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快速分析猕猴桃果汁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测定22种酚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并对4个品种的猕猴桃果汁中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分析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2%乙酸水溶液(A)和乙腈(B),流速为0.20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0.6μL,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梯度洗脱。【结果】猕猴桃果汁中含有没食子酸等13种酚类物质,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阿魏酸、根皮苷、肉桂酸和根皮素等在猕猴桃果汁中均未被检出。【结论】优化后的UPLC法在33 min内可实现22种酚类物质的分离,分离度大于1.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猕猴桃果汁中酚类物质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的保鲜袋自发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玉露香’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将商业成熟的‘玉露香’梨采用0.02 mm PE袋、0.02 mm PE袋+乙烯吸收剂、0.03 mm PE袋、0.03 mm PE袋+乙烯吸收剂、0.04 mm PE袋和0.04 mm PE袋+乙烯吸收剂扎口处理形成自发气调环境,于温度(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并以0.02 mm PE袋不扎口为对照处理。定期监测不同包装袋内O2、CO2和乙烯浓度,在‘玉露香’梨冷藏150 d和210 d时测定各处理果实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货架期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理化指标,并调查果心褐变情况。【结果】采用扎口处理的不同厚度保鲜袋内气体成分在第35天时达到平衡,气调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0.04 mm PE袋0.03 mm PE袋0.02 mm PE袋,CO2浓度最高可达到3.2%,最低为0.9%。与其他厚度保鲜袋相比,采用0.03 mm PE袋包装进行自发气调处理能够抑制果皮叶绿素含量、Fm、Fv和Fv/Fm的下降,果实硬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果心褐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0.03 mm PE袋的自发气调可使环境维持在O2为18.7%~19.5%、CO2为1.2%~1.5%时有效保持‘玉露香’梨果实果面绿色,但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同时增加了果心褐变程度。乙烯吸收剂对保绿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自发气调结合1-MCP处理,从而既达到保绿效果,又能有效维持果实内在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成熟期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酚类物质组分与含量的差异,【方法】以‘水晶甜’、‘红宝石’和‘绿宝石’3个不同果色表现型(白皮、红皮、绿皮)石榴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果皮、种子和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分与含量。【结果】各石榴品种果皮和种子中共检测到13种酚类物质,果汁中检测到12种,未检测到表儿茶素。不同品种同一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在果皮、种子和果汁中‘绿宝石’石榴多酚含量最高,‘水晶甜’果皮和果汁中多酚含量最低,‘红宝石’种子中多酚含量最低。各石榴品种不同部位多酚的总量均是果皮(5.957 mg·g-1)最高,主要成分为对羟基苯甲酸、表儿茶素和儿茶素;果汁(1.037 mg·g-1)次之,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和对羟基苯甲酸;种子(0.295 mg·g-1)含量最低,主要成分为根皮苷和儿茶素。【结论】石榴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猕猴桃新品种皖金的采后贮藏特点,明晰其适宜的贮藏温度及包装膜袋厚度。【方法】试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部分果实分别放入(0±0.5)℃、(1±0.5)℃、(2±0.5)℃,相对湿度(90±5)%冷库以及常温(CK1)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确定皖金适宜贮藏温度;在上述适宜贮温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贮藏条件,采用不同厚度(0.01、0.03、0.05 m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袋密封包装果实,未包装果实为对照(CK2),筛选膜袋厚度。【结果】(1±0.5)℃贮藏温度下,果实贮藏保鲜效果较好,与(2±0.5)℃处理相比延长了有效贮藏期,与(0±0.5)℃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冷害的发生;在(1±0.5)℃下,不同厚度的膜袋包装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可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延长有效贮藏期,延缓果实冷害的发生。其中0.03 mm PE膜袋处理果实贮藏效果更优。【结论】在(1±0.5)℃贮藏条件下,0.03 mm PE膜袋处理对延长皖金猕猴桃果实的贮藏保鲜期、减缓冷害发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厚度的保鲜袋自发气调包装对‘新梨7号’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新梨7号’分别采用厚度为0.02、0.03、0.04和0.05 mm的PE袋扎口处理形成自发气调环境,于温度(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并以0.02 mm PE袋不扎口为对照处理,定期测定各处理相关指标,并统计果实腐烂率、果柄保鲜指数。【结果】不同厚度保鲜袋内气体成分在第30天时达到平衡,气调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0.05 mm>0.04 mm>0.03 mm>0.02 mm PE袋,采用上述包装进行自发气调处理均能够抑制果皮h°值、Fm、Fv和Fv/Fm的下降;果柄保鲜指数随保鲜袋厚度增加显著升高,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显著降低果实维生素C含量,冷藏后期货架期间各处理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乙醛含量极低,乙醇检测不出。【结论】‘新梨7号’为较耐CO2且极不易发生褐变的梨果品种。筛选出适合‘新梨7号’自发气调包装袋为0.03 mm PE袋,可有效保持果面绿色,降低果实腐烂率但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准确界定苹果树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是指导果园节水灌溉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连续2年监测了旱作果园苹果树(盛果期)的树干液流速率,计算了单株的耗水强度,并与同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物候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017、2018年苹果树年耗水量分别为295.5 mm、215.3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88%和58%。在整个年生育周期中,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多,占果树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1%(2017年)和41%(2018年),其次依次为果实成熟期、幼果形成期、花期、萌芽期、落叶期和休眠期,不同生育期果树的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萌芽期,果树耗水强度快速上升,到果实膨大期时最高可达2.17 mm·d^-1;之后逐渐下降,在落叶期时耗水强度最高值为1.19 mm·d^-1;休眠期树液仍有流动,此阶段的耗水量占年蒸腾总量的5%,日蒸腾强度最高为0.53 mm·d^-1。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4月初展叶开始快速增加,到5月上旬达到3.2,日增速平均为0.07;之后LAI基本维持不变,日增速仅为前期的1%,最高值为3.4。在11月中旬左右遇到大风天气后快速落叶,LAI在数天内降至零。【结论】苹果树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并不完全同步,需结合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开展合理的灌溉、控水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有效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在采用YMC-C30色谱柱,检测波长450 nm和柱温25℃的条件下,重点从提取料液比、提取方式和时间、液相测定的流动相配比、流速和进样量等方面研究了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和测定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以丙酮为提取剂,果肉与提取剂的料液比(g·m L~(-1))为1∶6,超声波避光辅助提取1 h;HPLC测定进样量20μL,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V/V=30∶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本方法操作简单,类胡萝卜素提取效率高,HPLC测定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25%,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用时短,成本低。【结论】优化所得方法适于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有效提取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建立甜樱桃果实中赤霉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研究赤霉素在大棚甜樱桃的使用安全性上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液-液分配法进行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在SRM模式下对目标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方法的最低检出限(S/N=3)为1.21μg·kg~(-1),定量限(S/N=10)为4.03μg·kg~(-1),在5.0~100.0μg·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3,添加浓度为0.001、0.002、0.01 mg·kg~(-1)时赤霉素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69%,91.84%和95.37%(n=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46%,6.21%和4.85%,方法的不确定度为0.13μg·kg~(-1),5份大棚樱桃样品中GA_3含量在21.3~71.1μg·kg~(-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樱桃果实中的赤霉素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张倩  贝峰  孙欣  王明林  辛力 《果树学报》2017,(10):1294-1300
【目的】寻求建立甜樱桃果实中赤霉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研究赤霉素在大棚甜樱桃的使用安全性上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液-液分配法进行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在SRM模式下对目标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方法的最低检出限(S/N=3)为1.21μg·kg^(-1),定量限(S/N=10)为4.03μg·kg^(-1),在5.0~100.0μg·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3,添加浓度为0.001、0.002、0.01 mg·kg^(-1)时赤霉素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69%,91.84%和95.37%(n=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46%,6.21%和4.85%,方法的不确定度为0.13μg·kg^(-1),5份大棚樱桃样品中GA_3含量在21.3~71.1μg·kg^(-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樱桃果实中的赤霉素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测定番木瓜种子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方法】建立了测定各提取物中的2种酚酸含量的HPLC法,并检测了2种酚酸的含量。【结果】标样浓度介于1~5 mg.L-1时,标样浓度与峰面积间具有良好线性回归关系;本试验所优化的HPLC法具备良好的精密性、重演性和稳定性,简便易行,适于检测番木瓜种子粗提物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2种酚酸含量以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高、正丁醇提取物中次之,水提取物中则几乎未能检测到。【结论】2种酚酸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在水提取物中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桃3种颜色果肉中10种酚类物质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了桃酚类物质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测定和比较了红、黄、白色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组分。以甲醇(0.1% H3PO4)为提取剂,采用C18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 H3PO4)和水(0.1% H3PO4)为流动相梯度冲洗,流速1.0 mL · min-1,温度30 ℃,检测波长280 nm,适于桃果肉酚类组分分析。在桃果肉中检出了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没食子酸、阿魏酸、根皮苷和根皮素。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红肉桃主要成分为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和新绿原酸,黄肉桃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儿茶素,白肉桃为新绿原酸、儿茶素和芦丁;红肉桃含量最高的酚类为表儿茶素最高(78.91 ~ 673.90 mg · kg-1FW),黄肉桃为新绿原酸(7.28 ~ 25.57 mg · kg-1FW),白肉桃中含量最高的酚类因品种而异,规律不明显,以新绿原酸(3.17 ~ 6.16 mg · kg-1FW)和儿茶素(4.21 ~ 14.55 mg · kg-1FW)较高;各酚类含量差异显著,对于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等桃果肉中的主要组分而言,红肉桃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桃。同一肉色不同品种间一些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可用于筛选桃特异种质。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剂sf-628专用助剂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获得枯草芽孢杆菌sf-628的专用助剂,【方法】将sf-628与6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组合按重量比95∶5进行混配,并以菌液中的活菌量为依据进行筛选。同时采用国标GB 5549-90的方法测定sf-628与各个表面活性剂组合混配后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并将其与苹果、梨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苹果叶片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1.78 mN.m-1和33.75 mN.m-1;梨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9.90mN.m-1和38.02 mN.m-1。活菌量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组合对sf-628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余2种表面活性剂组合(Ⅲ和IV)则对其安全。将其与sf-628混配后0~1 000倍稀释液中,表面活性剂组合Ⅲ和IV达到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组合Ⅲ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大于苹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故难以很好地在苹果叶片上润湿展布;表面活性剂组合IV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小于苹果、梨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故可以在苹果、梨叶片上黏着并润湿展布。【结论】表面活性剂组合IV可作为枯草芽孢杆菌sf-628的专用助剂在苹果、梨树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MdMYB10对苹果果皮苯丙氨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dMYB10对苹果果皮花青苷合成起重要作用,但对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其他酚类物质合成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从‘粉红女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Pink Lady’)果皮中克隆了MdMYB10,分别构建其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1-MdMYB10和沉默载体pTRV2-MdMYB10,在套袋苹果果皮下注射农杆菌诱导MdMYB10过表达和沉默,分析MdMYB10对解袋后苹果果皮苯丙氨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表达MdMYB10的果皮组织中,MdMYB10表达量上调了19.62倍,MdPAL、MdCHS、MdF3H、MdDFR、MdANS、MdUFGT、MdFLS、MdANR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只有MdLAR无显著变化;沉默MdMYB10的果皮组织中,MdMYB10表达量降低了87%;MdCHS、MdF3H、MdDFR、MdANS和MdUFG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MdANS和MdUFGT下调最多,分别下调83%和82%。在过表达MdMYB10的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升高了3.05倍,槲皮素–3–O–半乳糖苷、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绿原酸、对香豆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根皮苷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沉默MdMYB10的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降低了83%,槲皮素–3–O–半乳糖苷和表儿茶素含量分别降低58%和52%,原花青素B2、根皮苷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绿原酸含量升高了24%,对香豆酸含量升高了21%。可见,MdMYB10不仅调控苹果果皮中花青苷合成,同时还调控苯丙氨酸代谢中绿原酸、对香豆酸、槲皮素–3–O–半乳糖苷、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等物质的合成,但对根皮苷的形成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酚类物质与蝴蝶兰褐变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个褐化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A1 (大白花红心) 、B3 (迷你型白花黄心) 和R4 (深红花红心) 进行了9种酚酸定性定量分析, 并研究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 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 在褐变过程中, 总酚含量越高, 褐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云南苹果产区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发现及其分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查明云南省苹果产区的苹果茎沟病毒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的侵染情况和不同来源分离物间的分子变异情况,【方法】以云南昭通、丽江、昆明、曲靖等地采集的325份苹果病毒样品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对其是否携带ASGV进行检测,运用DNAMAN6.0、MEGA5.0对实验获得的6个分离物和GenBank上已登录的34个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ASGV在云南各大苹果产区的发病率高达4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7.3%~9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7%~98.7%。系统发育树显示,云南的6个分离物聚为一簇,而陕西省苹果分离物YL06与云南省分离物ZT1、TJX1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一支;ASGV苹果分离物要明显区别于ASGV梨分离物和CTLV柑橘分离物。【结论】云南省苹果产区苹果树的ASGV带毒率高达48%,推测可能是一种发生率比较普遍的病毒病,这是云南省发现的首次报道。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获得的6个苹果分离物明显区别于其他寄主分离物,并且与其他地区的分离物具有一定差异,推测在我国,ASGV的分子变异与寄主/地域来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