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6种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筛选出能适应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镉移除植物,[方法]以甜高粱、生物质高粱、玉米、油葵、商陆、籽粒苋为材料,在醴陵市、株洲县和湘潭县重金属镉污染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这6种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富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植株中镉的含量高低受植物品种和土壤中镉的含量影响较大,3个试验点中6种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镉的含量高低顺序为:籽粒苋>商陆>生物质高粱>油葵>甜高粱>玉米,且株洲>湘潭>醴陵。除玉米外,其他植物地上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备对镉的富集特性,其中籽粒苋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高。[结论] 籽粒苋对镉有很强的富集性,是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长沙县试验稻田属于南方典型的酸性镉污染稻田,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程度较高[1],镉大米的生产将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风险。本文对选取的镉污染稻田其进行了污染特征分析及污染风险评价,然后根据分析评价结果采用全过程管控模式(前端灌溉水净化,中端稳定化控制,末端植物富集)开展了修复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稻田案例地属于高风险,采用全过程管控模式后,稻米镉下降67.24%;土壤有效态镉下降38.10%,水稻增产8.85%。土壤总镉的去除率达3.17%~8.45%,油菜植株对土壤总镉的富集系数为2.69~3.43。通过估算,本案例地直接治理成本为每季5100元/hm2。本研究对污染稻田修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过程管控集成技术并进行推广及示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稻米中砷汞铅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稻米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镉的含量,评估污染程度,分析探讨减污措施。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稻米样品中砷、汞、铅、镉四元素含量在0.0009mg/kg~0.410mg/kg;在稻谷由“糙米”到特等“大米”的去除皮胚过程中,砷、汞、铅、镉四元素的去除率达到了10%~45%。结论:所检15个区域31个稻米样品,其中4个样品铅含量超标,砷、汞、镉含量均未超标;提高加工精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危害,但水冲淘洗的措施对减轻食用大米的污染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象及土壤因素对连云港地区水稻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云港地区属于江苏省水稻区划的典型中熟中粳稻作区。此文主要从气象和土壤角度对该地区水稻生态环境,特别是降水、土壤盐分、土壤养份和质量、重金属污染等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1)水分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2)部分地区耕作层盐分较高,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3)与20年前土壤普查相比,土壤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土壤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36.07%)>铅(27.89%)>铬(14.54%)>镉(10.39%)>汞(8.52%)>铜(2.59%),土壤主要以砷、铅污染为主。基于此,该地区水稻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亚区,这也为沿海稻区及相似地区水稻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东英德13个村镇茶园土壤质量及重金属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广东英德地区茶园土壤的质量及重金属安全性,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13个村镇的茶园土壤样品76份,以国标方法对土壤酸碱度、肥力指标以及6种重金属铬、铜、铅、砷、镉、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对土壤重金属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有10个地块出现酸化和碱化,占土壤总数的13.15%,其中沙口镇和云岭镇部分茶园土壤已发生酸化;大湾镇、石牯塘、石灰铺镇部分茶园土壤发生碱化。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土壤样本在散点图中位置相对集中,处于正负2较低的位置,说明英德绝大多数茶园土壤肥力较低。根据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来看,有9.21%的土壤砷污染指数超标,1.31%的茶园土壤汞污染指数超标和铬污染指数超标。大部分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低于0.70,处于安全级别。有3.95%的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警戒级,包括望埠镇、石灰铺和英红镇;1.31%的茶园土壤重金属为轻污染级别,位于东华镇。研究认为,广东英德地区茶园土壤肥力相对较低、出现酸化和碱化现象,少量茶园土壤重金属出现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6.
郭朝阳 《种子科技》2023,(19):23-25
当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农作物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特殊的生长特性导致重金属镉和砷易在水稻籽粒中积累。文章综述了镉和砷由水稻根到籽粒的吸收转运方式,以期为解决我国水稻镉和砷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污染程度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断下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但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效率,还能节约成本。文章综述了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方法,中轻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植物富集移除、土壤钝化-植物阻控、农艺措施强化等防治措施;重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高效钝化、植物富集-其他高效技术、物理修复等修复措施。现在对于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系统地针对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出具体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9种植物对镉的忍耐和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探讨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以普通田园土为对照,研究浇施不同浓度Cd离子对9种植物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测定Cd离子在植物体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华北景天、木槿、羽衣甘蓝的地上部分镉含量大于10 mg/kg,为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华北景天的镉离子转移系数达到3.06,显著优于其他测试植物,夹竹桃、紫穗槐、木槿的根系含镉量均大于50 mg/kg,也可用于污染土壤的Cd离子固定和清除。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重金属镉的吸收与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降低土壤中镉含量,保障人类健康,人们希望通过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土壤镉污染。因此,植物对重金属镉的吸收与耐受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植物逆境生理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综述了植物对镉的吸收、转运及积累机制,以及植物体通过细胞壁的沉积、细胞区室化、螯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对镉的耐受机制,以期为今后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更好治理土壤镉污染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小区试验探究绿色螯合剂的复合施用在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实际田间植物修复Cd、As污染土壤提供依据。[方法]在镉(Cd)、砷(As)污染菜地土壤中施加单一绿色螯合剂:3种小分子有机酸草酸(Oxalic acid, OA)、酒石酸(Tartaric acid, TA)、苹果酸(Malic acid, MA),2种氨基酸基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Iminodisuccinic acid sodium salt, IDS)、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并将小分子有机酸分别于与氨基酸基螯合剂进行复配,探究不同处理对田间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生长、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PASP-MA、PASP-TA处理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PASP-MA处理组苋菜产量最高,为4.53 kg/m2;苋菜不同组织的重金属累积差异显著,地下部分Cd、As积累量均高于地上部分(P<0.05),但富集系数均低于1,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特征;从苋菜对Cd、As的富集系数来看,仅有IDS-MA处理组对两种重金属的植物修复同时起到强化作用;7个复配处理组均能提高苋菜Cd转运系数,最高达到0.90,超出对照组51.3%;复配处理中IDS-OA、IDS-PASP处理组的苋菜As转运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88、0.11倍。[结论]苋菜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添加IDS-MA可以同时提高苋菜对Cd、As两种重金属的富集量,可为广东Cd、As污染菜地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值得关注。报告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形势逐步好转;深圳和中山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压力较大,东莞市的都市农业生态状态较差,肇庆和江门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响应较弱;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是当前影响珠三角都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而保证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土壤镉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安全带来很大影响。植物修复是解决镉污染农田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方法,但缺少合适的修复植物。在本研究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为对象,利用盆栽的方式,研究0、5、15、25 mg/kg 4个浓度梯度下,镉超标对油菜生长、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镉超标对油菜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菜油中镉含量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表明产自镉污染土壤的菜籽油并不影响其食用价值。且利用油菜作为修复植物,还可增加当地农民收益和中国菜油供应,缓解日益严重的食用油供给不足现状,因此油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tton products 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lternative planting, the contamination condition of the heavy metals in cotton seeds in Hun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Method] Fifty-six cotton seed samples, collected in 6 counties of Hu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6 indicators including cadmium, lead, copper, chromium, mercury and inorganic arsenic contents. This was followed by pollution index calcul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The range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es of Junshan district, Anxiang county, Nanxian county, Wangcheng and Dingcheng districts varied between 0.366 5–0.577 0, which belonged to a secure level. However, the single pollution indexes of Hengyang county are relatively high.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of Hengyang county was 0.801 6, meaning a mild pollution level. [Conclusion]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cadmium, lead, copper, chromium, mercury and arsenic in Hunan cottonseed samples are generally acceptable. Cotton could be a substitute for rice on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区不同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笔者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垂直高程(145~155、155~165、165~175 m)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以As、Cd为主,Hg、Pb污染程度相对轻微。从长寿到巴东,即从库区的上游到下游,重金属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9个区县消落带中,除涪陵的3个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超过背景值,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区县的3个垂直高程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以下,土壤未受污染。总体来说,长寿、涪陵地区消落带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控制污染源是防止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水产饲料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福建主要水产饲料及原料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产饲料样品中铅含量在0.05 ~3.52 mg/kg;汞含量在<0.00~0.912 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5.40 mg/kg;镉含量在0.08~3.05 mg/kg;铬含量在1.28~20.46 mg/kg。原料样品中的铅含量在<0.01~7.51mg/kg,汞含量在<0.001~0.476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1.43mg/kg,镉含量在<0.01~1.39mg/kg;福建部分水产饲料中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重金属污染和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田土壤和稻米镉(Cd)污染严重,摸清稻田土壤与水稻各器官中Cd积累的关系,可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潜育水稻土和潴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点对点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比较了潜育水稻土与潴育水稻土生长水稻Cd积累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似的土壤Cd污染水平下,生长于潜育水稻土上的水稻各器官镉积累明显低于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上生长水稻的茎叶、糙米镉平均含量只有生长于潴育水稻土上的55.53%和56.10%,表明潜育水稻土上生长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量明显低于潴育水稻土上生长的水稻。土壤全Cd含量均是影响两类土壤水稻各器官Cd积累的主要因素,但其他土壤因素对水稻各器官中Cd积累的影响在两类农田中有较大的区别;潜育水稻土上影响水稻Cd积累的因素还有交换性亚铁和粘粒含量,而潴育水稻土中则为CEC。结果还表明,在潜育水稻土中,采用新鲜土样测定的土壤有效Cd比风干土测定的土壤有效Cd更能有效预测水稻各器官中Cd的积累。故,土壤潜育化可降低水稻对土壤Cd的吸收,减免糙米Cd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作物吸收富集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镉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植物镉的吸收富集已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几种作物镉积累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它们可食部位镉的富集系数,并提出了植物吸收积累镉的可能的机制及降低植物镉吸收的方法,最后提出了降低植物镉吸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为今后降低植物镉吸收、防治植物镉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