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槟榔种子提取液对猪细颈囊尾蚴虫体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下槟榔的种子提取液对猪细颈囊尾蚴虫体有一定杀灭作用:1.18%~2.16%的槟榔液对猪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灭活作用;3.71%的槟榔液对猪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麻痹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细颈囊尾蚴多寄生肝脏表面及腹腔各器官的浆膜,其它部位极少发生。笔者于1989年3月收治猪子宫内大量细颈囊尾蚴寄生而引起难产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疾病。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主要寄生于羊和猪等家畜的肝脏、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其成虫寄生于犬、貂和鼬鼠等肉食动物的小肠。由于细颈囊尾蚴多寄生在动物的实质脏器内,故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平乐县的某镇屠宰场的20782头猪进行猪细颈囊尾蚴病的调查,结果表明,231头猪检出细颈囊尾蚴,感染率1.11%,散养猪和规模化猪场的猪细颈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73%、0.19%,散养猪感染率明显高于规模化猪场的猪。  相似文献   

5.
细颈囊尾蚴既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内,又寄生于反刍兽、猪和其他动物的肝脏及浆膜(肠系膜和网膜)。1984年春遇到由细颈囊尾蚴引起猪脐疝一例,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方法如下:患猪仰卧保定,局部剪毛,常规消毒。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切开腹膜,创口暴露出大量的细颈囊尾蚴。囊  相似文献   

6.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猪、 黄牛、 绵羊、 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本文分析了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由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一细颈囊尾蚴所引起家畜的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当剖开羊的腹腔时,可发现有好像装着水的玻璃纸袋子一样的囊状物,即为细颈囊尾蚴。1病原为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羊等动物肝脏实质内及被膜上下、  相似文献   

8.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由于虫体的寄生,使得宰后内脏废弃、肉品质降低,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生活史、病理剖检、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羊细颈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羊、黄牛等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的大小并不一致(从豆粒大至鸡蛋大),呈囊泡状,具有透明外观,囊壁上附有一个黄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细颈囊尾蚴的成虫为泡状带绦虫,常寄生于犬科动物(犬、狼、狐狸)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本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凡有养犬的地方都有发病报道。在我国的家畜中以猪的发病最为普遍,绵羊多发病于集中放养的牧区,据估测其感染率可达25%,其中以2~12月龄的绵羊感染率最高,但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在猪较为常见,但每个虫体的囊部最大直径达15厘米以上者实属罕见。笔者于1990年5月11日下午,对一例细颈囊尾蚴病猪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猪细颈囊尾蚴病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猪细颈囊尾蚴病的检疫情况、危害情况对猪群的健康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最后通过在养殖环节、屠宰环节等提出预防措施,提升圈舍改造、养殖技术管理,注意驱虫,杜绝一切疫源的传播,进而更好地防治猪细颈囊尾蚴病。  相似文献   

12.
猪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寄生在犬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囊蚴。形似囊泡状,囊壁乳白色,内含透明液体,囊泡由碗豆大到苹果大或更大。肉眼能见泡内的头囊。为了摸清猪细颈囊尾蚴对猪体的侵袭危害程度,探讨防范措施,82年开始对猪细颈囊尾蚴的侵袭及其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猪细颈囊尾蚴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其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值得重视。现将调查情况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eercus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主要寄生在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还可以感染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有鸡感染细颈囊尾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犬的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等处所引起的囊虫病。因此,该病随养犬多少呈区域性发生,特别是对仔猪有较大的致病力。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可导致死  相似文献   

15.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rt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  相似文献   

16.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原体是泡沫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以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虫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凡养犬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  相似文献   

17.
包囊带(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在我国的猪体中寄生较为严重和普遍,是僵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有引起仔猪和成年猪死亡的报告。细颈囊尾蚴病是猪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摸清长沙市牲猪细颈囊尾蚴病的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控制本病在长沙的流行。对猪进行剖解,采用常规的寄生虫实验室检查法检测,所获虫体用75%的酒精保存。不同年份的牲猪细颈囊尾蚴检测率为:2005年1.52%,2006年1.89%,2007年1.07%。长沙市红星屠宰场猪细颈囊尾蚴仍有一定的感染率,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猪的浆膜、网膜、肠系膜和肝等内脏器官的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临术症状常不明显,仅见屠宰后内脏上附着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俗称为“水铃铛”。但细颈囊尾蚴引起仔猪急性发病,以致死亡的病例还属罕见,现将发生在泰兴市的病例诊疗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泰兴市十里甸乡某养猪户1998年2月从靖江购回6头约15kg重的仔猪,购进时猪体健康状况、食欲均正常。饲养10d后6头猪陆续发病。病猪起初表现为少食,后期停食,可视粘膜、皮肤苍白。先后用磺胺6甲氧嘧啶、青霉素等药治疗无效,到发病…  相似文献   

20.
细颈囊尾蚴是由寄生于犬的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寄生于易感动物的肝脏、胃网膜和肠系膜等处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2-12月龄的绵羊和猪,山羊、牛、鹿等也可感染。绵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25%,以牧区感染较重,但死亡率不高。9月5日,笔者诊治了一起由细颈囊尾蚴引起的山羊失明等症状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