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等量化肥时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系烘干鸡粪,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50,100 kg/m3)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黄瓜前期产量也明显低于不施或低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黄瓜定植后74 d,所有处理基质的速效氮养分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黄瓜普遍出现缺肥症状。试验初步证明了长季节栽培条件下一次施用高量有机肥难以及时提供足量的速效氮源,无法满足蔬菜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2.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耕层土壤的环境质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不同施肥制度的4年定位试验数据,研究源自规模养殖场猪粪便的有机肥、沼液肥对稻田耕层土壤pH,汞、镉、铬、铅、镍、砷、铜、锌含量的影响及产生的环境质量效应。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沼液肥对土壤pH有调节作用,有机肥的调酸效果好于沼液肥,高量有机肥的调酸效果好于中量施用;施用有机肥、沼液肥对土壤镉、铬、砷、汞、铅、镍含量无明显影响,但铜、锌积累明显。施用有机肥、沼液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大于施用化肥;当有机肥年投入量为22500 kg/hm2时,连续4年施用即可造成稻田土壤铜、锌污染;当有机肥投入量为11250 kg/hm2或沼液肥年投入量为225 000~450000kg/hm2时,也能使稻田土壤处于污染的警戒范围。初步认为,11250 kg/hm2有机肥、450 000 kg/hm2沼液肥可作为推荐施肥用量,但应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续7年施用鸡、猪废弃物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铜(Cu)、锌(Zn)积累及土壤Cu、Zn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鸡粪土壤有效Cu占全Cu的比例低于猪粪,土壤有效Zn占全Zn的比例高于猪粪。除连续7年施用鸡粪45,60 t/hm2的处理土壤全Zn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其余施肥处理土壤Cu、Zn含量均未超标。与施用化肥(CK)相比,连续7年施用鸡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为99. 72%,连续7年施用猪粪60 t/hm2的处理小麦籽粒中Cu含量显著增加,为29. 83%。通过分别对不同鸡粪和猪粪施用量与土壤Cu、Zn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土壤Cu限值,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施用量分别为2 386. 26,616. 10 t/hm2。当土壤Zn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时,推算出鸡粪、猪粪有机肥的安全用量分别为205. 18,993. 89 t/hm2。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氮肥用量配施对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及黄瓜营养品质、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和氮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率均较高的是M2N3、M3N1、M3N2。黄瓜果实硝态氮含量随施氮肥量增加显著提高,高量施用氮肥(N3)将降低黄瓜Vc、还原糖含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能够降低黄瓜硝态氮含量,促进黄瓜Vc、还原糖的合成。有机肥的M2(45t/hm2)、M3(90t/hm2)水平与氮肥的N1(450kg/hm2)、N2(750kg/hm2)水平组合为较好处理,综合黄瓜品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应是中有机肥用量90t/hm2与低氮肥用量450kg/hm2水平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施用是影响农田碳源汇的关键因素,定量评估不同氮肥施用下农田土壤呼吸和碳平衡对于保障土壤地力和调控生态环境碳排放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野外管栽模拟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生长季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农田玉米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固定有机碳量为5660.71~8106.00 kg C/hm2;土壤呼吸释放的总碳量为9209.04~16510.40 kg C/hm2之间,裸地微生物呼吸释放的总碳量为2827.36~6951.68 kg C/hm2之间。玉米生长季中根系呼吸量对土壤总呼吸量的贡献分别为57.9%~69.3%之间。在玉米种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碳平衡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拔节期,不同处理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均为负值,表现为大气CO2的源;在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NEP均为正值,表现为大气CO2的汇,不同施肥水平下碳汇的程度不同。从不同施氮水平来看,NEP值在不同的生育期随施氮水平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在拔节期提高氮肥的施用水平,NEP值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在抽雄期和成熟期提高氮肥的施用水平,NEP值高于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8.
速效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速效硫肥在华北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含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0 kg/hm2)、低量硫磺粉(30 kg/hm2),高量硫磺粉(60 kg/hm2)、低量速效硫肥(30 kg/hm2)和高量速效硫肥(6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施硫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并受到硫肥种类和施用量的影响;速效硫肥增产幅度高于普通硫磺粉处理,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产最为显著,在泰安和沧州试验点分别增产8.3%和10.1%。小麦籽粒含硫量随硫肥施用有增加趋势,但只有沧州试验点的高量施硫处理表现显著,不同硫肥种类间无显著差异。速效硫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泰安点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低量速效硫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硫磺粉处理,但在沧州点表现不明显。施用硫肥提高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速效硫肥增效优于普通硫磺;综合比较,泰安点小麦以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369元/hm2,产投比为10.5),沧州点小麦以低量速效硫肥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111元/hm2,产投比为16.4)。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增加小麦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氮素梯度下,生物菌肥对荞麦生育状况、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5个试验处理(A1~A5):清水拌种+90kgN/hm2,菌肥拌种、喷施+67.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4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22.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0kgN/hm2。测定荞麦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3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158.4kg/亩,增产幅度为14.45%;不同施氮量下施用生物菌肥与未施用生物菌肥处理间产量及产量影响因子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拌种处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速效氮有明显的促进和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稻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得到较好的还田方式及还田量,采用不同的处理对早、晚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这3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秸秆还田后对早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晚稻处理中,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通过配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化学肥料以及降解菌来研究晚稻土壤生物活性变化(微生物区系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早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方面,粉碎还田3000 kg/hm2相比其他处理来说都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晚稻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方面,秸秆还田的同时配施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其中粉碎还田3000 kg/hm2+225 kg/hm2复合肥的细菌数量最多。秸秆还田配施一定的化学肥料能够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含量,但是对于土壤中转化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4 年5—10 月,通过在海林农场玉米试验田设置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从玉米试验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变化来研究沼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配施沼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但对土壤的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作用不明显,30000 kg/hm2沼液和30000 kg/hm2沼渣的配施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较大。配施沼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21.02%~31.74%。单施沼液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但对于全钾和速效钾增幅很小或呈负增长。沼液单施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的肥力,可以考虑合理的配施沼液来代替化肥,实现对沼液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氮磷钾效应试验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设计方案,对不同氮磷钾供应水平下马铃薯对氮磷钾利用效应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开展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有效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地块的地力贡献率为51.94%,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施钾量,其次是施磷量,再次是施氮量。影响马铃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子是施氮量,其次是施磷量。当季各种肥料利用率氮肥29.85%,磷肥1.64%,钾肥50.39%,肥料综合利用率为78.16%。推荐马铃薯最高施肥量为:N 208.35 kg/hm2,P2O5 117.3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862.95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04.9 kg/hm2,P2O5 111.0 kg/hm2,K2O 585.0 kg/hm2,产量18783.6 kg/h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设施韭菜幼苗施肥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高质量韭菜幼苗的施肥方案,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对设施韭菜幼苗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韭菜幼苗质量得分为目标函数,氮、磷、钾编码值为自变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韭菜幼苗质量,其中钾肥对幼苗质量的影响大于磷肥、氮肥,且磷肥和钾肥之间交互作用显著。同时,通过对模型解析,确定在本研究条件下韭菜幼苗质量综合得分超过90的施肥方案,即N施用量为205.65~304.95 kg/hm2、P2O5为164.10~225.00 kg/hm2、K2O为228.45~328.50 kg/hm2时,才有望获得高质量韭菜幼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沼液进出水动态系统,开展沼液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栽培水生蕹菜试验研究,分析沼液净化效果及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在1.1×10-2 m3/m2.d到1.7×10-2m3/m2.d之间沼液净化效果最好, COD、NH4+-N、TP去除率都达到了60%以上,水生蕹菜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绿色食品水生蔬菜(NY/T 1405—2015)标准要求。因此,合理水力负荷下栽培水生蕹菜能够有效净化猪场养殖废水,沼液栽培的水生蕹菜无论作为可食用蔬菜还是青饲料,食用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还可回收沼液中部分氮磷,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沼液农田安全应用,研究了规模化养猪场沼液在不同贮存时间条件下,有机物和重金属变化规律,并对污染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沼液中污染物总量随贮存时间增加而下降,主要致污因子为3种有机污染物,5种重金属均无超标,沼液贮存时间大于9天综合污染评价为安全级,且农田应用需兑水稀释。评价结果还为沼气工程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对能源草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seedlings was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was provided. [Method] Potted cotton seedlings was sprayed by five different dosages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praying quantity (163 mL·hm-2, 326 mL·hm-2, 489 mL·hm-2, 668 mL·hm-2, 815 mL·hm-2) after spraying time (after spraying 2nd day, 4th day, 6th day) on cotton seedlings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quantity of spraying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had promoting effect to the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excess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cotton seedlings. The plant height, dry weight per plant and leaf area of spraying 489 mL·hm-2 processing are the highest, the average of two batches on the 6th day after spraying are 21.15%, 35.95%, 18.84% higher than CK, respectively. Spraying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can improve cotton seedlings chlorophyll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s,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Spraying 489 mL·hm-2 processing is the highest in both batches, the average of two batches is 18.84%, 24.03%, 3.16% higher than CK,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onseedlings leaves took effect quickly, especially in 0~4th days. [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itable amount of concentrated biogas slurr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seedling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of cotton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later growth of cotton.  相似文献   

19.
沼肥配施化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项研究的室内和田间试验按水稻生长阶段分为三部分进行,首先通过沼液浸种和清水浸种来比较沼液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其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再次在本田中继续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沼肥配施化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证明:沼液浸种可提高稻谷的发芽率,沼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秧苗素质和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和土壤农化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