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质量,解决评价体系缺失与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以云南省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为例,对其经营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小班评价尺度的评价体系,利用离散系数、熵权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构建评价指标,以此方式来验证建立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1300个待...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可为生态公益林乃至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的研究尺度可以看出,国内对于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的研究在时间尺度上主要集中在短期,空间尺度上主要以宏观区域为主。今后相关的研究当中,在时间尺度上可以更扩宽,空间尺度上可以向微观层面深入。同时,在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构建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与新方法及新技术的融合也都将是未来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5,(5):44-4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定是科学、公平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以株洲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对象,基于生态公益林权属、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林分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构建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系数模型(CF)。通过补偿系数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级量化,基于当前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其分级补偿标准为(120+CF×100)元/(hm2·年)。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态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首要和关键的步骤,指标体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程度。为此,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公益林稳定性、生态公益林对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公益林影响、生态公益林利用效率4项标准构建了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以生态公益林质量综合指数衡量生态公益林质量状况。并在广州市黄埔区5个马尾松小班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生态公益林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大青山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和指标筛选构建了21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对大青山生态公益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678,处于弱可持续状态。通过评价找出了影响大青山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3):220-222
以福建省将乐县二类数据及其年度更新数据,构建将乐县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将乐县生态公益林质量为优,但优良比例系数只有0.55,应通过提高阔叶树比例,提高林分的经营密度,保护林下的灌草覆盖度等措施,提高公益林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调查朝阳县6个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其变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变化因子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朝阳县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变化小班数和变化面积分别占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小班数量和面积的15.42%和3.73%;朝阳县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各小班变化原因占小班变化面积的比例最大的为毁林开荒,占变化面积的32.59%,其次是前期误差和人为原因,分别占29.09%和26.04%,未经审批使用林地面积占变化面积的6.07%,其它原因、进界人工林、造林更新、更新采伐、人工造林、干旱、人工更新等变化原因占变化面积为0.23%~1.52%。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与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模型和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结合在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应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采取、处理与分析,选取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林层结构、林龄、覆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以小班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单元的灰关联综合评价值,得出各单元按质量从劣到优排列的序列,根据评价标准将林分质量分为一、二、三等,分别占全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6.19%,28.52%和65.29%;并应用ArcGIS绘制评价结果图。  相似文献   

10.
对惠州市生态公益林的木材薪柴生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肥效益、净化空气等效益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惠州市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于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生态效益的总价值为91 609.1万元/年,其中生态功能价值比例达74%。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现状,以惠州市为例,通过需求调研,着重分析研究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以及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阐述如何基于3S技术构建市级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对系统存在的管理难点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提升生态公益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重点生态公益林小班内的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新调查的二类数据更新生态公益林数据的相关因子。以上虞市的重点生态公益林数据更新为实例,具体介绍了方法和步骤,并对二类调查小班界线与生态公益林小班界线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以生态公益林小班界线不动,涉及的二类小班以细班的形式记载在该公益林小班内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对生态公益林数据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数字化方式管理生态公益林数据,固定生态公益林小班经营等较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南山林场栎类林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咨询法对健康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阈值,构建了栎类林评价指标体系,对栎类林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健康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栎类林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2.85%、6.85%、61.40%和28.91%。幼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0.00%、5.88%、44.12%和50%;中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为2.99%、10.45%、62.69%和23.88%。南山林场栎类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加强对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栎类林的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现状,本文以惠州市为例,通过需求调研,着重分析研究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以及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阐述如何基于3S技术构建市级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体系中,应用目前学术研究中常用的7种赋权方法,同时利用SPSS 25.0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布一致性、相关度、离散度和内在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熵值法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后续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年漳平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当地社会经济资料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比例,建立生态公益林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公益林的空间分布、资源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影响。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验证计算,并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监测评价结果分为Ⅰ、Ⅱ、Ⅲ、Ⅳ级,对评价监测结果应用GIS进行可视验证,使生态公益林评价建设管理达到细化、区域化、合理化,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各种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法,实现科学、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对习水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在分析习水县生态公益林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立地类型及经营目的为划分依据,应用层次分类法将习水县生态公益林共12338个小班划分成54种经营类型。  相似文献   

18.
张秀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55-56,70
通过对2007~2011年连续5年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检测区内可比性小班森林生态指标监测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研究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辽宁省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未来5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果树的适应性功能和经济功能共8项指标构建广东省惠州市国营梁化林场林果经营物种选育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公益林林果经营物种综合评价值(Y)来衡量林果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块状种植模式的杨梅(Myrica rubra)、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蛋黄果(Lucuma nervosa)、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和点状种植模式的蛋黄果、番石榴(Psidium guajava)的综合评价值(Y)高于2.0,可以作为生广东省态公益林林果经营的选择物种.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生态公益林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生态功能、森林健康度、土壤侵蚀度等方面建立生态公益林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