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0。其中有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 型)。所有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蒙古马染色体核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对蒙古马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马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中有31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型)。31对常染色体中有13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18对为端都着丝点染色体。X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分带技术,对合作猪二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G—分带进行了研究,并描述了270条带纹时的G—带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建立3种毛色貉生物学特性数据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褐色乌苏里貉、野生乌苏里貉和吉林白貉为研究对象,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3种毛色乌苏里貉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比较。[结果]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6的细胞频率分别为86%和83%,表明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种群体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吉林白貉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56的细胞频率为70%,低于其他2种貉。[结论]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乌苏里貉的染色体众数相同,均为56;吉林白貉的染色体众数为56或57,其染色体数目存在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对银黑狐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黑狐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分狐核型为36,xy,母狐为36,xx。在常染色体中还存在0-4条B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s)技术,对淮南猪体细胞核型以及核仁组成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NF=64;细胞分裂中期银染阳性核仁组成区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3659、0.2683、0.1951和0.1707,平均有2.17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4(♂)或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②金定鸭的G带带型,前10对大染色体可分为131条带。  相似文献   

9.
以剑白香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对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其C-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染色体类型为12m 10sm 4st 12t;C-带均存在多态性,但又存在共性。各染色体均不同程度显带,发生在着丝粒处或长臂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在1号、2号、13~18号和Y染色体C-带呈强阳性,出现频率最高,表现为大型带,Y染色体C-带几乎占据了整个长臂,呈椭圆形;中型带发生在3~8号和12号,呈阳性;小型带发生在9号、10号、11号和X染色体上,呈弱阳性。  相似文献   

10.
黑河猪核型,Ag—NORs及C—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s,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1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其形态、数目和结构是物种的遗传特性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家畜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的分析,对于探讨家畜的遗传、变异、进化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有重要意义。自从Basrur等1964年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牛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标本以来,对于牛的染色体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导。我国陈宜峰等也于1978年首次报导了云南野牛的染色体核型。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准确地识别染色体组中名号染色体,鉴别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变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对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把细胞遗传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国内,对家畜染色体的研究已有一些报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量外围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Ag—NoRs染色、C—分带技术,对合作猪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核仁组成区以及结构异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NF=64;银染阳性核仁组成区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0.22、0.47和0.31,平均有3.02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Ag—NoRs联会的频率为1.29%;合作猪染色体的C—带类型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山海棠(THH)根部水抽提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和X染色体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方法:将受试物(THH、秋水仙素、蒸馏水)加入到已体外培养24h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8和X染色体中.继续培养48h后,常规制片,用商业探针18号和X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0.156g/L的THH诱发人淋巴细胞18号和X染色体非整倍体频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P〈0.01或0.05)。结论:THH对人淋巴细胞18号和X染色体具有染色体不分离诱发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二倍体细胞核型均为公羊2N=54,XY;母羊2N=54,XX。2品种羊6号、24号染色体相对长度差异显著(P<0.05),1号、15号、23号、25号染色体相对长度在P<0.10水平上存在差异,其余染色体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10)。第1号、2号、3号染色体的臂比指数差异不显著(P>0.10)。同源染色体不等长现象在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中均存在,凉山半细毛羊条比值较山谷型藏绵羊高,其中1号染色体在P<0.10水平上显著高于山谷型藏绵羊。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4—5年生20个当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在数量上的变异,其结果如下: 1、杨树花粉植株基本上为混倍体、即在同一植株内不仅存在1—4倍的正倍体细胞,而且也有介于1—2倍体间的非正倍体细胞,其中以二倍体细胞和介于1—2倍体问的非正倍体细胞占多数。而后者的产生可能与多极有丝分裂有关。 2、不同植株中各种正倍体和非正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不同,且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势。就中东杨花粉植株来看,生长快的植株中二倍体细胞占多数,生长慢的植株中介于1—2倍体间的非正倍体细胞占多数。 3、在生长过程中,花粉植株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在变化,有由单倍向二倍体转变即自然加倍的趋势。核内有丝分裂及核触合等有丝分裂的异常过程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及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义矮脚鸡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前10对为大型染色体,后29对为微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1、9号染色体及Z、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4、7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10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兴义矮脚鸡中期G-带带型分为34个区包括165条深浅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骆驼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效果,并检查了六峰双峰驼(公母各三峰)的染色体。初步摸索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培养操作规程,结果较为满意;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母驼为7.2%,公驼为13.2%。通过对骆驼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和数目检查,证实了骆驼体细胞染色体(2n)为74,并为进一步开展骆驼遗传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青山羊染色体G—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了青山羊染色体核型和 G—带带型,结果是: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第三号,是端着丝粒染色体,Y 染色体最小,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用胰酶吉姆萨带显示青山羊 G—带型,并绘制了青山羊中期染色体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青山羊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Nots),结果表明: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G—带阳性带纹124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Nor_5是分布于N01号、2号、4号、5号、22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带、G-带和银染技术,对云南地方猪种撒坝猪、大河猪进行了显带染色体研究.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Ag-NORs定位于7号和10号染色体.撒坝猪、大河猪的G-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相似,C-带和Ag-NORs具有多态性.撒坝猪和大河猪的C-带和Ag-NORs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