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以玉米自交系昌72的花粉作为遗传转化受体,分别采用超声波处理法、电击法进行转化,比较2种方法处理后花粉的萌发率,以及电击转化后的结实率,探索玉米花粉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在玉米转化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19. 01%,电击法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31. 88%,电击法处理花粉的萌发率明显高于超声波处理方法。后期结实统计显示,电击处理后结实株数比例为75%,平均每株结实4颗。  相似文献   

2.
迄今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直接基因转移,如PEG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法;以及以细胞或组织为受体的基因枪喷射法等。 我们根据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发展出一种新的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带壁植物细胞的方法,首次将β-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导入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并获得短暂表达(许宁等,生物物理学报,1990,6(2):281)。为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我们首先在模式植物烟草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豆总DNA直接导入法培育优势高蛋白玉米材料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外源总DNA转导的花粉管通道法和经我们发展的减压渗透法将大豆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统48-2和S37,在743份后代材料中筛选出8份高蛋白含量变异材料,它们的蛋白质与受体相比提高20%以上。用种子蛋白SDS-PAGE、谷氨酸-草酰乙酸同工酶及RAPD等分析方法对变异材料及其受体进行了鉴定分析。同时也对此8份变异材料的自交后代进行了筛选和S37在遗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其自交后代中仍有部分株系保持了主蛋白含量特性。此外,48-2的变异材料的植株形态、花药颜色上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初步证明高蛋白特性是可遗传的,这为选育高蛋白玉米新自交系提供了新材料,也为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开辟了一条行这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外源DNA导入水稻的方法及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减压渗透法将玉米、小麦、小米、高粱、狼尾草的DNA导入水稻品种紫稻,可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性状变异包括:生育期、株型、穗型、粒形、花粉育性等.有的是供体特有性状,有的是新性状。从变异后代中,获得了一批性状优良并能稳定遗传的材料.减压渗透法操作简单,转化率高,为谷类作物导入外源DNA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花青素基因Nt An2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并优化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基因转化方法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新鲜的郑58玉米花粉为试验材料,检测其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体外萌发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超声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次数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转化组合;对收获的籽粒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郑58的花粉最适宜的蔗糖溶液浓度为20%;超声波处理最佳参数为:处理功率150 W,处理时间5 s/次,处理次数6次;PCR分子检测表明,其中有3粒含有阳性条带,且这3粒中有2粒呈紫色,初步证实,Nt An2已被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且可以被用于对转化子的直观筛选。研究确立了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遗传转化的最佳体系,为提高该植物基因转化方法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与其他重要作物如水稻、水麦、玉米等相比,遗传转化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较难。从为数不多、已建立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成功实例来看,受体材料和外源基因导入方法的选择是高粱遗传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未成熟胚、幼穗、茎尖以及来自未成熟胚或幼穗经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是农杆菌转化获得成功的理想受体。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Bat traw和Hall(1991)报道了通过电激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高粱原生质体,但未获得再生植株。Hagio等(1991)首次将基因枪法用于高粱…  相似文献   

7.
以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单核原生质体为受体,采用ECM630型电击系统将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总基因组DNA导入。通过酶解法制备阿魏菇原生质体,然后利用电激法进行平菇总DNA的导入,32℃条件下进行菌丝培养进行转化子筛选,获得了高温(32℃)能出菇的转化子。采用RAPD分析和STS标记对转化子进行了鉴定。进一步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出菇培养,最终获得了生长速度快、不需低温刺激仍能正常出菇的高温型阿魏菇新品种,其出菇温度为温度白天25℃左右,夜间17℃左右,并且出菇时间提前了30 d。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五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化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四个时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等电点聚焦电泳(PAG-IEF)分.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发现各材料在所检测的四个时期均与受体紫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多表现在变异后代材料在弱带和痕迹带的缺少和增加上。并且在变异材料与受体之间差异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在生理生化水平上表明了这些变异后代材料与受体紫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基因枪转化受体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种玉米转化受体为材料,进行了基因枪转化玉米受体材料的研究。通过GUS基因的短暂表达和转Bar基因抗性绿苗分化率研究表明,预培养3~4d的玉米幼胚更适合作基因枪转化的受体材料。对转基因再生植株的PCR分析及除草剂抗性检验,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试验结果还表明,在转基因筛选过程中加入AgNO3,可提高抗性绿苗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n-Exper 7.0.0软件对玉米须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对该工艺下的提取率与单一超声波法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1∶1(mL/g)、超声功率173W、酶解时间42min、加酶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9∶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86±0.02)%,较单一超声波提取(提取率(0.72±0.02)%)有明显提高。【结论】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减压渗透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稻(叶和叶鞘紫色,稻谷和米粒分别为黄、白色)为受体,高梁、小麦和小米为外源DNA供体。受体材料的种子播种前用减压渗透法分别导入供体DNA于成熟胚。受体种苗五叶期出现了颜色变异株,紫稻和高梁、小麦以及小米的组合中,幼苗变异率分别为0.36%、1.5%和2.5%。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异株的颜色逐渐趋向受体或供体;始穗期提前或推迟。对供、受体和杂种后代幼芽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后代明显地不同于亲本。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两套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单核至双核期的花药,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及光密度扫描方法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一核背景下的不胞质之间和同一胞质下的不同核背景之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各类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结合试验结果文中还对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姊妹种间、姊妹系与其对应姊妹种间,酯酶同工酸酶谱差异甚微,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话有明显差异.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用等电聚焦电泳所得酶带比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肢凝胶电泳所得酶带丰富,故显示出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沈试29玉米种子成熟过程的歧化酶及其同工酶、抗坏血酸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由乳熟期到蜡熟期活性降低,至完 熟期和枯熟期,其活性又农渐升高;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与此相反;怀血酸氧化酶活性在蜡熟期略有升主,至期和枯地又迅速降低。在玉米种子成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没有出现新谱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玉米近缘野生材料和栽培玉米自交系48-2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表现后发现,玉米近缘野生材料与栽培玉米48-2由远到近的亲缘关系,酶谱表现(除极少的弱带外)为酶带数目的逐次减少和强度减弱;其远缘材料与栽培玉米杂种F1酶带数、酶活性趋向于中亲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数目与植物生长习性和抗逆性有较密切的关系,1年生大刍草酶带数目和活性强于栽培玉米,多年生大刍草材料酶带数目和活性又强于同属的1年生种;其中,玉米近缘野生材料1年生大刍草小颖玉米和墨西哥大刍草与玉米杂交的F1出现一条所有亲本都不具有的新带,表明与遗传距离适中的亲本间杂交,其遗传物质易于发生基因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施硅对玉米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硅可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施硅伤流液量比对照区增加3.6%~9.4%;施硅可降低植株的蒸腾强度,减少植株水分蒸腾26.0%~39.7%,提高了植株体内水分的利用效率;施硅改变了玉米叶片细胞的形态结构,抑制了体内水分的渗透,明显改善了玉米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为增加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3种水平上概述了遗传多样性在玉米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形态标记、染色体带型标记、同工酶标记以及DNA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揭示遗传多样性,多种标记方法应该有选择地结合起来,以便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黄化苗的中胚轴为材料,利用盐分级分离细胞壁蛋白质.主要做了2点改进:1)利用超声波破碎植物组织细胞;2)增加苯酚抽提步骤除去可溶性细胞质蛋白、细胞壁蛋白质的回收及脱盐.整个过程不涉及过柱层析和透析步骤,因而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细胞壁蛋白质的产率.  相似文献   

19.
胡枝子属牧草种子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的谱。分析了种间和种内异形种子间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并且对种子硬实率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种间差异。而二色胡枝子两种颜色种子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差异不明显,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可以作为胡枝子属亲缘关系及基因多样化研究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