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北疆地区棉花播种出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方法】利用人工气候室,对种子低温胁迫设计不同温度进行播种出苗试验,并结合近20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播种至出苗的适宜播种温度指标、积温指标、确定棉花适宜播种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种子的萌芽率、萌芽天数、萌芽长度、萌芽鲜重及出苗率等各项参数随温度呈非线性有规律变化。棉花种子低温胁迫时间越长出苗越滞后,所需的积温较多。北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出苗下限温度为12℃,需要活动积温在160℃.d以上,≥12℃有效积温在55℃.d以上。【结论】通过人工气候室试验结合大田实际监测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稳定通过12℃应作为棉花主栽品种播种的初始期;播种期确定在4月下旬,出苗期可免受春季低温冷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人工气候室开展不同恒温处理对棉花种子萌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旨在筛选棉花种子适宜的萌发和出苗温度。结果表明,棉花种子发芽率、出苗率随着供试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提高,12~13℃可作为棉花播种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
热量资源变化对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新疆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关键期,收集石河子地区1961—2015年棉花单产、气温资料以及1988—2017 年棉花物候期监测等资料,运用多项式分离气候产量、气候倾向率、一元回归及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段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热量资源丰富增加趋势明显;≥10℃积温、棉花生产期≥0℃积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0℃积温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10℃积温低于3350℃· d、棉花生产期≥0℃积温低于3650℃·d 棉花减产明显。播种出苗期和裂铃至停止生长期是棉花的热量关键期,对棉花产量的贡献分别为6.59%和5.95%。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掌握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特性,科学调整玉米播种期提供依据,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玉米出苗速率加快。玉米出苗速率与4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与≥12.0℃有效积温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出苗天数与活动积温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稳定通过12.0℃为玉米播种初始温度,14.0~18.0℃为较适宜温度,18.0℃以上为播种适宜温度。耕层温度与气温对出苗速率的影响相同。播种期初始温度应从稳定10.0℃调整至稳定12.0℃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低温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新陆中88为试验材料,采用纸培和砂培的方式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将棉花种子的发芽温度设置为5℃、10℃和15℃不同的低温,低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 d、2 d、3 d、4 d、5 d。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低温持续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高度、主根长度、叶面积、电导率均有所影响,持续时间越久抑制越严重;同一持续时间下温度越低导致发芽率越低、幼苗高度越矮、主根长度越短、叶面积越小。因此,适当推迟棉花播期,可以预防棉花苗期的冻害,有效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并且有利于棉花出苗整齐、长势健壮,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探讨辽宁西部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出苗速度、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水分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玉米播种至出苗阶段生长速度加快,出苗至抽雄、抽雄至成熟阶段生长速度减慢,日照时间增加可延长玉米生育期。≥10℃积温每增加(减少)100℃·d,产量每公顷增产(减产)约455 kg。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延长生育期可提高单产,应考虑引用偏晚熟玉米品种,增加喜温作物比例。辽西地区最佳播种期在4月20—30日之间。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 cm,株展为15.5 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 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后二年生植株的生育进程基本相同,其全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期、休眠期、生殖生长期。沙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栽培或采种的春季适宜播期是5月中旬,寄子栽培可以在10月上旬播种。研究确定了人工栽培条件的适宜播种期,掌握了越冬的最小苗龄,为沙芥人工栽培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种子的低温萌发特性,本研究选取8个主栽油菜品种,在20℃、16℃、12℃和8℃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萌芽试验,测定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指标。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发芽势在温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低温显著降低油菜种子发芽势。随着萌发温度降低,油菜根和芽的生长显著受抑,且在不同温度间和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这3个指标可作为油菜萌发期耐低温特性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此外,为筛选适宜春播作绿肥的油菜品种,本试验通过春播试验分析发现,‘沪油早1号’的春播鲜草产量达1 712.53 kg/m2,远高于其他7个品种,其8℃低温下的相对根长仅次于‘沪油17’、相对芽长仅次于‘沪油肥1号’,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作绿肥早春播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套灌区向日葵适宜种植农业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了河套灌区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适宜播种时期,并根据对应气候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食用和油用两类向日葵品种播种越早,出苗期和生育期越长,积温也越高;食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其适宜播种范围在4月6日~4月30日,油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其适宜播期范围在4月19日~5月16日。  相似文献   

10.
低温冷害是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逆境因子,如何建立简捷、有效的棉花耐冷性鉴定及筛选体系是棉花耐冷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本研究中,阐述了如何用O-J-I-P参数来评价棉花幼苗的耐冷性。选用北疆棉区22个主栽棉花品种,对盆栽幼苗经过连续4d的4℃低温处理,进行了相应的冷害指数鉴定,并基于O-J-I-P参数Fv/Fm和PI所建立的冷害因子指数1及冷害因子指数2对各个棉花幼苗做了耐冷鉴定和分级评价。结果发现,冷害因子指数1和冷害因子指数2的鉴定、评价结果与冷害指数鉴定结果相近。中棉所36、新陆早25、297-5幼苗具有较强的耐冷性,而新陆早10号、新陆早12号及炮台1号的耐冷性较弱。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棉花幼苗的耐冷性,这对棉花的耐冷性鉴定和培育耐冷型的棉花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疆主栽棉花种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及其萌发力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疆棉区7个主栽的抗旱性有差异的棉花品种(品系)为材料,用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棉花种子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对各种子萌芽期的抗旱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延长;萌芽期棉花种子对水分胁迫十分敏感,10%的PEG-6000浓度下,棉花种子的发芽能力受到严重抑制;不同胁迫强度下,棉花种子的抗渗透萌发力并不一致;萌芽期棉花种子抗旱性鉴定的适宜PEG-6000浓度为5%,相对发芽率可作为快速、有效鉴定指标,新陆早33和益农2号的种子抗旱性较强,而新陆早24和新陆早31的种子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19,(3)
为探讨外源抗坏血酸(ExAsA)对棉花种子萌发耐冷性的影响,以新疆北疆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新陆早61号为材料,通过配置不同处理浓度(0,25,50,100,200 mg/L)和时间(3,6,12,24 h)的引发组合,研究ExAsA对低温(15℃)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xAsA可以提高棉花种子在低温下的发芽率,增加发芽势,缩短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最适引发处理浓度为50 mg/L,最适引发处理时间为24 h。与对照(ck)相比,最佳ExAsA引发组合(50 mg/L,24 h)处理的种子在低温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分别提高了24.45%、30.00%、11.89、0.53,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1.39 d,且各项种子萌发指标较对照在0.01显著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宜的春玉米播种期,合理安排春播生产,利用内蒙古1961—2016年气象资料和玉米主产区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56年地温和霜冻变化规律,并以10 cm地温稳定通过8℃、9℃、10℃、11℃、12℃初日分别作为玉米播种指标,通过计算不同界限温度下玉米出苗后霜冻概率阈值,确定适宜的玉米播种指标和播种期。结果表明,56年来内蒙古地区10 cm地温稳定通过8℃初日大部地区提前2~20天,玉米春季霜冻结束日期提前3~20天;适宜采用10 cm地温稳定通过8℃初日作为玉米播种指标的地区有扎兰屯市、突泉县、松山区和准格尔旗,科尔沁区适宜采用9℃初日,土默特左旗和临河区适宜采用11℃初日,凉城县适宜采用12℃初日作为玉米播种指标;根据适宜土壤温度指标计算出内蒙古各地区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在4月6日—5月3日,比目前的实际播种期普遍提前8~22天,可以适当选择生育期略长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马凤鸣  王瑞  石振 《作物杂志》2007,23(5):41-45
东北地区玉米的冷害通常是发生在苗期的延迟性冷害。为研究玉米抗冷害机制,筛选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抗冷害品种,选取东北地区主栽的44份玉米材料,在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抗冷性分级后从不同的级别中筛选出4个代表性的品种。采用盆栽方法,在三叶期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5个胁迫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不同温度下、同一温度不同品种保护性酶有着明显变化和差异。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下降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 ;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东北地区低温冷害对春玉米灌浆的影响,确定春玉米灌浆期间冷害影响农业气象指标。用人工气候室通过模拟自然低温(平均15℃、17℃、19℃)方法,对灌浆初期盆栽春玉米进行(3、5、7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春玉米在灌浆初期经不同天数的低温处理后,穗粒数减少,穗粒重、百粒重和叶绿素降低,成熟期延迟,果穗秃尖长度和籽粒含水量增加,作物产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越严重。其中在15℃低温下处理7天后,玉米产量下降最大,较对照穗粒重减少了32.4%,百粒重减少9.2%。可见,灌浆初期低温对春玉米产量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实率和籽粒干物质含量的双重降低。  相似文献   

16.
季明根 《种子》2000,(3):45-45
莴苣性喜冷凉,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5~25℃,最适15~20℃,30℃以上发芽受阻,因此,夏秋莴苣在播种时温度较高,播后发芽出苗困难,如采取低温处理种子,使夏秋莴苣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芽后再行播种,这样出苗快,又可提早7~10天上市。夏秋莴苣种子低温处理是先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20~30℃的清水中浸泡4~5小时,然后置于低温下进行催芽,其方法有四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掌握。一是把种子在冷库中经-3~-5℃冷冻24小时,然后将冻结的种子放在室内,使其逐渐融化,这样经2~3天就可以发芽。二是将种子置于家用冰箱保鲜室保持15℃左右,经3~4天就…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SIM模型的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新疆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试验资料,对棉花模型COSIM进行参数调试及有效性验证,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石河子和莎车两地的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水平。利用COSIM模型45年连续模拟结果及2004年不同播种期的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开花期和子棉产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棉花生育期≥12℃有效积温较多年平均的减少量和开花期较多年平均的推迟日数是定量评估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的指标。通过检验,延迟型冷害指标对严重气候减产年的拟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疆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大,易发生回寒天气,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对1980—1985、1991—2014年塔城盆地气象资料和春玉米生育期前的出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春玉米播种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春玉米平均出苗天数为11.6 d,积温与出苗天数呈显著正相关,覆膜技术可使春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提前8~10 d,并可减轻回寒天气的危害。春玉米出苗天数受影响的小周期是2年和7年左右,大周期是13年、14年和18年左右。当日最低均温、日均温、日最高均温分别为5.0℃、11.1℃、18.1℃,可考虑适时播种,出苗天数预计为13 d,覆膜可提高出苗天数1.8 d,日最低均温低于5.0℃时可能造成种子无法萌动,发芽势弱,日最低均温低于7.65℃时,可能造成种子无法发芽。  相似文献   

19.
通过5个春玉米品种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出苗指数以及积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出苗率的变化规律可以说明品种的低温出苗能力以及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发育起点温度可作为鉴定玉米低温出苗能力的指标.并总结了玉米品种低温出苗能力的田间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棉花主栽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运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于2003-2005年进行低温冷害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棉花在经受不同范围和时长的低温后,其植株的受害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之后,棉花的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经过11.5~18.5℃处理2~4天的其叶片在第8天后才开始异常脱落,其减少率≥35%,并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其蕾、幼铃在第6天后就开始异常脱落,减少率≥55%;经过11.5~22.5℃处理2~4天其叶片减少率≤25%,并在处理后的第18~23天基本保持稳定,其蕾、幼铃减少率≥70%。说明花铃期棉花在受冷害之后,其蕾、幼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其减少率大于叶片,经过2种相同最低温度不同最高温度的处理,温度日较差小的叶片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