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晚粳稻“八优52”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优52"是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农作所用"8204A"和"Z052"配组而成,恢复系"Z052"的亲本组合为R161×T886.2003年参加杭州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8.58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7.79%,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单产8.69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3.79%,达显著水平."八优52"经过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米质中上.近几年我们开展了该组合的栽培、制种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整套高产栽培、高效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所进行棉花高产栽培研究已有八年,组织全区高产协作试验已有六年.开始以综合试验为主,近几年加强了单项措施和生育规律的试验观察,1980年又由小面积高产试验发展到较大面积的高稳优低的丰产片试验.通过多年试验,对高产棉花的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逐步有所认识,常年亩铃稳定在七、八万,最高九万多,亩产稳定在200~250斤,最高280斤以上.在1980年严重低温阴雨棉花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本所高产试验的多数处理约在200斤以上,最高250.7斤.  相似文献   

3.
"油研八号"为贵州省油料所培育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我市种植11万亩,占油菜面积的80%以上.为明确"油研八号"高产栽培指标,我们在建立丰产方进行高产攻关的同时,布置了一系列相关试验,现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杂交粳稻"泗优418"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我们进行了"泗优418"不同群体起点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条件试验设在新桥镇太丰村六队,前茬为小麦,土壤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5.
"泗优418"是徐淮地区农科所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合作,以"泗稻8号"与"C418"配组,于1995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杂交组合.我市1999年进行品比试验,产量名列前茅,2000年扩大试种,种植面积200亩,实收亩产达580kg,为探索"泗优418"高产栽培技术,2000年在我市新桥镇太丰村胡福成责任田内,进行了不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泗优418",以其较优的品质与较佳的口感在我地赢得了种植户与食用者的认同.为能迅速掌握该组合高产高效栽培的配套技术,达到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实行良种良法一齐推的目的,我们在近两年小面积试种、连片示范的同时,重点对杂粳"泗优418"栽培密度与氮肥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甬粳18"系宁波市农科所育成的迟熟晚粳新品种,1999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我市于1996年引进,经三年试种,表现突出,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全市已种植30.66万亩,2000年发展到56.54万亩,占常规晚稻52.3%,已成为我市晚粳唯一当家品种,2001年面积达70万亩.该品种表现高产、稳定、优质、抗病,但分蘖力、穗型、耐肥性等性状与原当家品种"秀水11"等有较大差别.为此,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肥料、落田苗等因素的栽培试验,以探求其最优高产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进行.2010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行距模式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模式和密度.2011年以玉米品种郑单958、陕单609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处理,以亩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适宜品种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行距、合理密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亩产量可达到950 kg以上.试验初步结论,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行距以60cm+60 cm较为理想,密度以4 000-5 000株/667m2较为适宜,品种以郑单958为主,不断扩大陕单609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0.
Ⅱ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本试验以栽插密度为主区, 施氮比例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和施氮比例是实现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揭示了二者对Ⅱ优559产量形成的作用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Ⅱ优559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落实市、区"优质稻米三年推进计划"、"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和"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研究与推广"等项目工作中,结合本地实践,找出了制约"寒优湘晴"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寒优湘晴"高产保优栽培的主要经验,在示范推广中效果显著.2001年,经市、区专家实地验收:我区新桥镇农发农场的杂交粳稻成熟期割方测产达686kg/亩,获市、区丰产方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我市1996年开始引进优质蒸煮类专用小麦"扬麦10号",根据品种特性,结合苏中地区生态条件,围绕其优质、高产进行多点示范研究,通过多年试验对比分析,初步摸清其调优栽培的主要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史力丰"油菜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抗病、高产、优质于一体的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油菜新品种审定,其高产水平位居全国油菜品种榜首;我县2002年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平均亩产228kg,比面上其它品种亩增83kg,增产增效十分显著.为了大力发展冬季高效农业,全面推广种植"史力丰"油菜,在其保优栽培过程中必须把好"五关".  相似文献   

14.
"常优99-1"系常熟市农科所用(A1/C68)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我市2001年引进,经试验示范种植,较原推广的"8优161"早熟、稳产.  相似文献   

15.
粳稻八优161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优161是杂交粳稻新组合,在德清县种植表现个体优势较强,移栽后分蘖发生快,易大穗高产等生育特点。栽培上应做好稀播、稀植,“两头促、中间控”肥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沪油15"是由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秋我省种植面积达8万hm2.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市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01年秋进行播栽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17.
"宜优673"在光泽县崇仁乡经3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为高产、稳产且米质优、适应性广,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笔者对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我镇进一步扩大种植"寒优湘晴",2001年种植面积为8811.46亩,2002年再扩大种植面积达14356亩."寒优湘晴"米质优、产量潜力大,为此我们进行了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6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盐161S和盐两优16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盐两优1618的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6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盐161S和盐两优16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盐两优1618的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