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因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被大量、无节制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探究黄芪适宜生长的土壤,将为人工驯化黄芪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加格达奇市连续多年人工种植黄芪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2个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土壤颜色较深,干态为黑棕色,润态为黑色;淀积层及母质层土壤结构坚实,孔隙度较小,土壤颜色随着层次加深,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表层土壤质地肥沃,多以壤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分别为122.07、110.09 g/kg,占其整个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的52%和82%,土壤剖面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个骤降的趋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分别为6.58、8.87 g/kg,而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分别为0.07、1.01 g/kg,土壤酸碱度在pH 5.11~6.35之间。黄芪适应生长土壤质地疏松,土壤温度状况为寒冻性、土壤水分状况为湿润,土壤肥沃,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较高,而全磷含量较低,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养分的丰缺现状,以玄参产地土壤为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并评价了土壤养分的丰缺现状,讨论了土壤各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玄参产地土壤属于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24.86~120.12g/kg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玄参产地土壤全氮含量处于1.64~1.88g/kg之间,全磷处于0.11~0.21g/kg之间,全钾处于14.34~16.73g/kg之间;玄参产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123.73~269.37mg/kg之间,有效磷处于7.17~21.37mg/kg之间,速效钾处于90.56~251.38mg/kg之间;玄参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比较丰富,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宜,全磷含量属于缺乏水平。玄参产地土壤各养分中pH值与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磷、土壤全磷与土壤全钾成极显著正相关。贵州玄参产地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较高,能够提供玄参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牧草最优种植模式,为退化农田地力提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敖汉苜蓿和老芒麦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播敖汉苜蓿(Ms)、单播老芒麦(Es)和混播牧草(敖汉苜蓿+老芒麦,In),以休闲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先降后升;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上升。与CK比较,第1年,各种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Ms和In提高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第2年,Ms、Es和In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20.91%~40.05%,速效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32.19%~39.65%;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林下参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林下参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状况,笔者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生育期林下参土壤养分的含量变化。根区与对照土壤,展叶期全钾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78 g/kg和100.34 g/kg;开花期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14 g/kg、52.89 g/kg、5.48 mg/kg、6.31 mg/kg、16.53 g/kg、19.08 g/kg、146.29 mg/kg、194.71 mg/kg;红果期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4.35 g/kg、4.62 g/kg、0.47 g/kg、0.55 g/kg、81.75 g/kg、82.52 g/kg、15.5 mg/kg、15.03 mg/kg;枯萎期根区土壤有机质达到最低值;绿果期根区土壤速效磷达到最低值,红果期pH值达到最低值;通过对林下参根区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发现,林下参根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速效氮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762;全氮与全磷、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和0.765;速效钾与pH值呈显著相关。通过对各主要养分的测定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生育期人参对土壤中各养分形态及含量的吸收和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湘南稻作烟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主要养分的关系,于2017年在湖南长沙、衡阳和郴州3个稻作烟区采集150个土壤样本,研究了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湘南稻作烟区0~5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80g/kg,处于适宜水平,变异系数为58.98%。有机质呈表面富集化现象,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以郴州烟区最高,长沙烟区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磷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长沙烟区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都最低,应当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同时要通过深耕等措施来促进表层有机质矿化;衡阳和郴州表层有机质含量偏高,要通过深耕、高起垄等措施促进有机质矿化。  相似文献   

6.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肥料的合理施用方法,并对有机替代的可行性提供佐证,运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研究连续3季有机肥部分替代无机肥料对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在各养分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连续3季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20%干猪粪的处理前期效果不显著,后期养分含量显著增加。20%M处理(20%减量施肥+商品有机肥)在0~20、20~40 cm土层各养分含量都高于NPK处理(农民习惯),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能发生明显迁移,在20~40 cm土层固定累积向下淋溶损失小。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添加商品有机肥能平衡养分分布,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万树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197-205
为了调查古田县园地作物土壤养分状况,探讨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在古田县5种园地作物土壤上,采集耕层土壤样品7023个,调查园地作物状况,探讨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园地土壤均值有机质含量为25.38 g/kg、pH 5.07、全氮含量1.2 2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3.5、29.95、59.3 mg/kg,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是226.1、422.1 mg/kg,有效硼、锌含量分别为0.15、1.22 mg/kg,各养分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园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较高,土壤速效钾78.51%处缺乏水平、交换性钙含量缺乏比例占89.21%,交换性镁过量、有效硼缺乏样品达96.21%,有效锌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酸度应该成为供试园地土壤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分级特征、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布及相关性的影响,为阐明施肥对黑土肥力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空间移位长期定位试验,研究2种施肥方式下5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2~1 mm粒级大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施肥处理在该粒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1.95%~4.59%之间,且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不同农田黑土全氮、全磷在2~1 mm粒级大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在>5 mm和<0.25 mm含量最低。2~0.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 mm和<0.25 mm与土壤全氮、全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全磷主要存在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稳性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是改善农田黑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草地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激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57-161
为揭示锡林郭勒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利用2006—2011年土壤主要养分测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原理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地土壤主要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2.444 g/kg,1.047 g/kg,0.371 g/kg和23.564 g/kg,各养分含量变异程度除全钾为弱变异,其他均为中等变异。丰缺状况有机质、全氮中等(3级),全磷含量很缺乏(5级),全钾含量丰富(2级),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区域综合评价土壤养分锡林浩特市最高,二连浩特市最低。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化草原最低。为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发展畜牧业生产,提高草地生产力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套平原典型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河套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分布特征,以杭锦后旗县域耕地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状况,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90 g/kg、0.93 g/kg、16.25 mg/kg和170.79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处于缺乏状态,速效磷含量中等,而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从空间变异及相关性看,各土壤养分的变异程度都为中等变异,有机质和速效钾为中等相关性,全氮和有效磷均为弱相关性。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分布规律相近,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土壤速效钾整体分布较为均衡;速效磷空间差异明显,呈东高西低格局。针对该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在进行养分管理过程中,应以控氮、稳磷、稳钾、全区规划与重点应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施肥策略。对县域尺度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明晰了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河套平原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地力培育以及合理施肥运筹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市果园剖面土壤氮磷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果园能更加合理的施肥,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漳州地区主要水果品种的果园剖面土壤营养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层次性十分明显,都大于对照相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种类果园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其有机质差异很大。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基本表现为龙眼、荔枝园土壤有机质普遍处于比较低水平,而柚园、香蕉园、芦柑、枇杷园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果园土壤可溶磷含量层次性很明显,表现出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下降,除荔枝园和种质资源圃外,其他果园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可溶磷含量都较高。龙眼园、荔枝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而柚园、香蕉园、芦柑园、枇杷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通过土壤管理或施肥,提高果园土壤碱解氮水平,大部分果园都处于极高状态或高水平;果园剖面各层次土壤N/P值明显低于对照剖面土壤,0.08~0.28倍于对照剖面土壤N/P值。不同剖面,其表层、亚表层土壤N/P值普遍小于中下层土壤。通过耕作、施肥等管理,降低了土壤N/P值。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孝义市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48-252
为阐明孝义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与特征,保障测土施肥项目顺利实施,本文采用网格取样的方法,在全市共采集3859个土壤样本,涵盖了我市全部3个土壤类型5个亚类,并且对全部或部分样品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不同亚类土壤的平均含量为13.2-24.8 g/kg,全氮为0.40-1.17%,碱解氮为67-83 mg/kg,速效磷为8.9-17.9 mg/kg,速效钾为123-170 mg/kg。这些养分在不同亚类土壤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盐化潮土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灰性褐土,在潮褐土、褐土性土、典型红粘土的含量最低。同时,全氮含量在不同亚类土壤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5-107%,其次是速效磷(C.V. 63-76%)、有机质(C.V. 32-58%),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均低达30%左右。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养分的分布特点与特征,采用不同的施肥推荐策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实现孝义市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姚志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32-140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农化分析法和比较法对陇东旱塬31个代表性果园土壤10个主要肥力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H和吸湿水含量与大田土壤相似,且果园间表现稳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偏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表现正常;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水溶性钙含量普遍处于高位水平。不同果园间除吸湿水和全钾含量属弱度变异外,其他养分含量变异系数14.33%~56.77%,均属中度变异。上下土层间,土壤水溶性钙和吸湿水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低于下层,土壤pH呈交错分布,其他养分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根际土壤生态环境,适氮、稳磷、控钾、以水调钙等是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指导云南省玉龙县的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对云南省玉龙县的216个土壤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与评价玉龙县土壤的酸碱度状况和主要肥力指标。结果表明:玉龙县土壤pH平均值为7.08,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12 g/kg,1.83 g/kg,134.67 mg/kg,16.75 mg/kg,139.10 mg/kg,896.56 mg/kg。大部分土壤pH近中性偏碱,速效磷总体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机质、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水平较高。各种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缓效钾、全氮、速效磷。为此初步提出了调控土壤酸碱性,稳定土壤氮磷、适当增施有机肥、钾肥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青州市)取得的大量数据,绘制了硒元素地球化学图,在硒元素高值区布设了100件表层土壤样品和5条垂直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青州市典型地区土壤硒元素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样品硒含量平均值为0.28 mg/kg,硒元素有效度为1.76%~14.21%,平均为5.70%。pH与全量硒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水溶态硒呈正相关;磷、氮、有机质、镉与全量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全量硒与铅、锌、镍、砷、汞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强有机结合态(38.22%)>残渣态(34.82%)>腐殖酸结合态(21.05%)>碳酸盐结合态(3.20%)>离子交换态(1.54%)>水溶态(1.0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0.17%)。研究区硒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非常密切,垂向上表现为上高下低的表聚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岩溶农业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磷素在垂直和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岩溶农业区土壤中磷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凯掌水库周边草地、河滨带、水田及旱地等典型土地利用下的9个土壤剖面共计56个样品,分别测定各个土壤剖面的含水率、pH、有机质、交换性酸、全磷、有效磷、各无机磷形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在420.73~1669.53 mg/kg和2.50~64.14 mg/kg之间,土壤磷活化系数在0.34%~5.96%之间。农业用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15 mg/kg,需减少磷肥的施用以避免浪费,同时坝后农业区旱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64.14 mg/kg)中的磷存在向下淋溶进入地下水的风险。水田、旱地剖面土壤无机磷形态以Fe-P、Al-P为主,草地、河滨带剖面无机磷形态以Fe-P和O-P为主。土壤pH与有效磷、Fe-P和Al-P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磷、有效磷、Al-P、Fe-P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阐明了岩溶农业区磷素及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磷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研究区农业用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农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磷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