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覆膜旱作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常规水管稻为对照,研究了水稻在覆膜旱作生态条件下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管相比较,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精米率、垩白度、杂交籼稻的湖化温度略有增加,蛋白质含量、杂交籼稻的整精米率明显增加;胶稠度、粳稻品种的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垩白粒率明显减小。依据部颁《优质稻米标准》NY122-86综合评价,覆膜旱作稻米品质有一定程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辽宁省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4个熟期65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熟期间表现基本一致。4个熟期中中早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整体较好,只有垩白度的优质米达标率较低,说明垩白性状是今后水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可通过合理调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实现品质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3.
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特性,以期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30份粳稻新品系为试材,对新品系稻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碾磨品质中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国家2级优质米标准和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0.44%和52.34%;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胶稠度和碱消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660,r=0.586),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9)。因此,在今后的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并兼顾其他品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不同籼型三系保持系的稻米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籼型三系保持系稻米品质进行研究,考察了子粒的长宽比、千粒重、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水稻品系G763B和新育品系422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1级,吉香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2级.相关性分析表明长宽比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稻米品质现状,通过对伊犁地区推广种植和引进选育的20个水稻品种(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营养品质(共11项指标)进行常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地区水稻品种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糙米率,有中软的胶稠度和软低的糊化温度、适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部分指标达到优质米水平,但垩白粒率、垩白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稻米品质,培育低垩白度的品种应是今后该地区水稻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华粳6号和两优培九为材料,通过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比较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明显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增大,表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小麦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彬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30-130
以近几年主栽的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相关统计分析和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对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稻作区优质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熟期碾米品质的3项指标中,糙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3.1%、82.9%、83.1%、83.0%;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9%、71.9%、72.0%、73.0%。不同品种的糙米率,不同熟期间差异很小,晚熟品种的精米率略高于早熟和中熟品种,品种间表现有差异。不同熟期的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1.7%、61.7%、66.5%、67.2%,晚熟品种比早熟和中熟品种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较晚熟品种增加1.2个百分点,说明品种间差异较大。稻米垩白米率与胶稠度(0.0566)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李雅娟,1995)的研究结果一致。垩白米率与精米率(-0.4827)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筛选垩白米率低的种质资源是关键。(2)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稻米食味品质(佐佐木忠雄,等.1982)。关于直链淀粉含量姬田正美(1996)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稻米食味越差。本研究结果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67%~22.40%,平均含量为18.8%,品种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0.8207)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水稻新品种品质现状与生态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宁省2004~2005年新育成的26个中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新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指标上基本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而在垩白粒率、垩白度上差距较大,只有20%左右的品种达到了一级米标准.两年多点试验表明水稻的品质性状存在很大的生态变异性,稻米品质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但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各性状所起的作用不同,糙米率、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影响,而整精米率和垩白度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早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早晚季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及其与品质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早、晚季不同温光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与稻米品质的优劣不呈显著性相关,但与垩白米率,垩白度,精米率,整精米率,磨损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早晚季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即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强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其米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河北水稻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109份河北水稻地方种质15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个品质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3.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2。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蛋白质含量、米饭硬度5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2,表明这些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在这些性状上遗传变异丰富。根据主成分分析,15个品质性状可归纳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包含了15个变量83.04%的信息。米饭食味、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是影响河北水稻地方种质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4个主成分因子欧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D=16.5处,可以将109份地方种质分为4类,但不同来源的河北地方水稻种质交错分布聚类。本研究为河北地方水稻种质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氮肥施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为筛选适合优质丰产机插晚稻的最佳氮肥用量,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0、135、180、255 kg hm–2四个施氮水平,测定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增加优质双季晚稻产量,施氮量为180kghm–2时产量最高。除黄华占的整精米率外,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优质双季晚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米粒长宽比变大,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减少;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逐渐下降,消减值增加,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机插优质晚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和营养品质,但RVA特性有变劣趋势。180 kg hm–2的施氮量可使机插优质双季晚稻优质和高产达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籼稻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特点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丝苗型籼稻优质品种七丝占与抗稻瘟病品种外选35为亲本杂交,从F_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543个株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并分析了群体中各株系包括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共7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分布频率和性状相关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推测RILs群体中7个性状都符合2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并存在4类遗传频率分布:(Ⅰ)两亲本间有极端差异的2个等位基因分离,其中一个亲本含2个增效等位基因,另1个亲本为2个减效等位基因的杂交类型,直链淀粉含量性状属于该分布类型;(Ⅱ)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2个中等值材料的杂交类犁,包括的性状类型为透明度和垩白大小;(Ⅲ)两个较低值亲本杂交类型,实际上2个亲本共同有1个减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相应性状为垩白度和垩白粒率:(Ⅳ)2个较高值亲本杂交,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包含性状为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4个性状存在2个等位基因的高度连锁(75%);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郭咏梅  穆平  刘家富  卢义宣  李自超 《作物学报》2005,31(11):1443-1448
以旱稻品种IRAT109的116个株系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施氮量对优质常规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材料,在4种不同施氮量下分析稻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供试品种在施氮150.0kg/hm2时其值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供试品种在施氮150.0或187.5kg/hm2时其值较低,且在施氮150.0和187.5kg/hm2时,粒长和长宽比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供试品种在施氮150kg/hm2时直链淀粉含量均达到优质一等。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150kg/hm2是实现供试品种稻米品质较优的最适施氮量。  相似文献   

17.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齐穗期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源库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源库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在于,随着杂交组合每穗着粒数的增加,单位颖花的源占有量减少,稻穗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灌浆历期延长,籽粒容重增大,整精米率提高;当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