衡;叶片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钾含量与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磷、钾含量可作为土壤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适应性,本文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地膜覆盖(T1)、小麦秸秆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等3种处理和无覆盖(CK)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栽培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效果,以T2最好,T3次之,覆盖塑料地膜的效果最差。地面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也降低了径流液中硝态氮、全磷和钾离子的浓度,起到了保肥的作用。其中,覆盖秸秆的保肥供肥效果最好,覆盖塑料地膜次之,裸地栽培的效果最差。覆盖地膜降低了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揭膜后又逐渐恢复到裸地栽培水平;覆盖秸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其中覆盖秸秆的效果好于覆盖玉米秸秆。【结论】地表覆盖可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保水保肥特性,以覆盖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鱼腥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猪粪、牛粪的不同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猪粪用量较少时无明显增产作用 ,用量增至 2 2 5g/盆 (相当大田用量 76 5 0 0kg/hm2 )时才获得显著增产 (P =0 0 5 ) ;在粘质土中 ,施用牛粪的增产量比猪粪平均高 34 5 %。适宜有机肥用量能提高根可溶性糖含量 ,用量过大反而使其含量降低 ;根Vc含量则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牛粪对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而获得最大药用价值的猪粪用量为 15 0 g/盆 (相当大田用量 5 10 0 0kg/hm2 ) ,猪粪用量过大 ,反使甲基正壬酮含量大为降低。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植株氮、磷、钾含量 ,是改善鱼腥草氮、磷、钾营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育期叶片中N、P、K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育期叶片中N、P、K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碱解氮;采用浓度0.5 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采用H2SO4-H2O2法消煮植株样品;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氮;采用矾钼黄比色法测定全磷;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研究5年生五味子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中N、P、K营养元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5年生北五味子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对N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为K,P的吸收量最少;植株叶片展叶期N、K的含量较高,从开花期至植株枯萎N、K的含量有所下降但较为平缓;展叶期、浆果生长后期至果实成熟初期的含P量较高,果实成熟后期下降很大。[结论]人工栽培五味子需施足底肥,浆果生长期要追P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以不施肥(CK)作为对照,按照氮磷钾施用量相同原则,设单施化肥(NPK)、70%NPK+30%秸秆(J1)、70%NPK+30%牛粪(N1)、40%NPK+60%秸秆(J2)和40%NPK+60%牛粪(N2)施肥处理,测定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与CK相比,2013年N1、J2和N2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2014年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除2013年NPK处理外,2013年和2014年各施肥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J2处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2013年显著高于NPK。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2年内均表现为N1、J2和N2处理显著高于CK,其中N2处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最高。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N2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与同年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地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N2处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最高。【结论】玉米/大豆套作下,40%化肥与60%牛粪配施(N2)是提高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樟科Laur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 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以及它们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土壤大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顺序为钙>镁>氮>钾>硫>磷。质量分数和元素顺序说明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钾较为缺乏。元素平均值、背景值以及氮、磷比值分析可以得出,植物体内的磷、硫以及氮较为缺乏。6种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顺序为氮>磷>钾>硫>钙>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6种元素的需求顺序。针对21种植物叶片营养状况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为确保珍稀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成功,建议适量增加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和钾。图1表6参17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辣椒果实、果柄干鲜重、N、P、K含量、土壤速效N、P、K含量,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加菌糠对辣椒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加菌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辣椒产量,增加营养元素吸收,以微生物组合 菌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总植株的比例均呈现出早稻季明显高于晚稻季,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的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早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20.58%、17.34%、270.66%和37.89%,晚稻季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幅为23.85%、17.88%、262.55%和37.96%。但是,在早稻季,NPKOM处理的根茬生物量及氮钾养分积累量占总植株的比例则分别比NPK处理降低了22.18%、33.90%和26.70%,晚稻季NPKOM处理的降幅分别为4.91%、39.41%和27.06%,而根茬磷素的比例则呈增加趋势。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肥力指标中,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但却显著降低了根茬氮钾养分占总植株的比例。且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土壤磷含量调控早晚稻的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  相似文献   

17.
贵州烟区紫色土与其它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利用贵州烟区紫色土及其它类型土壤资源,2001年在全省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上采集了9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机质、氮磷钾、pH值、水溶性氯、有效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贵州烟区紫色土与其它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土相对于其它土壤类型,其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偏低;全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pH值与其它类型土壤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在中性至微酸范围内,较适合烤烟生长;水溶性氯含量过低,难以满足优质烤烟生长需要;有效硫含量中等;交换性钙、镁含量偏高;微量元素中有效铁、锰含量丰富;有效铜、锌、钼含量中等,但与其它土壤相比稍低,需适当补充;有效硼含量普遍较低,建议增施硼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区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酸害值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模拟试验中,以墨西哥玉米为试材,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年的严重酸化第四纪红壤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值调节剂,通过对墨西哥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不同酸害的影响。[结果]在酸性红壤上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墨西哥玉米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产量,促进植株对土壤氮、磷、钾、钙的吸收,而且随pH值升高,施磷能极大增强对酸害的缓解能力;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植株全氮、磷、钾、钙含量和土壤速效磷、水溶性镁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红壤酸害缓解程度与施磷量成正相关性。[结论]施用磷肥能够缓解红壤的酸害  相似文献   

19.
 土壤肥力不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同时也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而微生物的活动又受土壤类型、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水稻土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这必然导致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的类群及数量与旱地土壤有明显的差异。前人对水稻土中养分的状况和微生物区系作了许多研究,但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水稻不同生育期中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几种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了解水稻土不同肥力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认识水稻土的特性和合量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缨丹入侵对草坪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外来入侵物种马缨丹对草坪不同入侵程度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蛋白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了马缨丹入侵对土壤养分影响在其入侵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马缨丹的入侵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NH4+-N、NO3--N、和速效钾的含量,导致土壤碱化,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马缨丹种群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裸露地和非入侵草坪草多花黑麦草与白花三叶草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NH4+-N、NO3--N、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pH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马缨丹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于马缨丹的生长竞争并对草坪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马缨丹入侵的生态影响和其成功入侵的原因提供了试验依据,为阐明马缨丹入侵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