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明确烟台苹果产区果园土壤现状和为苹果园土壤施肥管理提供依据,笔者通过对烟台苹果产区3354个苹果园进行土壤采样,分析该产区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产区土壤pH平均为5.21,31.88%的苹果园土壤pH处于适宜苹果生长的5.51~6.50,56.46%的苹果园土壤pH低于5.50。该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9.78 g/kg,58.31%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00 g/kg。土壤pH与有效锌和有效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有效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除与速效磷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外,与其他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和提升有机质水平是烟台苹果产区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生草对新疆南部干旱区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作为重要的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之一,对果树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都有重要影响。以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成林苹果园为对象,研究生草和清耕2种果园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且以表层土壤增加更为显著。生草试验后各处理0~3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值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层中全氮含量降低。生草后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0~10 cm土层全磷量为清耕>人工生草>自然生草,0~10 cm土层的全钾含量依次为人工生草>自然生草>清耕。各处理土壤全钾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应重视对果园草的追肥,采取及时施肥措施来补充果园草生长消耗的养分。  相似文献   

3.
宁乡县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查明宁乡县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对宁乡县9个产烟乡镇的154个土壤样品的主要理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植烟土壤平均pH 5.79,有机质43.60 g/kg,碱解氮174.38 mg/kg,速效磷19.38 mg/kg,速效钾87.81 mg/kg,交换性镁1.36 cmol/kg,有效硼0.40 mg/kg,有效锌1.74 mg/kg,有效硫28.35 mg/kg。全县植烟土壤pH和有效锌、有效硼、交换性镁含量适宜;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高;部分乡镇有效硫、速效磷含量偏高,速效钾供应明显不足。不同植烟乡镇土壤肥力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提出降氮、控磷硫、增钾、适当补施微肥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万树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197-205
为了调查古田县园地作物土壤养分状况,探讨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在古田县5种园地作物土壤上,采集耕层土壤样品7023个,调查园地作物状况,探讨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园地土壤均值有机质含量为25.38 g/kg、pH 5.07、全氮含量1.2 2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3.5、29.95、59.3 mg/kg,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是226.1、422.1 mg/kg,有效硼、锌含量分别为0.15、1.22 mg/kg,各养分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园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较高,土壤速效钾78.51%处缺乏水平、交换性钙含量缺乏比例占89.21%,交换性镁过量、有效硼缺乏样品达96.21%,有效锌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酸度应该成为供试园地土壤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年限苹果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影响。【方法】选取吉县1年、6年、8年、11年和19年苹果园的土壤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及水溶性盐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层(0-20cm、20-40 cm、40-60cm)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速效钾和全氮在上层(0-20cm)和中层(20-40cm)、有效铁在上层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深度土层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与土壤养分基本一致,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与土壤有机碳、有机质、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大致呈现生长前期下降而盛果期上升的现象,这与当地果农对果树不同时期重视程度有关,对生长前期果树的施肥管理亟待加强。土壤酶活性受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有效磷、有机物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酶活性可以作为评判果园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果园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农十三师垦区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师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9 g/kg;有效磷含量为1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85 mg/kg;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锰的有效含量较适宜,但有效锌含量较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略有下降,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变化状况及累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山东济南日光温室蔬菜地表层土壤(0~20 cm)和棚外露地表层土壤,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电导率等土壤养分含量,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1.6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15.4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22.4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455.5 mg/kg,pH平均值为7.90,电导率平均值为0.457 ms/cm,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增幅分别为77.0%,66.7%,472.0%,173.4%,60.9%;而pH低于露地土壤0.23。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积累规律不明显;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pH与棚龄间有明显的累积规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8,0.60,0.6547,-0.7206。日光温室土壤有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现象,各种养分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8.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全面了解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科学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以该地区处于盛产期的9个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园表层土壤的pH、有机质以及有效态的N、P、K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明显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充足,70.7%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超过了30 g/kg;79.3%的土壤样品碱解N含量超过120 mg/kg,仅有4.8%的土壤样品碱解N表现缺乏;18.3%的土壤样本速效P含量表现缺乏,仅有8.5%的土壤样品缺乏K素。从整体上看,果园的土壤pH和有机质空间变异较小,而有效P和有效K分布不均衡。此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都江堰猕猴桃主产区果园的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56.1%土壤样本的pH<5.5,在猕猴桃适宜生长范围pH 5.5~7.0的样本数只有32.9%。76.9%的土壤样品碱解N含量超过了150 mg/kg;62.2%的土壤样品速效P含量超过了50 mg/kg。因此,需要及时提高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水平,建议适当调整施肥策略,根据果树生长需肥规律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果园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和土壤环境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10.
南疆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南疆地区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树龄‘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的特性,分别以壤土、沙土、粘土质地幼龄和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20 cm、20~60 cm土样有机质、N、P、K、Ca、B、Mg等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不同果园土壤养分和矿质元素的特性。结果表明:(1)盛果期果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高于幼龄期果园。(2)不同土壤质地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壤土和粘土质地果园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3)0~20 cm和20~6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硼的差异较大,达到差异显著性。(4)阿克苏地区苹果园土肥管理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速效氮和有效硼,同时对沙土果园的管理还应该增加钙肥和镁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牧草最优种植模式,为退化农田地力提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敖汉苜蓿和老芒麦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播敖汉苜蓿(Ms)、单播老芒麦(Es)和混播牧草(敖汉苜蓿+老芒麦,In),以休闲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先降后升;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上升。与CK比较,第1年,各种植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Ms和In提高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第2年,Ms、Es和In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20.91%~40.05%,速效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32.19%~39.65%;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池州 247000)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市果园剖面土壤氮磷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果园能更加合理的施肥,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漳州地区主要水果品种的果园剖面土壤营养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层次性十分明显,都大于对照相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种类果园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其有机质差异很大。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基本表现为龙眼、荔枝园土壤有机质普遍处于比较低水平,而柚园、香蕉园、芦柑、枇杷园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果园土壤可溶磷含量层次性很明显,表现出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下降,除荔枝园和种质资源圃外,其他果园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可溶磷含量都较高。龙眼园、荔枝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而柚园、香蕉园、芦柑园、枇杷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通过土壤管理或施肥,提高果园土壤碱解氮水平,大部分果园都处于极高状态或高水平;果园剖面各层次土壤N/P值明显低于对照剖面土壤,0.08~0.28倍于对照剖面土壤N/P值。不同剖面,其表层、亚表层土壤N/P值普遍小于中下层土壤。通过耕作、施肥等管理,降低了土壤N/P值。  相似文献   

14.
姚志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32-140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农化分析法和比较法对陇东旱塬31个代表性果园土壤10个主要肥力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H和吸湿水含量与大田土壤相似,且果园间表现稳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偏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表现正常;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水溶性钙含量普遍处于高位水平。不同果园间除吸湿水和全钾含量属弱度变异外,其他养分含量变异系数14.33%~56.77%,均属中度变异。上下土层间,土壤水溶性钙和吸湿水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低于下层,土壤pH呈交错分布,其他养分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根际土壤生态环境,适氮、稳磷、控钾、以水调钙等是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河套平原典型县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河套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分布特征,以杭锦后旗县域耕地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状况,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90 g/kg、0.93 g/kg、16.25 mg/kg和170.79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处于缺乏状态,速效磷含量中等,而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从空间变异及相关性看,各土壤养分的变异程度都为中等变异,有机质和速效钾为中等相关性,全氮和有效磷均为弱相关性。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分布规律相近,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土壤速效钾整体分布较为均衡;速效磷空间差异明显,呈东高西低格局。针对该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在进行养分管理过程中,应以控氮、稳磷、稳钾、全区规划与重点应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施肥策略。对县域尺度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明晰了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河套平原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地力培育以及合理施肥运筹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黄河流域棉区149个采样点早衰棉田和正常棉田土壤养分情况,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引起棉花早衰发生的土壤养分原因。结果表明:早衰棉田土壤肥力各指标均低于正常棉田,其中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和钾含量差异极显著。调查区域0~20 cm土层,正常生长棉田的IFI值为0.41,早衰棉田仅为正常棉田的75.6%;20~40 cm土层的IFI值显著低于0~20 cm土层,正常棉田的IFI值为早衰棉田的1.67倍。土层各肥力指标对IFI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0~20 c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20~40 c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为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间接通径系数0~20 cm土层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20~40 cm从大到小的的顺序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综合分析,IFI与棉花早衰密切相关,其值越小越易引起早衰的发生,其中钾素和碱解氮分别是对IFI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最大营养元素,大田生产中需要合理施入钾肥和氮肥,合理调节IFI值,方能有效防控因土壤肥力引发的棉田早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南疆地区小白杏叶片营养和土壤养分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南疆地区不同土壤质地小白杏果园土壤养分与叶片营养水平的分布特征,分别以壤土和沙土质地盛果期小白杏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0~20 cm和20~60 cm深度土壤和叶片中的有机质及矿物质元素含量(N、P、K、Ca、B、Mg、Zn、Fe、Cu、Mn),研究盛果期小白杏果园土壤营养和叶片矿质元素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质地小白杏叶片中全氮含量适中、钙/镁比例偏高,壤土叶片中全氮含量高于沙土叶片,9月叶片中全氮含量低于5月,磷元素含量高于5月,变化规律与氮含量相反。(2)不同质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锰、铁和铜元素含量规律性明显,但是规律不一致;其余矿质元素(Ca、B、Mg、Zn)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没有明显的规律。(3)不同土壤质地矿质元素与小白杏叶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差异较大,规律性较小。(4)壤土果园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增加有机肥的施肥深度;沙土果园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小白杏营养需求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追施、补施。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孝义市麦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网格取样的方法,在孝义市采集共2413 个土壤样本,涵盖全市共3 个土壤类型5 个亚类,对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磷及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阐明孝义市麦田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指导孝义市科学合理施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在不同亚类土壤的平均含量为8.86~23.26 g/kg,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碱解氮为76.79~89.47 mg/kg,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为9.46~15.79 mg/kg,处于较丰富或中等水平,速效钾为139.11~207.74 mg/kg,处于较丰富、丰富或很丰富水平。这些养分在不同亚类土壤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盐化潮土中最高,其次是石灰性褐土,在潮褐土、褐土性土、典型红粘土中含量比较低。在不同土壤亚类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变异系数较高,而碱解氮、速效钾与缓效钾的变异则很低。而各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的养分含量在不同亚类土壤中的规律则不甚一致,总体来说,除有效硼处于较低水平外,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均处于中等或高水平,且各有效态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的变异都很低。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针对这些养分的分布特征,采取养分收支基本平衡策略进行优化施肥,以实现孝义市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平市植烟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南平市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磷、钾平均分别为(1.61±0.47) g/kg、(0.57±0.31) g/kg、(16.34±6.31) g/kg,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平均分别为(146.05±38.76) mg/kg、(28.80±26.11) mg/kg、(90.02±52.12) mg/kg;土壤磷、钾属强变异,氮素属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速效磷含量与pH和全磷含量之间,速效钾含量与pH、质地、有机质、全钾和缓效钾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供氮和供钾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而供磷能力则呈增加趋势,且均表现出长期连续种烟的老烟区更加突出。从土壤保育和优质烟叶生产角度,南平烤烟生产应施用白云石粉等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烤烟当季施氮量,总体应减少磷肥施用量,但土壤速效磷<10 mg/kg的烟区仍需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