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二双斑唇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焦懿 《昆虫天敌》1997,19(2):59-61
本文首次报道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危害白蜡虫Ericeruspela雄幼虫和蛹,并观察了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地区女贞林内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温室性害虫。据近两年的田间观察,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全年发生大约10~13个世代,世代重叠明显。完成一个世代大约10~25d,世代为完全变态。以幼虫和成虫在世代中的时间最长。危害植物以幼虫为主,成虫靠补充营养来危害植物完成它的生育过程。成虫体长1.5mm左右,  相似文献   

3.
柳圆叶甲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伟 《植物保护》2005,31(3):92-93
柳圆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又名柳蓝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柳属、榛属树木,以幼虫、成虫取食叶肉,被害叶片成网状[1]. 近年,上海植物园从国外引种的火焰柳(Salixflame)上,此虫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每年5~7月,大量幼虫、成虫聚集在火焰柳上部嫩叶上取食危害,严重破坏景观和影响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更好地总结草地螟的发生危害规律,改善和提高草地螟的预测预报水平,本文就我国2008年草地螟的大发生危害特征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1代幼虫发生危害较轻,仅有70万hm2左右。但2代幼虫的危害面积则达到了1 106.7万hm2,横跨东西7个省,为历年、历代最重。在多数受害较重的地区,豆类、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受害最重,损失最大,而其他作物几乎都受到了危害。另外,新疆1、2代幼虫的危害时期均比内陆地区提前了1个月左右,而1代成虫的暴发也影响到了奥运会。对2代幼虫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代幼虫滞育比例的下降,1代成虫从俄罗斯亚洲部分及蒙古地区的大量迁入,1代成虫盛发期间降雨量的增加和适宜的气温,是2代幼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双子叶杂草面积的扩大,也为2代幼虫的大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a是园林观赏树种,也是紫薇梨象Pseudorobitis gibbus的寄主植物。紫薇梨象具有扩散快、数量多、危害时间长等特点,该虫危害紫薇的整个发育期,对其观赏价值和生长繁育构成很大威胁。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室内饲养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该虫对寄主取食危害及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紫薇梨象在泰安1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被害果实内休眠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产卵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中旬,并且虫态交错现象严重。利用荧光显微镜对该虫从卵到成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观察表明,成虫在春末夏初开始取食紫薇的嫩梢、嫩叶;随着紫薇的生长,相继危害花芽、花蕾,对紫薇花期和花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夏末,紫薇梨象产卵于幼果中,初孵幼虫主要在果实的种子外发育;2龄幼虫在果苞内取食种子,直至发育为老熟幼虫,最终果苞内的种子几乎全部被取食。根据紫薇梨象对紫薇各物候期的危害特点,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至7月初,幼虫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一般年份小菜蛾发生危害较轻。但1998年冬季至1999年春季出现了百年罕见的高温干旱,气温比常年偏高5~6℃,雨量偏少10~12成以上.特别是11月份至2月份四个月的降雨量为3.8mm,因而极有利小菜绒暴发危害油菜。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单株幼虫由38O头上升到2200头,高的达3400~4100头,667m3虫量约计1~1.3千万头。笔者走进危害严重的油菜田中间,幼虫遇惊吐丝下垂或向身上爬行,中下部的衣服基本粘着青色的幼虫;而成虫触惊后起飞,向身上、脸部、眼睛扑撞。幼虫孵化后主要危害嫩叶、嫩德、花带等部位,每个部位幼虫40~110头,危害部位食…  相似文献   

7.
斑雅尺蛾Apocolotois arnoldiaria(Oberlhiir)在辽宁朝阳危害水腊绿篱.该虫在朝阳市每年1代,以蛹在枯枝叶内越夏,以卵在寄主枝干上越冬.5月份是幼虫为害期,也是最佳的防治时期.采用人工、生化、化防措施均有效控制其危害.又因该虫在权威资料中没有幼虫及寄主的记载,连雌成虫是否有翅都没有记录.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雌成虫、幼虫、卵的特征及寄主树.  相似文献   

8.
2000—2002年对北京郊区西洋参种植场新发现的重要害虫异型眼草蚊的发生与危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时间较短;在25℃条件下,卵期3.1天,幼虫期4.5天,蛹期3.2天,雌虫寿命4天,雄虫寿命5天,世代历期约为11-12天。②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5.14、3.81、7.21℃,完成卵到蛹发育的有效积温是206.2日度。③雌成虫具有转主寄生特性,幼虫为弱寄生性。④成虫及幼虫对受伤西洋参宿根的趋性比正常宿根强。⑤地上部分长势、土壤有机质与宿根受害关系密切,长势愈好,受害愈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受害轻。  相似文献   

9.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D3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10ml/L处理对成虫产卵忌避率为81.43%,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6.32%和93.17%,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67.4%,使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18.2840降为1.94贝,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1066。状态空间分析法的模拟结果亦表明,主要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柑橘暴发性害虫-柑橘窄吉丁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柑橘窄吉丁幼虫在柑橘树树体内蛀食危害,成虫取食嫩叶或叶柄。幼虫有5龄,1~5龄幼虫头部口上片最大宽度分别为:0.12,0.21,0.32,0.51 mm和0.78 mm。在浙江省象山地区柑橘窄吉丁一年有2个成虫发生期,第1高峰期在5月份,成虫出孔期比较集中,成虫产卵发育到老龄幼虫并钻入木质部越冬;第2高峰期在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成虫出孔期分散,长达60 d以上,成虫产卵发育至低龄幼虫在韧皮部越冬。成虫羽化孔为典型的D形。末龄幼虫进入木质部后身体以3∶7(头尾)对折,化蛹前身体明显缩短。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今后深入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重阳木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是上海地区生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近二年重阳木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对生态林重阳木的危害逐年加重。经观察,该虫在本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羽化,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年以第3、4代危害最重。药效试验表明,苦·烟、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杀灭菊酯、毒死蜱等药剂对重阳木斑蛾1~3龄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文凤  杨Fen 《昆虫天敌》1995,17(3):118-120
本文报道了甘蔗二点象成虫、卵、幼虫、蛹各虫态的室内饲养方法。此法条件要求不高简便易操作、成活率高、便于系统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一年发生2—3代,以卵或低龄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自然寄生率为30—40%,最高70%。该蜂为多胚生殖昆虫,主要寄生1—4龄玉米螟幼虫,以3龄寄生率为最高。一头玉米螟(3龄)可育蜂39.12头,一头雌蜂可寄生玉米螟11.7头,繁殖子代460.05头。试验证明:人工繁殖和释放可提高田间玉米螟寄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3个绿僵菌菌株2060-d、X-m、2014分生孢子分别制成液剂、油剂和粉剂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3个绿僵菌菌株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成虫都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室内校正死亡率77.1%~97.9%,死虫僵虫率达100%;用2060-d菌株分生孢子制成不同的剂型在林间防治切梢小蠹成虫,试验结果,成虫死亡率依次为油剂(73.3%)>液剂(70.0%)>粉剂(20.0%),死虫僵虫率分别为67.0%、65.0%和20.0%。上述结果表明,绿僵菌对云南松切梢小蠹有一定的致病力,可以将绿僵菌分生孢子制成油剂进行低量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5.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园林中多种黄杨Buxus spp.的食叶害虫,暴发时可吃光叶片,甚至造成大量植株死亡。此虫体色有黑白和全黑二型。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幼虫缀合叶片成果越冬,次年春暖后恢复取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6~8龄,有兼性滞育现象,1~3代均有部分个体滞育。与4代幼虫一起越冬。此虫各虫态有多种天敌:幼虫期育出甲腹茧蜂Chelonus sp.、绢野螟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tantoni(Ashmead),蛹期育出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并采到捕食卵粒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和多种捕食幼虫和成虫的游猎性蜘蛛(种属待查)。保护天敌对控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多代连续取食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1999年,用含45%Bt CPT1双抗基因棉半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5.5天,连续16代汰选。结果:幼虫校正死亡率由79.18%下降到49.36%;其体长达取食45%泗棉3号半人工饲料幼虫平均体长,由第一代的0上升到第16代的23.32%;幼虫体长、体重增长速率由第一代负增长分别上升为55.29%和366.67%。表明棉铃虫幼虫经取食转基因抗虫棉连续16代,其中肠对抗虫棉已产生一定的亲和性及适宜性,进入早期抗性阶段。  相似文献   

17.
The genital pore of the female of Intoshia variabili Aleksandrov et Sljusarev, 1992 is located on a transverse ring of non-ciliated cells. Before copulation it is occupied by 6-7 cells that develop in the epithelium and that for a time are beneath the surface. When fully developed, these cells contain many electron-dense granules and their apical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numerous microvilli. After copulation the granules disappear and the apical surface becomes smooth. The cells still form a plug closing the opening. After one larva pushes the pore cells out and escapes, others follow.  相似文献   

18.
In respect of its morphology, 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Hyaloomma (Euhyalonuna) impressum Koch, 1844 is one of the more poorly studied ticks of the genus Hyalomma Koch, 1844. No comprehensive morphological study has been done to date, and the nymph has not been described. Here the adults and larva are redescribed, and the nymph is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Data on hos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sease relationship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李丹阳  刘召 《植物保护》2019,45(4):266-270
莼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睡莲科作物,常因摇蚊幼虫的为害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筛选出莼菜田中摇蚊的有效防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种杀虫剂(阿维菌素、灭蝇胺、敌百虫、噻虫嗪、毒死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同时与莼菜田中放养鲫鱼的防治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5种药剂和放养鲫鱼均能有效抑制摇蚊幼虫。其中,90%敌百虫原药的速效性较强,1.8%阿维菌素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次之,但是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鲫鱼放养法的持效性较好,在21 d时,防治效果仍在85%以上。结合莼菜的食用特性,建议在大田生产中采用放养鲫鱼控制摇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我国每年进口大量木材,引起了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其中包含种类繁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幼虫,由于形态特征不明显,难以准确鉴定,增加了我国口岸进境木材的疫情防控压力.摸清由进境木材截获的有害生物幼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并对检疫鉴定手段进行分析,可对进境木材的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有效降低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方法]通过对全国口岸进境木材总体情况和有害生物幼虫危害情况的调查,并结合现有的各种检疫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进境木材数量稳中有升,携带外来有害生物幼虫数量不断增多.由于有害生物幼虫特征不典型,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完善发展有害生物分子检测技术是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有害生物幼虫的检疫鉴定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