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为了探索更加方便快捷的鉴定花生杂种子代的方法,本研究以花优7号和花优4号为亲本,根据其SNP位点的突变碱基G-T和SSR多态性位点,同时利用籽仁表型性状的观察、SSR多态性标记分析、四引物扩增突变体系PCR和Sanger测序基因峰值图分析等四种方法,进行F1代真伪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根据籽仁的表型性状来鉴别杂种F1的真伪,只能鉴别出部分杂种,有一定局限性;SSR多态性分子标记法需要多对引物并进行多次筛选,该方法比较简单,成熟,适用于大群体;ARMS-PCR方法则仅需2对引物;PCR扩增产物的鉴定只需要普通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省时省力,简便,但其对引物设计要求比较高;基因序列峰值图分析较耗时耗力耗财,适用于小群体。因此,运用后三种生物技术方法均能鉴别F1代真伪杂种,F1代真杂种的准确鉴定可以减少F2群体的规模,有助于进一步的遗传群体构建和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其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和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F1代真假杂种的鉴定。为了长期有效的开展葡萄杂交育种工作,本研究以葡萄杂交组合‘北冰红’伊‘贵人香’F1代159个单株及‘双红’伊‘贵人香’F1代121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田间形态学性状对葡萄杂交后代的真伪进行鉴定。在1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同时在亲本间具有特异性位点的引物,对F1代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北冰红’伊‘贵人香’及‘双红’伊‘贵人香’2个杂交组合中分别有63和94个单株具有双亲特异性条带,结合田间形态学鉴定,认为其为真杂种,故2个杂交群体的杂种率分别为40.38%和77.69%,该结果可为今后开展葡萄遗传连锁图铺构建及数量性状的QTL定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后代真实性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湖南本土牡丹‘宝庆红’为亲本,通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得到5个不同杂交组合共69株杂交子代实生苗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早期真伪性鉴定。结果发现,4对SSR引物从69株杂交子代中筛选出5个单株具有父母本特异性互补条带,鉴定为真杂种。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对牡丹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中具有准确、高效等特点,在后续牡丹种质资源创新以及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山杉EST-SSR引物通用性及基因分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山杉EST-SSR标记的跨科间通用性及其在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利用从中山杉406 EST序列中开发的503对SSR引物,以中山杉302与墨西哥落羽杉2个亲本及其杂种F1群体150个单株为材料,检测了该批引物在中山杉杂种子代群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以杉科、柏科、松科、红豆杉科15属16种的DNA样品为材料,根据引物在中山杉中的检测结果,选取60对引物(15对多态性扩增,15对单态扩增,30对无扩增产物),检测了该批引物跨科间的通用性。结果表明:503对引物中,17对(3.38%)引物在落羽杉属中多态性扩增,并能准确鉴别亲本及杂种F1群体150个单株的基因型,表明该批SSR引物可有效用于中山杉基因分型分析。15对多态性引物在杉科、柏科、松科、红豆杉科中的通用率分别为60%~73.33%、26.67%~53.33%、46.67%和40%,其中10对(83.33%)在杉科扩增出多态,3对(37.5%)在柏科中扩增出多态。15对无多态性引物在上述4科中的通用率分别为20%~40%、0~20%、20%和0。此外,30对在中山杉中无扩增产物的SSR引物中,2对可在其他科属中有效扩增。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批SSR引物可应用于中山杉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指纹图谱及遗传图谱构建等领域,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批引物在其它针叶树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 Map 3.0作图软件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分蘖数、株高、氢氰酸含量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从120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作图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6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扩增标记为4.5个/引物。构建出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含181个SSR标记,图谱总长803.13 cM。各连锁群长度在5.8~152.3 cM之间,标记间平均距离4.38 cM,图谱密度较高。在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对高丹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控制茎粗的QTL 4个,控制叶宽的QTL 3个,控制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和穗长的QTL各2个;控制株高和氢氰酸含量的QTL各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高丹草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其中8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的范围为12.5%~25.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青研系列7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11个亲本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5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SSR核心引物,核心引物组合扩增,可以鉴别亲本及其杂交种的真伪。利用其中一对共显性SSR标记P3鉴定青研早9号、青研桔15和青研春白一号三个杂交种的纯度。对比苗期性状调查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用于杂交种纯度鉴定结果是可靠的。本试验为大白菜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亲本保护及杂交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RMAPD是将RAPD和SSR相结合而开发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芝麻RMAPD-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引物和Taq聚合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芝麻RM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15μL)为:模板DNA用量30 ng、Mg2+浓度2.0 mmol/L、d NTPs浓度0.3 mmol/L、RAPD引物浓度1.0滋mol/L、SSR引物浓度0.4滋mol/L和Taq聚合酶1.0 U。利用该PCR体系开展了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群体多态性检测试验,21对随机引物组合在16个芝麻品种中共扩增DNA条带413条,每对引物扩增14~29条,平均19.7条,多态性比例为12.50%~62.96%,平均29.78%;RMAPD标记在F2群体植株中出现了亲本位点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RMAPD-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RMAPD标记是一种可以用于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使用与南瓜类型砧木(“壮士”)嫁接亲和性差异明显的两个甜瓜自交系(85-1和B717)为亲本,配制F2∶3家系群体;利用BSA法构建亲和性优差池,结合PCR技术筛选与嫁接亲和性有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使用葫芦科遗传连锁图谱上发表的750对SSR、SRAP和AFLP等分子标记引物扩增,最终筛选出在两个甜瓜材料之间具有多态性的382对引物,其中9对引物分别在嫁接亲和性优差DNA池中扩增出差异性片段.将这些标记用于F2群体的扩增,计算标记与嫁接亲和性遗传连锁距离,两对SSR引物CMN-0616和M103与嫁接亲和性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6 cm和9.3 cm.这2对引物有望成为鉴定甜瓜嫁接亲和性的辅助引物,从而将嫁接亲和性差异材料从分子角度区别开来,为甜瓜嫁接接穗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茄子的ISSR和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体系中,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3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2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1条,多态性比例为80.77%;SSR分子标记体系中,从4对引物中筛选出3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条,多态性比例为29.41%,2种方法均能把6个茄子品种区分开来,本实验为茄子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56对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及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是:bnlg439w1、umc2007y4、umc2015k3、bnlg2291k4、umc1705w1、bnlg1702k1以及phi0801k15。这7对引物共检测出2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4个,平均3.29个。将这7对引物扩增的杂交种新科891及其亲本的条带数字化,计算出现与其相同数字指纹图谱的概率均为1.19×10-7,概率极低,所构建的指纹图谱是特有的,因此,用这7对引物鉴定杂交种新科891的真实性和纯度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NA标记技术可从基因组水平上鉴定F1。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为F2群体构建和突变体基因定位提供依据。以经EMS诱导获得的R30白化突变和‘泸恢17’窄叶突变分别作为亲本,组配2个杂交组合,用3个SSR标记对其单株进行鉴定。RM6105检测了R30白化突变ב泸恢17’组合4个单株(1~4号),其中4号单株表现父母本互补的带型,为真实F1,另外3个的标记型与母本相同,为母本自交结实,RM6965和RM5349的鉴定结果与RM6105一致;该3个标记从R30ב泸恢17’窄叶突变组合14个F1单株中(5~18号)检测到3个真实F1(9、12和15号);RM6965、RM5349和RM6105均可对R30与‘泸恢17’组合F1进行鉴定,且结果一致;分子标记对F1进行鉴定,可用于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2.
棉花DUS测试标准品种的SSR指纹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SSR核心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系统与多重PCR技术相结合,构建我国棉花DUS(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标准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依据多重PCR组合的基本原则与五色荧光检测系统的特点,采用40对核心引物构建了10个4重PCR组合,利用DNA遗传分析仪进行指纹检测与数据采集。40对荧光引物在30份DUS测试标准品种中共扩增产生14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2~7个不等,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65个等位变异。海7124与陆地棉品种明显划分为2类,来源于新疆的新陆早1号区别于其他陆地棉品种,单独聚为1类。多色荧光检测系统相比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高精度、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指纹数据库的构建,提出了通过构建已知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棉花DUS测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H 027×陇薯6号和H-027×陇薯7号2个杂交组合杂种F1的4个优异新品系(A2、A10、B1和B12)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新品系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0对SSR适宜引物,4个新品系及亲本共扩增出稳定而清晰的SSR条带142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81.69%;建立了能区分出4个优异新品系及其亲本的SSR指纹图;4个杂种新品系及其双亲的GD值变幅为0.229 8~0.650 8.以GD值0.34为基准,7个马铃薯材料分为3类:第1类为新品系A2、A10和H 027,第2类为新品系B1、B12和陇薯7号,陇薯6号单独为1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15.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和抗弯孢菌叶斑病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14.37 cM.在所做标记的附近得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2,3,5,6,9条染色体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6.21%,21.6%,39.41%,20.67%,30.54%,而且均检测出加性效应.另外,还发现QTLs之间表现出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16.
黄瓜育种中"血缘"遗传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APD技术研究了华北型与欧洲温室型品种的杂交后代的遗传漂移情况,同时根据供试亲本材料差异位点谱带在F2的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以及F2个体的基因型分析,目的是以遗传距离和说带基因型为依据,分析在育种过程中判断血缘成分的可能性及基本方法,以便最终能够进行遗传关系控制。  相似文献   

17.
SSR分子标记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高度多态、共显性、保守性、且仅需少量的DNA、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上的DNA提取方法、引物开发、PCR反应体系、扩增后检测方法优化上的进展及其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的鉴定、功能基因和QTLs的定位、标记辅助育种和品种、杂种、突变体、亲缘关系的鉴定及种子纯度的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从而为相关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水稻落粒性基因SH1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品种93-11为轮回亲本,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回交的高世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选用104个多态性的SSR标记对水稻的落粒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在BC4F2群体中,6个标记的基因型来自于日本晴;在BC4F3定位群体中,难落粒植株数与易落粒植株数的分离比例为3:1,落粒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命名为SH1;分子标记与落粒性共分离分析将SH1定位在SSR标记RM5389和RM1068、RM1387之间,与3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cM、5.5cM和13.1cM,此结果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杂交种纯度的分子检测一直是比较困难的课题,尤其是在亲本未知的情况下,杂交种的纯度的分子检测研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利用17对SSR核心引物对参试品种邯6402的F1进行纯度检测,SSR标记纯度达100%,17对引物中有12对呈现共显性,5对引物为非共显性。同时,构建了F1的SSR指纹图谱,以此可以鉴定邯6402的真实性。继续用这些引物对F2的44株棉苗进行检测,F2群体棉苗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绝大部分基因型为杂合体,许多位点显示共显性,且共显性位点互不相同,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F2群体的杂合状态。应用这一套SSR核心引物,能够在室内鉴定棉花杂交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还能够鉴别是F1杂交种还是F2分离群体,比对杂交种的指纹图谱能检测出F1中掺杂成分。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品种鉴定与遗传纯度检测是蔬菜作物种子品质检验极为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以蛋白质、D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如蛋白质与同工酶、RELP、RAPD、SSR、ISSR等分析技术应用于蔬菜种子检测的基本原理与进展。利用标记分析技术成功进行F1种子纯度检测的关键是亲本与杂交种间稳定差异位点的获得。已获得的重要园艺性状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将有利于F1种子纯度鉴定。由于分子标记客观、稳定、快速、高效,这些技术将在今后种子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