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絮凝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武汉市某印染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7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复筛后得到1株较高絮凝活性菌,命名为fd20。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ck-32进行生化特征鉴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对该菌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入0.6mL的1%CaCl2或絮凝菌液投加量为0.1 mL时,该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造纸厂排污口底泥中采样,富集培养后分离得到5株有絮凝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E1的絮凝除浊性能较强、稳定性最好。对E1絮凝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絮凝剂的适宜投加量为2.0%,Ca2+的助凝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通过测定菌株E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发现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达到90.32%,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pH8.0,温度40℃,180r/min摇床培养72h。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高絮凝活性菌株,并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考察发酵液加入量、Ca2+浓度和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芽孢杆菌MBFF6,其絮凝率可达95.7%;根据细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加入的菌液体积分数2%,Ca2+浓度4.5 mmol· L-1,pH 7.0;该微生物絮凝剂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4.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与絮凝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4株具有稳定絮凝活性的菌株,对其中1株进行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该菌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对于浓度为10 g/L的高岭土,最佳助凝剂为CaCl2,投入量为50 mg/L,pH值为8,絮凝率可达8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慧华  马森  方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90-8993
[目的]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产生菌,并观察研究微生物产生菌的外观形貌,并确定微生物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分别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若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筛选出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种的形貌。最后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从土壤、活性污泥、食品厂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8株,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纯化培养和复筛等,筛选出絮凝活性超过90%菌种2株,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定为杆菌。以絮凝活性最高的F-4为例,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6 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结论]在该条件下,F-4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种植野生稻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生物絮凝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VM培养基从药用野生稻中分离135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到絮凝活性高的菌株YH39.【结果和结论】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越南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有98.6%的相似性.YH39产絮凝剂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YH39发酵培养16 h,菌体浓度和絮凝活性达到最高值.对絮凝剂成分分析表明,絮凝剂为多糖,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60℃下加热30min,絮凝活性不改变.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絮凝剂对3种印染废水均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不仅可以高效地降低废水的CODCr,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虫生真菌蝉花不同菌株之间产絮凝剂的差异及絮凝物的絮凝特性,以高岭土法对36株蝉花菌株进行了高产絮凝物的筛选及高产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絮凝性质的研究。实验筛选出稳定、高产絮凝物的蝉花菌株GZUIFR-6722,絮凝物活性物质是其胞外聚合物。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积累和产絮凝物能力呈正相关。当菌株6 722絮凝物投加量为1.2 mL每50 mL时,絮凝效果较好,絮凝率可达91.47%。1%的CaCl_2能显著促进絮凝效果,絮凝率可达94.89%。颠倒次数、静置时间、温度以及pH对絮凝效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筛选出絮凝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通过计算絮凝率评价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选出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分离出1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茵株MC3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舳.8%。培养72h和84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80.8%和81.2%。以玉米粉和葡萄糖为碳源培养60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2%和87.8%,而葡萄糖的絮凝效果更稳定。pH值6时,培养60h后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81.O%。菌株MC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葡萄糖替代查氏培养基中的蔗糖,培养液初始pH值6,接种量为10%,在该条件下培养60h和72h后菌株MC3发酵液的絮凝率分别为92.9%和92.0%。f结论]该研究为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一株高絮凝活性菌株并探究其絮凝特性。[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并进行鉴定。对该菌株所产絮凝剂进行提取纯化,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絮凝特性。[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plumuthica)。该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达到最高絮凝活性仅需10h,这有可能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红外分析结果,该菌所产絮凝剂是一种酸性多糖。当微生物絮凝剂用量为0.7mg/L,pH为2-7,温度30-80℃时,均具有很高的絮凝活性。[结论]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和其他研究的菌株相比,具有用量少和比较宽泛的pH、温度使用范围的特点。该菌株所产絮凝剂能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筛选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株———F 8。采用肉汤培养基,对1000mg/L高岭土悬浮液进行絮凝,得出该菌产絮凝剂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初始pH8.0,培养温度35~40℃,摇床转速190r/min,培养时间90h。而且,该菌灭活后仍有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