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 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 kg/m3,以30kg/hm2处理最高;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29~0.192 kg/m3,以9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说明保水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效果,并表现为水分匮乏时显著,充分时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高产节水技术与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肥地力条件下,通过5年不同气候年型,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灌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均较干旱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2~4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小麦生产中节水潜力巨大。干旱年产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递增,平水年1~4水处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丰水年不灌水的处理产量达到7 500 kg/hm2以上,灌1~2水达到了8 250 kg/hm2以上,2水以后则不增产,甚至减产,说明丰水年过多灌水对产量不利。不同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下降,0~4水分别为18.29,16.62,15.53,14.62和13.18(kg/(hm2.mm))。不同品种间抗旱节水能力差异显著。晋麦47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的情况下表现抗旱性强,适宜旱地种植。石家庄8号、石麦15号在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2水的情况下均表现突出,抗旱节水。邯6172、石麦18号在2~3水的情况下表现节水高产,石麦18号产量潜力最大,平均产量超过9 000 kg/hm2,最高达10 138.8 kg/hm2。参试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石麦15号、石家庄8号和邯617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节水条件下产量突出,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沧州地区水分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搜集黄淮北片的18个小麦品种进行春季灌水处理,利用室内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分析了灌水次数对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浇1水比浇0水的处理平均增加产量1021.05 kg/hm~2;浇2水比浇1水的处理平均增加产量900.00 kg/hm~2。在灌浆期对小麦各品种的旗叶叶面积调查发现,0水的叶面积最小,平均为18.15 cm~2,浇1水的叶面积为20.34 cm~2,浇2水的叶面积最大为24.05 cm~2。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各品种的容重有所下降,不孕小穗数下降,株高逐渐增大。该研究认为在沧州地区每少浇1水,产量损失900.00 kg/hm~2。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渭北旱作区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渭北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设置梯度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铜麦6号’‘长航一号’2个小麦品种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小麦生育时期无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成穗率先增后降,330×104株/hm2时成穗率最高;4个种植密度对小麦穗数影响明显,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铜麦6号’在种植密度为33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389.50 kg/hm2,‘长航一号’在种植密度为390×104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531.20 kg/hm2,但270×104~39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各小麦品种间产量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育时期、成穗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揭示330×104株/hm2是2个小麦品种在渭北旱作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商麦156是商丘市农科所2015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探究商麦156的适宜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当地传统等行距种植为对照,研究宽窄行种植及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植株株高、冠层20cm处PAR值增加,单株次生根、单株分蘖数、植株干重及冠层底部PAR值降低,播量越大,小麦亩穗数越多,穗粒数、千粒重越少,高播量(195kg/hm2)、中播量(150kg/hm2)处理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播量(120kg/hm2)处理;播量相同(150kg/hm2)的条件下,宽窄行处理能降低植株株高,增加植株单株次生根数、分蘖数、干重及冠层底部PAR比重,协调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总之,商麦156适宜在宽窄行条件下种植,适宜播种量为150kg/hm2-195kg/hm2。  相似文献   

7.
为给冬小麦提供“更合理、更节约、更高效”的水肥运筹技术方案,以‘豫教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处理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次数、施氮量以及基追比例分别对小麦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在W1(底墒水)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与施氮量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W2(底墒水+拔节水)、W3(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处理条件下,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抽穗后20天与施氮量则呈二次曲线关系,且以N3R2为最大值。在不同灌水次数条件下,产量、穗数、穗粒数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在灌溉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施氮量为240 kg/hm2及基追肥5:5处理组合下实现了水肥的高效配合,产量、穗数、穗粒数分别为8609.60 kg/hm2、688.2×104株/hm2、37.9粒,其中产量比对照W1N0 (3517.5 kg/hm2) 增产144.8%。由此可知,在小麦生长后期降雨量偏少的黄淮豫东地区,小麦生产中灌溉水的节约空间相对较小,氮肥的节约空间则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速效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速效硫肥在华北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含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0 kg/hm2)、低量硫磺粉(30 kg/hm2),高量硫磺粉(60 kg/hm2)、低量速效硫肥(30 kg/hm2)和高量速效硫肥(6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施硫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并受到硫肥种类和施用量的影响;速效硫肥增产幅度高于普通硫磺粉处理,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产最为显著,在泰安和沧州试验点分别增产8.3%和10.1%。小麦籽粒含硫量随硫肥施用有增加趋势,但只有沧州试验点的高量施硫处理表现显著,不同硫肥种类间无显著差异。速效硫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泰安点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低量速效硫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硫磺粉处理,但在沧州点表现不明显。施用硫肥提高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速效硫肥增效优于普通硫磺;综合比较,泰安点小麦以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369元/hm2,产投比为10.5),沧州点小麦以低量速效硫肥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111元/hm2,产投比为16.4)。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增加小麦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赵财  王巧梅  郭瑶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柴强 《作物学报》2018,44(11):1694-1703
前茬地膜玉米免耕种植后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生产技术是绿洲灌区作物高效生产的新型农田管理技术。为构建该区地膜减量和水氮高效生产技术, 2015—2017年通过3年田间试验, 研究两种耕作方式、2种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量组合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协同效应, 其中耕作方式为覆膜玉米茬免耕直播(NT)和玉米茬传统耕作(CT), 灌水量为传统灌水(I2)和传统灌水减量20% (I1), 施氮量为纯N 225 kg hm -2 (N3)、180 kg hm -2 (N2)和135 kg hm -2 (N1)。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灌水水平、施氮量对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T相比, NT显著增大全生育期生长速率, 提高22.0%~28.0%, NT促进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 提高6.4%~7.4%,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5.4%~15.1%。免耕低灌(NTI1)较传统耕作高灌(CTI2)的生长速率增大7.7%~13.4%, 干物质积累量提高3.1%~5.9%, 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8.7%~10.5%。免耕低灌中施氮(NTI1N2)较传统耕作高灌中、高施氮(CTI2N2、CTI2N3) 生长速率分别增大6.9%~20.5%与4.1%~14.0%, 收获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7.8%~9.7%与4.8%~10.2%。NT比CT增产10.1%~10.4%, NTI1较CTI2、CTI1分别增产13.0%~14.8%与9.4%~10.1%, NTI1N2比CTI2N2、CTI2N3分别增产3.7%~9.8%与15.2%~2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NTI1N2提高了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NTI1N2处理组合更有利于穗数、千粒重的增加。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 NTI1N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因此, 在施氮量为180 kg hm -2的基础上, 玉米茬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组装减少20%灌溉量(1920 m 3 hm -2)轮作小麦模式是河西灌区小麦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生产中水氮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在3年定位水氮处理的基础上,于2008-2009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水氮组合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开花期灌水显著提高NR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产量。灌1水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NRA、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线性增长,在水分较适宜的2水灌溉条件下,叶片NR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抛物线趋势,NRA在全年施氮240 kg/hm2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施氮480 kg/hm2最高,增加施氮量呈下降趋势。在灌2水全年施氮480 kg/hm2时产量最高,说明增加灌水有利于氮素增产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佳灌溉与施氮方式组合。以‘定西42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水氮互作的方法,设4种灌溉量(单位面积水深50 mm、100 mm、150 mm、200 mm)和3种施肥方式(拔节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拔节期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和50 kg/hm 2)。(1)灌溉量150 mm与开花期施氮肥40 kg/hm 2处理时,小麦产量都最高。(2)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含水量最高,不同施氮处理,各个土层含水量高低顺序为分蘖期<开花期<拔节期。(3)小麦植株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4)分蘖期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拔节期,0~10 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灌溉量150 mm和追施纯氮肥40 kg/hm 2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灌溉量150 mm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方式搭配,对甘肃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产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分节约最有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了4种灌溉施肥方式(雨养玉米、常规灌溉施肥、滴灌施肥、1/2滴灌施肥),研究其对春玉米株高、茎粗、根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自然降雨条件下,滴灌施肥方式可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玉米前期的地上部生长发育有较大作用;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保障玉米的有效成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生育期灌水675 m3/hm2的滴灌施肥模式,较常规灌溉施肥方式节省灌水50%前提下,产量达11310 kg/hm2,提高42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2 kg/m3,提高0.26 kg/m3。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在春玉米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小麦—玉米周年栽培中提高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于2008—2009年栽培季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当前胶东地区推广种植的13个小麦品种与14个玉米品种为供试作物进行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品种筛选试验,以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溉、拔节期灌溉1次与拔节、灌浆期灌溉2次3个水分供应水平、玉米全生育期不灌溉与开花期灌溉1次2个水分供应水平处理,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在5992.485kg/hm2~10045.500kg/hm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WUE)在14.314kg/(hm2·mm)~24.238kg/(hm2·mm)之间,玉米品种产量在7118.535kg/hm2~12220.700kg/hm2之间,WUE在13.467~26.124kg/(hm2·mm)之间,根据产量、耗水量、WUE、灌溉水生产效率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5类,玉米品种分为4类。在小麦生育期内降水250mm、玉米生育期内降水460mm左右时,济麦21、青丰2号、济麦22、DH155等4个小麦品种与先玉335、鲁单981、登海3622、蠡玉16、丹玉86等5个玉米品种具有高产高WUE的特点,可作为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中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与立体匀播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在河北省赵县实验基地,以中筋小麦衡观35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及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立体匀播(C1)、常规条播(C2)2种播种方式和0(N0)、180(N1)、240(N2)、300kg/hm 2(N3)4个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在N0、N1、N2、N3施氮处理下,立体匀播较常规条播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6.1%、12.7%、6.6%、8.4%,即在0~300kg/hm 2施氮量范围内,立体匀播的小麦子粒产量均高于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则表现为N3>N1>N2>N0。立体匀播技术结合300kg/hm 2施氮量,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均达到最大值。两种播种方式下,在灌浆后期,N0、N1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迅速下降,与N2、N3相比差异显著。综合考虑最终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在立体匀播条件下,240kg/hm 2施氮水平可以较好地满足小麦灌浆期对氮肥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水平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适宜的施氮量。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 kg/hm2 (N0)、104 kg/hm2(N1)、173 kg/hm2 (N2)和242 kg/hm2 (N3)4 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LAI 于灌浆期前呈N3>N2>N1>N0,之后为N2>N3>N1>N0;各处理单株干物重变化均为快增、缓增、略降,N2处理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t0)较N1、N3处理提前1.42 天和2.75 天,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增加了21.74%和12.00%,且N2处理向籽粒干物质分配显著高于N1、N3处理(P<0.05);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为8455.69 kg/hm2,较N0、N1、N3处理分别高出32.82%、12.64%、5.1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NPP)随着施氮量的增多而降低,N1处理较N2、N3处理NAE提高了16.64%和110.08%,NPP提高了37.58%和128.02%。综合分析,建议北疆滴灌冬小麦灌水定额为3750 m3/hm2时,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04~173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以‘豫麦49’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氮素处理,对小麦孕穗期株高、叶面积系数、叶片鲜干重、茎鞘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根体积等形态指标以及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株高、叶面积系数、叶片鲜重和干重、茎鞘鲜重和干重、根体积,但施氮水平达到240 kg/hm2后,增幅不明显。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MDA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试验表明,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有利于小麦孕穗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