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渗流理论,以不同密实度的无砂混凝土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探讨无砂混凝土板在经过含沙水流过流前后,其渗水效率产生的变化以及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含沙水流对无砂混凝土板的淤塞效果是明显的,渗流量成倍数减小。在淤塞前,无砂混凝土板的密实度越小渗流量越大;在淤塞后,无砂混凝土板密实度越小,其淤塞效果越明显。无砂混凝土板的表面淤积层对板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无砂混凝土板经过反冲洗,其渗流能力能有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根据渗流理论,结合工程实际,以不同配比的无砂混凝土管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砂混凝土管在不同粒径滤料的颗粒级配和多种防冲层材料条件下对渗流取水效能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水库采用无砂混凝土管取水的能力是可观有效的,滤料颗粒继配良好,防冲层为无砂混凝土板时无砂混凝土管的渗流能力和取水效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基于巴基斯坦Darawat大坝的泄洪消能的水工模型实验,在不同工况下,研究模型的水力流态、挑流跌流过程、流速分布、下游冲刷坑地形等水力特征。但坝址左岸坡基岩出露需对右岸岸坡进行防护。实验结果证明:增大宽尾墩的折角可实现对本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案布局合理。该结论为有效解决同类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北部黄陂区前川城区因城市发展需要,拟在院基寺水库增设取水口。由于工程选址在水库溢洪道附近,为分析取水口建成运行对溢洪道的影响,分别从工程建设前后溢洪道泄流能力变化和工程运行时溢洪道边坡渗流稳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Flow3D软件对工程建设前后不同泄流工况的流场进行建模并对比分析,应用Geostudio软件选取2处不利断面进行了边坡渗流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后溢洪道泄流流量变化小于1%且工程对泄流流场影响可忽略不计;若发生管道渗漏,溢洪道边坡最大水力坡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且工程建设对溢洪道边坡渗流稳定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夏红寺堡扬水工程增流改造应用了槽壳内衬SCL防渗膜,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提高施工速度,但SCL防渗膜的降糙增流效果尚未验证。通过渡槽测流段面几何尺寸、水力坡降和多断面水力要素量测,按照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流态推算了工程改造前后渡槽糙率变化,分析SCL防渗膜降糙增流效果,为后续工程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内衬SCL防渗膜,渡槽糙率可降低至0.011 5~0.012 0,较原有混凝土槽壳,糙率可降低0.001 17~0.001 82,降幅为8.86%~13.62%,渡槽过流能力可增加9.75%~14.99%。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红黏土心墙和反滤层的接触流失破坏,采用ST 30-3渗透仪进行了不同干密度的红黏土和反滤砂层在三种水流方向情况下的接触流失破坏试验,探讨接触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得出了渗透流速和渗透系数随水力坡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流方向和红黏土干密度对接触流失破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接触流失的发展过程依次分为稳定阶段、过渡阶段、次生反滤层形成阶段和破坏阶段。随着水力坡降的增大,渗透系数先维持不变或微增,达到启动坡降后明显增大,在次生反滤层形成阶段又趋于稳定,达到破坏坡降后突然增大。红黏土干密度的增大和水流方向与接触面夹角的减小都有助于提高红黏土和砂抵抗接触流失破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新型小管稳流器的水力性能及其结构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取稳流器流道的7个结构参数作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制定了16组方案,在50~250 kPa等6个不同工作压力下进行水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6组试验方案下流道的流态指数为0.475~0.498,其水力性能良好.利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得知流道第2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的影响最大,第1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影响最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7个结构参数与流态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明其相关性良好;t检验显示,第1组分水板与边壁间距、第1组过水板中部过水孔径和第2组分水板与过水板间距对流态指数影响显著;同时验证试验表明,该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5%,能准确可靠地预测流态指数.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一体化泵站不同底部形式对水力性能的影响,选取2台潜水轴流泵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流量条件下,基于CFD软件,分析泵站底部分别采用圆弧、椭圆、斜坡形式时的内部流动特性。由于底部形式的改变,导致泵吸水受影响,其中泵Ⅰ水力效率、进口流速均匀度高于泵Ⅱ 4%左右,泵Ⅰ进口加权平均角高于泵Ⅱ 1%~3%。底部形式为圆弧时,流态分布无明显差异,但两泵效率偏差相对较大。当圆弧半径为2.0 R时,流速均匀度与加权平均角有所增高,流态相对较好;在椭圆弧式底部形式下,流速分布较好,水泵效率较高,推荐选取椭圆弧半径为0.2 R;在斜坡底部形式下,随斜坡角度增加,易引起漩涡,流态发生恶化等,建议选取底部斜坡角度为30°。  相似文献   

9.
通过PIV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孟加拉达卡达舍尔甘地(Dasherkandi)泵站设计工况下有无护坡和消涡板各截面的流态,验证了挡水板下方加装护坡和潜水泵下方加装消涡板对流态的改善作用。用PIV试验对3台泵与2台泵运行时各截面的流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为目标函数,得出2台泵运行时水泵的进水流态得到改善;但3台泵和2台泵运行工况在L形挡水板的下方都形成了小的旋涡,并且在泵吸水口下方流态分布都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涡漩对迷宫流道灌水器水流流态的数值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涡漩对迷宫流道灌水器内部水流流态的影响.借助Fluent软件对矩形、齿形、三角形、梯形4种形式灌水器流道内部水流流场进行模拟,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流道内主流区的流线边界,确定出4种圆弧形抗堵性能良好的无涡流道结构模型.对上述无涡流道及相应的有涡流道模型进行速度场以及压力场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涡迷宫流道内水流流态介于层流与湍流之间的过渡区,水头损失与流速的线性斜率为1.49~1.60;有涡迷宫流道内水流流态为湍流,水头损失与流速的线性斜率为1.75~2.00;4组有涡流道模型的流态指数均靠近0.5,水力性能较优越;对于同一种形式的流道模型,去掉漩涡后,其流量系数变小,流态指数变大,灌水器的水力性能变差.模拟结果证明涡漩的存在可以增强流道内水流的湍动强度,提高迷宫灌水器的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水灰比与砂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设计9组不同水灰比、砂率的配合比方案,分别测定其3、7、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同时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水灰比、砂率、水泥含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砂率时,RAC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抗压强度到达最大值后,随着水灰比的继续增加,抗压强度反而减小;在砂率较高的情况下,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适宜水灰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比天然骨料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低;水灰比较高时,两者28 d抗压强度相差不大。经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砂率水泥含量水灰比。  相似文献   

12.
堤防溃口水流十分复杂,了解其水力特性是溃口堵复的基础。利用聚类分析确定的典型溃口特征值,建立了溃口水力模型,进行了溃口流场流态与基本水力要素的观测试验。针对堤防溃口区的复杂流态,利用VDMS系统记录分析了水流流速在溃口区域的分布特性,对堤防溃口中后期水力参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试验结果表明流场流速最大点出现在溃口口门处,流速一般在4.81~5.80 m/s;溃口下游两侧洪泛区存在大范围涡流现象,回流流速一般在0.64~0.92 m/s;溃口上下游水位~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变化规律具有互补性特点,溃口无量纲水位差与单宽水流功率和水深存在相关关系;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溃口水力特性的认识,为溃口堵复技术研究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岩石剪切渗流实验系统对人工劈裂花岗岩节理展开了剪切渗流实验,主要研究在压剪作用下花岗岩节理的流态特性和临界雷诺数的变化。通过在剪切过程中不同剪切位移下对节理施加不同水头,测量通过节理的稳定渗流量并计算临界雷诺数。结果表明:(1)当渗透水压梯度大于0.05 MPa/m时,节理渗流偏离线性流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惯性阻力相对于黏性力不可忽视。(2)节理的线性流态与非线性流态受剪切过程中节理张开度和接触状态的影响:节理剪缩阶段,其内部水流呈现线性流状态;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节理进入剪胀后,节理内渗流由线性流逐步转化为非线性流。(3)剪切过程中节理进入剪胀后,随着节理张开度的增大,非线性渗流的临界雷诺数略有增加,但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实验的某水电站大坝三维防渗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水电站左右岸坝肩均有一定厚度覆盖层,如不处理则存在绕坝渗流问题。设计在此考虑了两类防渗墙措施,即防渗墙不穿透粉质黏土层和防渗墙与基岩封闭,为了优化防渗墙的长度和评估渗漏量,在此设计了4种不封闭工况和2种封闭工况,目的是优化防渗墙长度。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发现不同部位的渗漏量、水力梯度和水头值均随着防渗墙的延伸单调递减,不封闭时存在渗漏量偏大和局部水力梯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封闭时,则渗流量不大,且各部位水力坡降满足规范要求,推荐防渗墙封闭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孔板流量计在动态非稳定流态或振荡流态下的瞬时压力-流量特性,理论分析了孔板前后的旋涡域大小随流速变化是引起孔板进出口瞬时流量差的主要原因.借助CFD数值解析方法,建立孔板模型,并在模型入口加载某一频率下的正弦流速,对孔板流量计在振荡流态下的瞬时压力-流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孔板流量计处于低频振荡流动状态时,孔板两端差压也处于周期振荡状态,差压与节流孔瞬时流量同频不同相,差压幅值随入口流速振幅增大而线性增大,且线性增长系数与振荡频率相关;孔板的入口与出口存在周期波动的瞬时流量差,振荡频率越大或入口流速峰值越小,瞬时流量差的波动越小.由于相位滞后和瞬时流量差的存在,使孔板流量计的测量流量与实际出口流量之间存在偏差.振荡频率越大,偏差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中游河床自然沉积砂卵石介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较大尺度物理模型的系统渗流试验,建立了基于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和有效孔隙率预测非达西渗流参数渗透率和惯性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滩地砂卵石介质中渗流的水力梯度与渗透流速之间不能很好地符合达西定律,而呈非线性关系,Forchheime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一阶段的水流运动过程;建立的关于预测渗透率和惯性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给出比较满意的Forchheimer方程中的渗透率和惯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
以某枢纽工程面板砂砾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计算网格模型、给定计算条件以及设置工况,研究该工程在正常运行以及周边缝止水失效情形的三维渗流性态,分析其水头分布、各部位渗透坡降以及不同区域渗流量等渗流要素及变化情况,指导工程施工。结果表明,正常运行下,设计渗控措施能够有效阻断渗流,确保大坝渗流安全,但周边缝止水失效时坝体渗流量急剧增加,面板后的垫层渗透坡降大幅增大,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并易导致坝体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导温系数,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测定在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率、减水剂掺量以及骨料干湿状态五个因素影响下混凝土导温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均为混凝土导温系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砂率、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为极显著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砂率>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骨料干湿状态>水胶比,并得到导温系数取得最大和最小时的最优配合比,最后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导温系数的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流对含贯通裂缝软弱夹层的冲刷效应,对含贯通裂缝的软弱夹层建立了无限延伸的径流-渗流耦合水力冲刷模型。该模型用Navier-Stokes方程描述裂缝通道中的裂缝水流,用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描述软弱夹层中岩土体渗流,然后根据不同介质交界面处流速相等及剪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来推求各个介质中的流速分布。根据土颗粒起动破坏时的流速与土颗粒受力的数学关系,推导出裂缝底部土颗粒起动时的临界起动速度;考虑底部土颗粒受水流冲刷时的摩阻效应,结合径流-渗流耦合水力冲刷模型,得出裂缝通道底部的土颗粒受水流冲刷破坏时的临界水深。分析表明,临界水深随着颗粒的重度和颗粒间的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裂缝通道的坡度、岩土体的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低水头闸坝工程泄洪时普遍存在消能不充分、出池水流强烈冲刷下游河床等问题,直接威胁到泄水建筑物乃至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在相同水力条件下通过10组不同试验材料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局部冲刷的机理,分析冲刷部位的流速、流态情况,总结试验材料的不均匀系数和孔隙率对冲刷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类比于伊兹巴什公式,运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新的冲粒料起动流速经验公式,为以后的局部冲刷试验选择试验材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