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云南省临沦市膏桐种植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丛径(D)、丛高(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生长的银中杨、小黑杨、山杨、白桦、蒙古栎、红松、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等8个主要碳汇树种的树高、胸径和生物量进行实测,以建立不同碳汇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各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分别为:红松,W=0.211(D2 H)1.037 1;落叶松,W=0.062 9(D2 H)0.876 3;樟子松,W=0.057 9(D2 H)0.929 6;银中杨,W=0.023 9(D2 H)0.988 7;小黑杨,W=0.040 3(D2H)0.925 8;山杨,W=0.007 4(D2 H)1.134 1;白桦,W=0.025 3(D2 H)1.003 5;蒙古柞,W=0.003 8(D2 H)1.209 7。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境内收集杉木、马尾松、桉树、硬阔类、软阔类等树种333株,按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别树种采用W=c1×Dc2,W=c1×(D2H)c2,W=c1×Dc2×Hc3模型进行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并采用加权回归估计消除模型的异方差,利用部分有根部生物量测定的样本,分别树种建立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获得平均根茎比参数。结果表明:1)采用W=c1×Dc2×Hc3结构建立地上生物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2)通过加权回归后,地上生物量模型精度略有降低,但模型稳定性增强;3)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3以上,总相对误差(TRE)和平均系统误差(MSE)均控制在±1%以内,平均预估精度基本在94%以上,结合平均根茎比参数,可在一定径级范围内用于广西主要树种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4.
选择直线方程、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和指数方程4种数学方程,对木麻黄各组分(根、干.枝和小枝)生物量与测树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木麻黄各组分生物量与胸径(D)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但不同数学方程的关系模型拟合的相关程度不同,在分别以D和D2H为自变量的两种关系模式中,均表现为直线方程对木麻黄根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幂函数方程对于、枝和小枝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物种模型相比,并非所有的单物种模型都优于混合物种模型。2)引入高度变量H和主干长变量L对各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的R2值的贡献相似,但包含主干长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较小。与单变量生物量模型相比,大多典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多数乔木型植物生物量模型的R2值减小;与H相比,L并不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变量。3)下木树种器官生物量与植物大小的相对生长研究再次表明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乔木型植物器官生物量与D10的相对生长关系的变化范围是1.712~2.555,其中多年枝、总枝、地上部分、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生物量与D10的幂指数接近理论值8/3。典型灌木各器官生物量与CA和CAH的相对生长关系的范围分别是0.688~1.293和0.436~1.017,其中叶、新枝、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的生物量与CA接近等速生长,多年枝、总枝和地上部分与CAH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6.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木法对广东省天井山林场27 a生杉木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实测,采用胸径(D)、树高(H)参数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该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AGB)在森林各层次及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与以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提高方程的预测精度;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Wa)、树干生物量(Ws)可选用二次方程、三次方程或幂函数来拟合,而树皮生物量(Wbark)、枝叶生物量(Wb+l)以多项式模型效果好;(2)地上平均总生物量为141.02 t/hm2,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20%,0.27%,0.33%和4.20%,乔木层生物量(134.25 t/hm2)中树干、枝叶、树皮分别占81.77%,10.79%和7.43%;(3)乔木层的立木密度在各径阶的分布为高斯正态分布,但生物量为偏态分布,大径阶比小径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进行汇编与分析,获悉基于样地调查的植物名录中生物量模型现状,为研究者开展生物量计算与评估提供参考,从而为完善该类森林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的研究提供方向,为制定统一的生物量建模标准提供借鉴。【方法】根据在鄂西南3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有林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固定监测样地调查确定物种名录,检索、筛选和整理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并对模型结构、参数和影响模型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67组665个生物量模型,涉及55科、110属、270种的植物,涵盖了物种名录中455种植物的60%,有182个物种未找到生物量模型;模型集中包含19种自变量形式(主要为胸径D、基径DB、树高H等及其不同组合,如D2H、 DB2 H)和5类函数形式(幂函数388个、线性函数121个、多项式函数73个、对数函数68个、指数函数15个);模型集中的568个模型(85.4%)标注了自变量取值范围,596个模型(89.6%)标注了建模标准木数量,样本数超过30株的生物量模型占比较低(22.3%);559个模型(84.1%)标注了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以表征模型准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类型多样、组成结构复杂、碳吸存能力高,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碳库。然而,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3个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豹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和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胸径(DBH)为自变量的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3个常绿阔叶树种各器官生物量估算相对生长方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 1),拟合效果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914 7;青冈树种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效果优于木荷和豹皮樟;树干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效果优于树枝和树叶。本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提供准确有效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东北地区10种主要造林树种幼龄期各组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并筛选单树种和全树种最优生长模型,为该地区森林生物量尤其是幼龄林生物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控制试验样地内,2021年7―8月份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进行全株取样,每个树种选取15~21株个体,共计200株。测量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整株生物量。以基径和树高为自变量,以根系、茎干、叶片各器官和地上部分及整株生物量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多元线性、幂函数等形式的回归方程,构建单树种和全树种生物量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参数显著性以及赤池信息标准(AIC)等指标筛选最优模型。【结果】1)10个树种的生物量总体呈现出茎干生物量占比最高(45%)、根系生物量次之(35.5%)、叶片生物量最低(19.5%)的分配格局。随着基径增长,茎干生物量占比呈上升趋势,叶片生物量占比呈下降趋势,根系生物量占比变化不明显。2)10个树种的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以幂函数形式为主,单树种生物量模型以Y=a(D2H)b和Y=aD  相似文献   

11.
12.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西藏巨柏叶片蛋白质,分别采用酚抽提法、TCA/丙酮法和改良的TCA丙酮法3种方法对西藏巨柏叶片进行总蛋白的提取,同时利用蛋白试剂盒(The2-DQuantKit)对蛋白质的浓度和纯度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通过蛋白质斑点数量及分布特征,最后确定了最佳蛋白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对样品研磨的精细程度、丙酮清洗沉淀次数等操作细节均能影响提取结果,同时采用改良的TCA丙酮法提纯后的结果最佳。说明改良的TCA丙酮法可应用于西藏巨柏叶片后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15—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解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及其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球果害虫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球果害虫为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球果害虫为球果螟D.sp.、球果花蝇Lasiomma sp.和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害虫区系与东北针叶林害虫区系类似。高山松天然林球果的被害率为9.23%,人工林被害率为23.33%,1个球果1头虫;色季拉山林芝云杉林球果被害率为69.76%,波密县岗乡球果被害率为41.55%,1个球果1~6头虫不等;急尖长苞冷杉林球果总被害率为19.18%,多数情况1个球果1种害虫危害,少数情况1个球果2种害虫同时危害。  相似文献   

15.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甲烷是氢碳比最高的烃,也是一种具有较高燃烧热值的清洁能源。在生物质制备甲烷的方法中,生物质发酵法和生物质合成气发酵法因活性菌的温度敏感性而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质合成气催化制备甲烷的反应机理及相应的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合成气中CO甲烷化和CO 2甲烷化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中活性成分、载体、助剂对甲烷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反应条件温和的生物质催化水热法,简述了反应路线及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最后,从技术的角度对该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和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at large sca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background of fac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 is fundamental to develop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equation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biomass components and stem volume from 100 sample trees of two larch species (Larix gmelinii and L. principis-rupprechtii) in northeastern and northern China, an integrated equation system including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equations, stem volume equation and height–diameter regression model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dummy variable model and error-in-variabl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In the system, all the parameters of equations were estimated simultaneously, so that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equation was compatible to stem volume equation and biomass conversion factor (BCF) function;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equation was compatible to root-to-shoot ratio (RSR) function; and stem wood, stem bark, branch and foliage biomass equations were additive to aboveground biomass equation. In addition, the system also ensured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and two-variable mod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hether aboveground biomass equations or belowground biomass equations and stem volume equations, the estimates for larch in northeastern China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northern China; (2) BCF of a larch tree decreased with the growing diameter while RSR increased with the growing diameter; (3) the proportion of stem wood biomass to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with the growing diameter while those of stem bark, branch, and foliage biomas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西藏藏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蛇类新纪录---坎氏锦蛇(Elaphe cantoris),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其分类地位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木屑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热解时的热解行为,并以木屑、LDPE单独热解为对照,考察了热解温度对共热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与LDPE共热解可以提高液体产率,当热解温度为600℃时液体产率达到最大值56.84%,比理论值高6.44个百分点。通过GC-MS对生物质与LDPE共热解液体产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共热解产生的生物油组分主要为脂肪烃、醇类及酚类,共热解过程中还生成了某些特定组分,如十一醇、庚烯醛等含氧长链化合物,这是生物质与LDPE共热解时自由基相互作用的产物。通过热重-红外联用实验研究了木屑与LDPE共热解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共热解时最大反应速率温度为490℃,相比LDPE单独热解时的512℃降低22℃;木质素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会与LDPE裂解产生的小分子产物结合形成十一醇、辛基苯酚等物质,而纤维素热解过程中生成的呋喃类、醛类会与LDPE裂解产生的CnHm分子结合形成2-丁基四氢呋喃、庚烯醛、十二醛等物质。  相似文献   

20.
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工布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林芝地区,保护区总面积21558.16km^2,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天然林生态系统。具有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种多,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分析了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