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65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65例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有39例(60.0%),慢性肾炎12例(18.5%),陈匿性肾炎9例(13.8%),急性肾炎及慢性肾衰型各2例(3.1%),急性肾衰型1例(1.5%);原发及继发性肾炎均以女性为多(各为1.2:1,12:1)。(2)病理诊断:65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8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5例,膜性肾病(MN)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各3例;继发性肾炎均为狼疮性肾炎(LN)有13例(20%)。(3)临床及病理关系: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原发性以MsPGN最常见,继发性以LN为主;以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主要为MsPGN,LN;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结论:粤北地区肾脏病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男性稍多,1.06:1);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继发性肾炎者几乎均为狼疮性肾炎,女性占绝对优势;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血尿及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高血压者明显增高P<0.01。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大致推测肾脏病理类型。尿NAG、r-GT值不能准确反映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分析了我院近8a肾活检原发性和继发性的1 627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30.7±15.1)岁,男女之比1∶1.006。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4.6%,以青壮年男性多见,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由高到低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2.7%)、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15.7%)I、gA肾病(10.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7%,狼疮性肾炎居于首位(65.0%);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4.4%);肾病综合征是所有年龄组最为多见的临床类型。结论1627例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比例最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理诊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IgA肾病发病率较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居首,女性好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4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加深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年12月-1998年10月住院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34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本组中占58.8%,是最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MCD)较非微小病变(n-MCD)有明显的尿蛋白,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膜尿蛋白的选择性与病理类型及疗效无关,不能用于估计病理类型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lport综合征(As)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7年4月通过肾活检确诊的AS患儿29例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结果:29例患儿均有典型的AS病理特征。另外还发现伴有轻度系膜增生11例,足细胞损伤13例,节段和球性硬化2例,间质泡沫细胞5例。伴系膜增生或足细胞损伤患儿尿蛋白显著增高。结论: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是AS的典型特征。然而,其他非特异性的改变如系膜增生、足细胞损伤、间质泡沫细胞、节段或球性肾小球硬化也可见到,他们的出现预示着疾病向终末肾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制SD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炎实验模型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用SD大鼠胸腺细胞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nti-Thy1.1 serum,ATS).再将ATS经尾静脉注射给SD大鼠,诱导其发生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每日检测尿蛋白。用HE和PASM染色法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系膜区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ATS效价可达1:3200;诱导大鼠MsPGN的ATS最适用量为:0.01mL/g体重;大鼠MsPGN的临床特点为大量蛋白尿;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增生期系膜区PCNA、Bcl-2的表达增高。结论:用ATS可诱导典型的、稳定的大鼠MsPGN实验模型;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受抑制参与了肾小球系膜增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常见药物性皮炎的类型及其相关致敏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住院患者发生药疹的临床资料,统计上述病例药疹的类型并对各型药疹的致敏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1例住院患者的药物性皮炎以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药疹、固定红斑型药疹最多见,4者共占76.7%;脓疱型药疹最少见。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113例,其次为解热镇痛药86例;青霉素类多引起荨麻疹型药疹或腥红热型药疹,解热镇痛药易引起多形红斑型药疹。本组421患者的皮肤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斑丘疹,有36例出现内脏损害。结论荨麻疹型药疹或腥红热型药疹为常见药疹,引起药疹的主要药物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对42例iNS并发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i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5.87%,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78.6%).起病均在iNS的急性期。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2l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INS并发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iNS并发ARF,并给予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猪圆环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对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的3 500头猪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腹泻型占15.5%,衰竭型占23.0%,皮疹型占2.8%,繁殖障碍型占8.5%,混合感染型占50.2%;针对不同的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治愈率达9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门诊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115例小儿药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95例(82.6%),女20例(17.4%);5岁以下者73例(63.5%);原发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占62.6%;药疹以荨麻疹样型最多见占38.3%,麻疹样型次之占27.8%;致敏药物以抗生素(59.1%)最多见,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26.1%)。抗生素主要引起荨麻疹样型和麻疹样型药疹,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感冒药主要引起荨麻疹样型、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和固定性药疹;伴发热者62例,血象异常48例,肾脏损害26例。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系统治疗,经7~14d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是小儿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是防止小儿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试纸方法,对528例确诊为犬瘟热的犬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炎型犬瘟热占59.1%(312/528),肠炎型犬瘟热占37.5%(198/528),脓疱型犬瘟热占1.9%(10/528),神经型犬瘟热占1.5%(8/528)。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类型,采取犬瘟热单克隆抗体,中西结合疗法、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治愈率达96.5%以上。  相似文献   

11.
86例猝死尸检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6例猝死案例的尸体解剖资料,分析猝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发生的性别、年龄、季节、诱因、主要病症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86例猝死经尸检病理诊断为心源性猝死的有58例(58/86,67.4%),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心源性猝死的51.7%(30/58),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占心源性猝死的10.3%(6/58)。结论猝死中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科学系统的尸检可以明确猝死的原因,可为医学鉴定和解决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医疗质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减少猝死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而用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中以单支病变者最为多见,共195例(占65%),其次为二支病变者共90例(占30%),3支及以上病变者15例(占5%)。195例单支血管病变中血管狭窄为50%~74%者158例(81.0%),75%及以上狭窄者37例(19.0%)。在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105例中,88例(83.8%)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17例(16.2%)无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结论对临床疑为冠心病患者,即使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也应及早作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68例肾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肾病患者行B超介导下经皮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肾活检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4例,其病理类型为sPGN2例,IgAN18例,MN4例,FSGS6例,MCD17例,EnPGN3例.ICGN1例.ScGN3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其病理类型为LN8例,HsPGN、肾淀粉样变性病、糖尿病肾病各1例;小管一间质性疾病2例,脂蛋白肾病1例。并发症为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87-2004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6例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全部恶性肿瘤的0.46%,其中20例为同时发生,66例为异时发生。首发癌发病部位以鼻咽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肠、肺和乳腺;第二癌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肠、鼻咽、肺和乳腺。经综合治疗,本组3、5a的生存率分别为52.3%(45/86)和22.1%(19/86)。结论多原发癌临床少见,易与复发转移癌相混淆,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健,治疗与复发转移癌有原则上不同,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和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慢性中毒期,含黄曲霉毒素玉米(AfB、1000μg/kg)对大白鼠的病理损伤作用.取52只成年雄性大鼠,分成两个大组,实验(E)组35只和对照(C)组17只.实验开始后第8周、20周和40周分3次扑杀.镜下观察到E组某些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厚.系膜细胞增多,用萤光抗体技术证实,E组大鼠系膜细胞仍有活跃的吞噬能力;E1组大鼠脾脏明显充血,白髓内出血,E2组大鼠脾白髓周围网状细胞增生,并出现广泛的铁沉积现象.发现一例肝细胞型肝癌。除白髓出血,增生的网状细胞取代某些趋近消失的滤泡外,尚可见局部胸腺依赖区明显再生.有2例肝纤维型间皮肉瘤。少数E组鼠胸腺内出血,淋巴结窦内和稳泡内出现红细胞.3次扑杀C组均正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屠宰病变评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苏姜猪新品种的肺病变发生情况、病变类型、季节性发病特点、肉眼肺病变的发病程度与病理组织学病变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60头供试苏姜猪中肺病变的发病率为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达到81.1%,其次为春季、秋季、夏季。苏姜猪的平均肺病变指数为1.12,病变程度较为轻微。肺病变比例在1%~10%区间内最多,占31.9%(115/360)。在360份肺样中,慢性型病变最多,占肺病变总数的38.6%;但冬季急性型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0.8%。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慢性型肺病变中的支气管淋巴组织增生更为广泛。通过肉眼病变观察得出的病变类型与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得出的结论相类似,苏姜猪的肺病变主要发生在感染后期和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痰培养分离获得真菌4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7株(60.0%),非白色念珠菌10株(22.2%),酵母菌5株(11.1%),丛生丝孢子菌3株(6.7%);临床表现以双中下肺湿性罗音(70.6%)和胸片或CT有新病灶或进展性病灶(61.8%)为主,其次为呼吸衰竭(41.1%)和呼吸道黏膜白膜(38.2%),但肺炎患者常有的发热、剧咳、喘息在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中并不常见,出现率均<30%;对确诊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效率达79.4%。结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受损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要警惕真菌感染,以免误诊;酮康唑和氟康唑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有增多趋势[1]。DCM由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仍困难,常致误诊[2]。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收集38例并对其临床诊治情况做一分析。1临床资料1.1对象男26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60.9岁(其中60岁以上者20例)。全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文献所列的标准[2,3]患者却占半数以上(20/38例)。DCM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为主要特点,症状以心悸、气促最常见,其次为水肿、胸闷k。·‘’。本组有35例有上述症状。由于患者就诊时疾病常常已非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图像分析仪对低温处理组和常温对照组肉仔鸡的肺小动脉进行定量检测,动态观察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低温诱发的肺血管重塑与肺动脉高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低温组血管内膜及中膜细胞增生、肥厚,外膜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低温组肺小动脉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MTPA)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说明低温使肺小动脉中膜增厚.低温组肺小动脉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说明低温使血管壁增厚.低温组肌型动脉(MA)占位比例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而非肌型动脉(NMA)占位比例极显著低于常温组(P<0.01),低温使肺小动脉明显肌化.[结论]低温诱发了肉仔鸡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及非肌型小动脉肌化的血管重塑现象.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3年10月~1989年2月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0例,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经病理、骨髓像、骨骼X光检查证实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男:女=2:1。发病年龄38~70岁,其中50岁以上的占63.3%。本组首发症状以骨关节痛为多见,有21例(占70%),其次是贫血,有 8例(占22.2%),其余症状为浮肿、腹胀、感染等。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为20多天,最长达2年多。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 本组贫血较为严重,Hb30~60g/L的有18例(占80%),血沉增快的有23例(占76.6%),最快达184mm/h。绝大多数病人骨髓涂片均可见异常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