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为掌握适合鱼类生长的水流条件,对国内外现有的鱼类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行为特征及生理代谢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了水流对水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鱼类受水流刺激导致的行为上的差异,并从鱼类生理代谢角度分析了水流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能够承受的最大流速一般与体长(Body length, BL)有关,较低的水流速度(<0.5 bl/s)对鱼类无显著性影响,较高的水流速度(>2 bl/s)对鱼类的行为、存活率和生理代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等的水流速度(0.5~2 bl/s)适合鱼类的生长,能够提高鱼体免疫力,增强鱼体抗氧化水平。针对当前鱼类耐受流速的研究进行展望,从实验角度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生长-流速曲线。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福清现代农业示范园鱼类繁育基地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与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多参数、多通道并行的水质监测仪,实现了水质数据查询、自动监测、密码修改、报警记录、数据记录、组件检测、传感器校准、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该仪器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便捷,能够满足鱼类养殖水质多参数实时并行数据采集的要求,具有实时性、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时刻影响着鱼类的生活、生长与繁殖。应激是鱼类为维持其生命活动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鱼类就会因能量消耗过大,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如何避免或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对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现将养殖生产过程中较常遇到的鱼类应激  相似文献   

4.
早春是鱼种放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鱼种放养以后进入正常管理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池塘水温变化大,水质变化也较剧烈,池塘水质肥度一时还难以满足鱼种要求,鱼种对水质条件还需逐步适应,鱼种对饵料的要求也从不摄食到开口摄食,各种病菌害虫也开始进入繁殖期,养鱼的各项技术措施进入逐步落实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鱼池进入养殖期以后的正常管理、促进鱼类健康生长,都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加速池塘水体物质循环,消除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同时还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防止泛池以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增加鱼类摄食量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所以,要想养鱼致富,学会科学使用增氧机至关重要。虽然增氧机在水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在精养鱼池水质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5个夏季精养鱼池各项水质指标的检测及水体观察与镜检,以确定各精养鱼池的水质基本情况;研究利用现代新型微生态制剂来降解水体指标与调节水质的合理有效的方案,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 早清淤、早消毒 目前全疆大多数池塘由于多年没有清淤整修,池堤塌陷、底淤多,塘口变浅,严重影响到水体载鱼量,使生产中存在易浮头、易发病、产量低等问题.一旦提高放养量,夏季极易发生浮头甚至泛池死鱼,仅通过加换水来解救,效果不佳.只有清除过多底淤,拓展鱼类生存空间,才能提高水体放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在放养鱼种前7~10日,选晴天,按水深1m每667m2(旧制1亩,下同)水面用生石灰130~150kg化浆趁热全池泼洒(前一年发生过蓝藻水华的池塘可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有利于夏季控制蓝藻发生的时间及程度).这样既可杀灭各种病菌,预防鱼病,又能补充池塘中水体的钙质含量,有利于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草莓和宝石鲈共生过程中,植物净水情况、鱼类生长情况及应用推广价值。通过集合循环水养殖(RAS)的高效水处理技术和浮筏式水培架等,运用物质平衡原理确立关键参数,构建一套草莓和宝石鲈共生浮筏式系统。为期69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鱼类生长情况良好,最高养殖密度13.01±1.36 kg/m3,成活率100%;草莓生长情况良好,产量共计428.51±0.02 g,系统平均日耗电量12.49 kW·h。水质结果表明:水质参数平均值为氨氮0.56±0.01 mg/L、亚硝酸盐氮0.175±0.019 mg/L、硝酸盐氮31.13±1.75 mg/L、溶解氧7.38±0.61 mg/L、pH 7.11±0.58。系统运行稳定,产出2种经济产物,为鱼菜共生系统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方,利用山谷型水库的水域资源和充足的野杂鱼资源进行鳜鱼网箱养殖,不失为库区渔民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网箱养殖水质比较清新,鱼类发病相对较少。但网箱养殖疾病防治难度较大,一是因为放养密度大,一旦发生疾病则感染、蔓延快,  相似文献   

10.
鸭绿江流经吉林、辽宁两省,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宜,鱼类资源丰富,既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还有河口性鱼类,蕴藏有许多名特经济鱼类。近年来,为满足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鸭绿江鱼类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推动辽宁淡水渔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鸭绿江鱼类资源特点、亚洲公鱼、香鱼、斑鳜、唇䱻及鸭绿沙塘鳢等主要经济鱼类的开发利用研究及养殖现状,并围绕鸭绿江鱼类资源调查、网箱养殖管理、良种选育及饲料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补充和完善鸭绿江下游鱼类资源状况的基础资料,了解近年调查区域的鱼类组成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现场调查与渔获信息采集的方式,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对鸭绿江下游(丹东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发现鱼类33种,其中鲤形目最多(12种),鲈形目次之(8种);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土著鱼类占优势,温水性鱼类占优势,喜稳水或缓流水的鱼类占优势;鱼类区系在洄游习性、适温性和摄食习性上表现为不同的生态类型。鸭绿江下游丹东河段鱼类群落表现为河口鱼类群落类型,部分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迁徙或者消失,鱼类种质资源较为珍贵,建议进一步加强鸭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裂腹鱼类种质多样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腹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目前已记录有12属90种(亚种),是鲤科鱼类中唯一适应于亚洲中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的一个自然类群。整个裂腹鱼类呈现出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分布格局,中国是世界上裂腹鱼类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目前,随着对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裂腹鱼类作为产地名贵经济鱼类,其种质资源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此文重点从形态分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多年来裂腹鱼类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裂腹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安徽段)重要湿地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流域安徽段共采集到鱼类65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鲤形目39种,鲈形目12种,鲶形目和鲑形目各4种,鳉形目和鲱形目各3种,鳗鲡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淮河流域安徽段的鱼类可划分为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复合体、古第三纪鱼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复合体和海水鱼类复合体4个区系。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并就进一步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德宏州境内江河干流及支流的水资源基本被开发利用,水电站的建造阻断了野生鱼类洄游通道,对鱼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保护和恢复江河野生鱼类资源,2008年以来德宏州水产站组织开展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几年驯养繁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今后开展野生鱼类的增殖养殖工作、恢复种群数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为典型的季节性和高盐碱河流,流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易于破坏。近年来,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土著鱼类资源锐减,影响土著鱼类变化的却是生物入侵—外来鱼类,使得塔里木河流域渔业结构和鱼类区系发生较大变化,影响塔里木河土著鱼类的生长,迫使其某些物种濒临灭绝。本文以2种外来鱼种的机体结构为切入点,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方法,研究和分析2种鱼类在塔里木河干流的适应和生存行为,为解释和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外来物种的利弊提供有效的数据,正确的引导引种,为塔里木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抚远江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9年5月、9月和2010年7月,分3次共26天对黑龙江抚远江段用定置张网截捕、迷魂阵捕捞和走访渔民购买渔获物的方法进行鱼类调查,初步研究了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该江段共发现鱼类49种,隶属于8目14科38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蛇鮈(Saurogobio dabryi)、湖鱥(Phoxinus percnur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优势种类,并且该江段内鱼类种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种类多于夏季。说明黑龙江抚远段鱼类多样性较低,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该江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1目7科27种,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发明的"一种用于小型鱼类加工的内脏去除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应用于鱼类去除内脏的装置,用于小型鱼类加工的内脏去除。小型鱼类人工去头去脏的操作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体形小、  相似文献   

18.
鱼类凝集素成员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鱼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从鱼体内分离出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凝集素,对鱼类凝集素的研究逐年增多。以鱼类凝集素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鱼类凝集素的分类及功能等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性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性状,也是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食性受多种因素调控,不仅与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有关,还与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有关;其中,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改良鱼类的食性,促使依赖冰鲜投喂或依赖活鱼饵料的养殖品种接受人工饲料,可扩大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养殖产业的规模,提高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和改良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合食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研究,以期为进行鱼类食性的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季节杭州湾口门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时空变化,利用扫海面积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该片水域鱼类种类数、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口门区共捕获22种鱼类,春季12种,夏季20种,种类数更替具有统计学差异(Q=5.333, P=0.021<0.05)。春季鱼类的质量密度为17.80 kg/km2,尾数密度为2.32×103 ind./km2,夏季鱼类的质量密度为234.35 kg/km2,尾数密度为21.64×103 ind./km2。春、夏季鱼类资源的密度也具有显著性差异。春季鱼类质量H'平均值为0.98±0.43,尾数H'平均值为1.28±0.50,夏季鱼类质量H'平均值为1.17±0.45,尾数H'平均值为1.16±0.38。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鱼类尾数H'与种类数(P=0.000<0.05, R=0.912)及个体密度(P=0.011<0.05, R=0.758)均呈显著相关性,夏季鱼类质量H'(P=0.033<0.05, R=0.673)和尾数H'(P=0.009<0.05, R=0.772)均只与种类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口门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海洋性鱼类的洄游习性有关,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受长江口冲淡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