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美绿苹果组6个种的花粉属中等大小,多为圆球形,个别为长球形,3沟极轴走向,沟中央较宽,没方向渐细,萌发孔3个,环列于3沟之中央,孔沟属N3P4C5型,外壁呈条网纹饰或近于条纹饰。6个种的花粉P/E值大小不同,依次为花冠海棠(1.3657),窄叶海棠(1.0128)、草原海棠(0.9877),扁果海棠(0.9822)、披针叶海棠(0.9769)和粉绿叶海棠(0.9674)。其P/E值可作为本组植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苹果属植物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中国苹果属3组5系18种22个类型不同倍性小孢子减数分裂染色体的系统研究表明,在14个二倍体中,隶属真苹果组的8个种:山荆子、丽江山荆子、锡金海棠、垂丝海棠、苹果、花红、西府海棠和楸子为单价体,二价体联合构型;隶属花楸苹果组陇东海棠系的3个种: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为单价体、二价体和四价体构型一;隶花楸苹果组滇池海棠系的2个种;河南海棠和沧江海棠与隶属海棠组的尖嘴林檎仅呈现二阶体构型。6个  相似文献   

3.
苹果属植物苹果组及山荆子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属中苹果组和山荆子组的植物花粉为圆球形,近长球形和长球形,花粉P/E值在1.0260-1.5720之间。三购,极轴走向,沟中央较宽,向两极渐细。萌发孔3个,环列于三沟中央,孔沟属N3P4C5型。花粉中等大小,长轴在25μ-30μ左右。外壁为条网纹、条穴纹及条纹饰,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苹果属新组——山荆子组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苹果属新组--山荆子组的已发表学名的10个种分为山荆子系,湖北海棠系和锡金海棠系3个系。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横断山区苹果资源调查中,从云南保山地区发现一苹果属植物新类型,经形态和生化分忻,定名保山海棠发表在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第一期。后经作者对该新种的生物系统分类地位又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保山海棠是花楸苹果组中的一新系——保山海棠系。  相似文献   

6.
塞威氏苹果花粉形态研究及其演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威氏苹果花粉圆球形,近长球形或长球形。3沟,萌发孔3个环列于3沟中央,孔沟属N3P4C5型。外壁条穴纹饰或条穴附属物纹饰,花粉的大小与其P/E值与正相关。伊犁地区塞威氏苹果(新疆野苹果)花粉的P/E值较中亚地区本种花粉的P/E值为大。前者较后者原始,初步认为,中亚的塞威氏苹果的自然分布区应是后生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苹果优良砧木资源—小金海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金海棠分布在沿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中上游流域之间,称为岷江一大渡河带。该地区有陇东海棠系等10多种苹果属植物的分布,种类间的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不同物种汇集地,无疑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十分活跃的地带,耐小金海棠则有可能是物种分化及种质渗入形成的多倍体杂种。小金海棠幼苗的叶形与陇东海棠近似,其分布区与陇东海棠系表现为地理亲缘,因此,小金海棠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小金海棠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的第一个抗缺铁黄叶病苹果基因型,对潜隐病毒也有较强的抗性,是极重要的苹果种质资源。作苹果砧木利用,其综合性状优于M7,是很有希望的苹果半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苹果属植物 44个种类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分析表明 ,在 1 6种酶谱类型中 ,台湾林檎、尖嘴林檎、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均为 Ea型 ,其主要酶带 E 34,38,40 广泛存在于苹果属植物中 ,推测 Ea型酶谱应是苹果属植物最原始基因型的次级反应。在苹果系中 ,新疆野苹果、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 3个野生种为不同的Est谱型 ,栽培种的特征带是 E 39。山荆子系与三叶海棠系的种间有相同的酶谱 ,亲缘关系密切。山楂海棠与意大利海棠同属 En型。褐海棠的酶谱虽为 Em型 ,但归入陇东海棠仍不合适。绿苹果组多数种缺 E 34,38,40 号酶带 ,其中扁果海棠有 E 38带 ,证明它是花冠海棠与苹果的杂交种。三裂叶海棠的酶谱独特 ,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还讨论了苹果属部分种的分类地位以及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苹果砧木亲缘关系AFLP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在构建苹果AFLP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及世界苹果生产中20个重要苹果砧木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根据AFLP扩增结果,计算出20个苹果砧木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5±0.14σ.按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绘制了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苹果属(Malus Mill)中的两个亚属的砧木被分别聚成了两个大组,即花秋苹果亚属(Sorbomalus Zabel)大组和真正苹果亚属(Eumalus Zabel)大组。前者包括拥有河南海棠血统的4个砧木;后者M系、MM系矮化砧木自成一个聚类小组。研究结果与已知苹果砧木间的系谱是一致的。表明应用AFLP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揭示苹果砧木的遗传背景及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提高苹果品种试管苗生根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苹果品种快速繁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试管功地生根率。研究表明:经过一定代数继代的苹果品种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30d左右,选取生长健壮,长约1.0~1.5cm的绿茎,接种于1/4MS或Lepovire,附加IBA1.0~0.5mg/L、蔗糖15g/L的生根培养基上,15-200d即可发根。可生根较难的品种(如元帅系),添加间苯三酚80~160mg/L和暗培养1~3d,也可发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人工接种和146种树杨(包括杂交种)自然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杨树的不同派别和杂交后代对山杨锈病(Melampsora LaricisHart.)和青杨锈病(M. Laric-populina Kleb.)两种锈病的抗病差异。两种锈病的为害以派为界,寄生范围互补,不混同发生;不同派别的杨树对这两种锈病的感病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杂交杨只能感染这种锈病的一种,究竟感染那种锈病,关键看母本,与父本无关;感病程度则与父本和母本均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和文中所附的各种杨树的病情调查结果同相,为各地推广杨树优良品种和在培育抗锈品种如何选择亲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杨派杂交杨纤丝角与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白杨派3种杂交种和2种对照杨树的纤丝角与干缩系数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关系,并比较三种杂交种和对照杨树的材性优劣,为选育白杨派新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SECT)系统的基本构成,即电源、电热装置、电气控制装置、绝缘装置及保温装置.为提高SECT法的伴热性能,搭建了长20 m的SECT输油管道试验台架,对SECT法的集肤效应性能、发热性能、漏电压进行系统测量,开展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输油管道应用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集肤效应明显,可极大地提高伴热效率;SECT加热管宜选用管径为1.91 cm的圆形SECT加热管,此时阻抗值较大且安装穿线方便;SCET加热管的漏电压极小,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