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的输出功率呈现出多个极值点,传统的光伏模型难以快速准确反映这种变化,常规的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失效,极大的影响发电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在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局部阴影条件下带旁路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过程,推导出复杂光照条件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PSO的MPPT优化方法用以精确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将光伏阵列模型与BUCK变换器连接,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多极值输出特性,设定BUCK变换器开关频率为20 kHz时,在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波动0.1 s后即能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为提高农业光伏发电效率和阵列优化布局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在电动汽车上安装可延长电量,但光伏热效应对车体的温度影响不可忽视。为研究光伏板的降温效果,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对典型日车顶铺设光伏发电板的4种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使用RNGk-ε湍流模型和DO热辐射模型来计算壁面换热,利用太阳计算器加载太阳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车顶合理铺设光伏板设施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而且有一定的遮阳降温效果,可降低车顶峰值温度17℃,车内峰值温度9℃。该研究可从光热方向为汽车车顶铺设光伏板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是绿色可再生能源,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建立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然后推导出光照不均匀环境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电池和不均匀光照环境下的光伏阵列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光照不均匀环境下,光伏阵列的P-V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为研究最大功率跟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可视化程度高的simcape太阳能光伏电池仿真模型,用于分析太阳能垃圾桶的光伏发电特性。在模型中,为了提高模型精确度,采用了单二极管的非线性电流模型,并考虑了光电热耦合效应。研究表明I—V和P—V特性与实际测试相符,标况下的最大功率误差小于1%。为了使得光伏电池工作在最佳功率下,通过thin-plate样条插值法拟合了最佳功率点曲面。以贵阳某时段日照数据为例,仿真得出了变日照条件下的功率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选取的光伏电池符合太阳能垃圾桶的正常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带蓄电池的光伏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的简便计算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配置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及电流,可省去最大功率跟踪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及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喷灌机季节性用电需求,提出了一种轻小型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光伏配置方法,以负载亏电率和能量溢出比为约束指标,以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结合杨凌地区气象资料,对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驱动行走系统和取水加压系统进行光伏系统的优化配置,得到不同负载亏电率下的供电能量配置组合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并寻求机组光伏阵列最佳布设倾角及系统蓄电池和光伏电池容量的最优配置组合.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光伏阵列最佳布设倾角为15°左右;太阳能喷灌机阴雨天不灌溉或者少灌溉,配置12块光伏组件和3组蓄电池组,能基本满足作物灌水周期4 d的要求;太阳能喷灌机推广应用时,可适当提高负载亏电率以降低机组造价成本.该方法可用于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能量配置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为太阳能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借鉴“雁阵效应”的思想,设计了人字形光伏阵列.为揭示其防风效果,利用Fluent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非定常雷诺平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安装倾角、高度、阵列角度和间距分别为30°,0.20 m,30°和2 m人字形光伏阵列的抗风载能力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风速为10 m/s和15 m/s时,在首排光伏板均承受最大的风压力,第2—5排风压力显著小于第1排且逐排减小,阵列出现雁阵效应;将监测点|P|以20 Pa的间隔划分为不同风压区,发现可采取局部加固的方法提高光伏阵列整体的抗风载能力.沿垂直方向,来流在阵列后形成近金字塔形的风速衰减区,且风速分布均表现出中变异性,在离地高度从0.20 m增加到0.70 m的过程中,由于阵列的导流效应,计算域平均风速残余系数逐渐增大,变异系数逐渐减小,使得光伏阵列在计算域的防风效果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弱.研究可为戈壁人字形光伏阵列布设和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仿真环境,通过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搭建光伏阵列,仿真模拟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时光伏阵列的I-U和P-U特性曲线,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步长变化的滞环比较干扰观察法,克服经典扰动观测法存在的振荡和误判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和扶持,光伏应用市场逐渐增大。但是可用于从事光伏发电的荒山荒地越来越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光伏农业开创性地将光伏产品与农业种植结合,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光伏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光伏温室发展建造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光伏温室的构造特点、光伏板类型、室内光热环境特征及经济效益等,探讨了光伏设施园艺产业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对光伏设施园艺产业的正确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试光伏温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降温效果及光伏板布局对光照的影响效果,对已建光伏温室进行了室内外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数据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开启的条件下,对比室外环境条件,降温范围可达0.5~7.8 ℃,湿度差值范围为12.3%~33%;在光伏板布局采用间隔排列的情况下,透光率范围为32.64%~80.96%,平均透光率为66.27%。由此可见,光伏温室中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光伏板布局的光照可以满足作物需要,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等效电路为研究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对光伏电池的工程模型进行建模仿真,计算分析了影响功率变化的因素;研究了最大功率点跟踪,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保光伏电池以最大功率输出,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计算对比了光伏电池的发电量与客车空调耗电量,补电量最高可达耗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五位一体”温室大棚种、养殖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大规模温室群的耗电量陡增,研究可再生能源温室群供电技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光储小型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1种山区型温室群光储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根据地区峰值日照时数和温室群的用电规律,设定光伏阵列安装容量及型号、电路配置、储能系统充放电电路等参数,具体研究光伏电池工作原理和最大功率追踪点控制、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与充放电控制策略,并在相关仿真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山区型温室群光储供电系统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后续搭建温室群供电系统硬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健 《农机化研究》2021,43(2):240-245
为进一步实现农业设备设施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深度耦合,以绿色智能灌溉为例,针对生态农业理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模型应用展开研究。在深入理解当前技术成熟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组件构成及发电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组件光伏的能量流动特性与载荷结构,搭建适用于农田灌溉设备的发电功率控制模型,进行系统硬件合理选型与软件控制精确设计,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展开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得到该光伏控制系统的理论计算发电功率与实际应用发电功率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符合农田作业实际且测试效果良好,灌溉机组的作业综合性能效率可平均保持在85%以上,可很好地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农业设备设施,为助力我国生态农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条件下,传统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中存在的控制精度低和误跟踪现象,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最大工作点电压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工作点电压,并用预测电压来修正恒电压控制法的参考电压,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在0.04以内,控制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有效避免误跟踪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某款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在动力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驱动电机和发动机的峰值功率;以UDDS下功率需求和电机峰值功率为基础,确定电机额定功率。根据电机峰值功率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确定电池组容量和功率。根据动力性能指标,确定整车传动系传动比。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软件建立整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动力系统方案能够满足整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娟娟  孙西欢  郭向红  栗岩峰 《排灌机械》2010,28(2):160-163,178
为了提高畦田灌水质量和高效用水,采用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水均匀度,以两者为目标建立了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该优化问题的模糊性,提出了模型的模糊解法.利用所建立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对试验畦田进行了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计算.根据优化计算所确定的灌水技术参数,即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进行田间灌水试验,测定和计算了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水均匀度,并与优化计算的目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目标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所提出的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及解法,可同时满足节水与保证灌水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微电网技术,微网技术是综合考虑光伏孤立发电系统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一门新的光伏发电技术。采用主从控制法的微电网系统可以更好应用到农村用电系统,满足农村用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两级式的光伏并网结构,在前级DC/DC电路中应用扰动观察法进行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在后级DC/AC逆变电路中采用双环电流控制法跟踪并网电流。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并实现了网侧电流正弦化和单位功率因数,证明此系统在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光伏阵列,是指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一定的排列方式组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采集光能发电。安装光伏阵列必须考虑防止前排遮挡住后排,引发光伏组件的热斑效应,减少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及输出功率。笔者现对光伏阵列间距(如图1所示,两方阵前沿之间距离D)的计算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参考。1与光伏阵列间距计算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越来越多,光伏并网需求突增,高效研判台区是否需要增容(布点),可以有效避免台区变压器重、过载运行,减少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现从台区负荷功率曲线与光伏总接入容量的关系着手,介绍如何判断台区是否需要增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