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干旱区滴灌葡萄园戈壁土壤氮磷钾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给葡萄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护葡萄园生态环境,对葡萄园不同滴肥时间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运移分布特征及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磷钾养分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滴肥后0~20 cm表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变化幅度较小,有效磷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变化介于两者之间,0~80 cm土层戈壁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自表层垂直向下的分布特点分别是:氮素为40~60 cm>20~40 cm>0~20 cm>60~80 cm;磷素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钾素为20~4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戈壁土壤养分随生育期变化特点是:水解性氮含量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减;有效磷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直线递增;速效钾从花前到果实采收后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实膨大期后缓慢递减。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新疆南疆荒漠绿州棉田皮棉产量1991kg·hm2水平下,2月15日至11月15日内,0~10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时空分布,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布特征趋势一致,由2月中旬-6月中旬逐渐升高,到5月中旬-6月中旬时达最大值,进入7月份后,均呈陡然下降特点,9月份开始回升;40cm以下各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波动较小;土壤速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4月和5月,0~60cm土壤中的速效磷呈匀速上升,7月中旬达高峰,但20~60cm土层速效磷含量开始急速下降,9月中旬降至最低点。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27.1~34.3mg·kg1波动变化,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3.
西南冷凉高地昭通苹果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云南昭通是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为摸清昭通苹果园土壤养分现状,[方法]在昭通苹果主产地的昭阳区洒渔、乐居、苏家院、旧圃、永丰5镇选取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果园土壤进行实地取样。[结果]通过对所取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 0~40 cm 土层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钙、交换镁、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硼、有效硫和硒均值分别为2.42%、117.50 mg/kg、24.87 mg/kg、167.06 mg/kg、2947.00 mg/kg、401.71 mg/kg、131.55 mg/kg、5.75 mg/kg、230.56 mg/kg、0.62 mg/kg、73.74 mg/kg和0.19 mg/kg。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适量,有效钾、速效磷含量丰富,交换钙和交换镁含量偏高,易造成拮抗作用,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硫含量都存在过量现象,有效硼含量适中,果园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2、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 0-4 0cm 和 40-60 cm 垂直分布差异分析表明:土壤中各养分元素都是0~40 cm 土层明显大于 40~60 cm 土层含量,有些元素垂直含量的差异比较明显,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含量上下差异不同。3、通过对比5个苹果主产区土壤 0~40 cm 养分含量,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乐居>旧圃>苏家院>永丰>洒渔;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乐居>苏家院>旧圃>洒渔>永丰,且含量差别较大;土壤速效磷含量永丰>旧圃>苏家院>洒渔>乐居,但均达到丰富标准。土壤速效钾含量永丰>旧圃>洒渔>乐居>苏家院,大多数果园含量丰富。[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昭通苹果园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建议果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为昭通地区苹果提质增效,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不同土壤质地棉田不同生育期的不同土层取土,研究不同土质对滴灌棉田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壤土和粘土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很多类似的规律,主要集中在0~30 cm耕作层。在不同生育时期,水解性氮、速效钾的含量在中后期大于前期,而有效磷的含量前期大于中后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延安南部县区烤烟主栽区土壤理化性状,在延安市宜川县、富县和南泥湾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烟地进行土壤分析,土壤分0~30、30~60、60~90 cm三个层次进行取样。分析其p H值、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酸碱度平均值分别为p H 7.00、7.11、7.37,因此土壤越深越偏碱性。所有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 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88、21.93、28.89 g/kg。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在有所增加。有效磷含量平均为76 m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92、69.51、76.50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效磷的含量差异不大。铵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130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铵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6.95、143.35、129.25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铵态氮的含量差异不大。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91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硝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2.96、96.92、73.46 g/kg。硝态氮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6.
氮沉降和CO2浓度增加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N沉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利用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设置当前大气CO2浓度(370 μmol/mol)、中等CO2浓度(550 μmol/mol)和高CO2浓度(700 μmol/mol)3个CO2浓度水平和不施氮[N1,0 g N/(m2?年)]、常氮[N2,4 g N/(m2?年)]、高氮[N3,8 g N/(m2?年)]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结合氮沉降连续运行2个生长季后,相同处理下,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各处理仅对0~10 cm土层土壤磷素含量影响明显,对下面2层土壤磷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相同氮沉降水平下,0~10 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含量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氮的加入对土壤的全磷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却减小了0~1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土壤全磷的含量与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三源交汇区荒漠河岸林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采集测定研究区内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速效氮,并利用GIS、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的大小与土壤深度有关,20~40 cm、40~60 cm土壤的变异系数大于0~ 20 cm土层;采样数量从精确性、经济性、采样效率3个方面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采样数量为0~2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15个,20~4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24个,40~6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24个;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主要由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具有弱空间相关性,主要是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林区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0~ 20 cm土层中部含量相对较高,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点,土壤速效氮含量在20~ 40 cm土层由南至北依次呈现由高到低,空间范围内呈现出一致性的块状分布;土壤速效氮含量在40~ 60 cm在空间范围内,由西北至东南依次呈现由高到低的斜条状分布;此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花生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容重和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柱栽的方法,设置0~20 cm和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1.2,1.4、1.2,1.5、1.3,1.3、1.3,1.4、1.3,1.5 g/cm36个处理,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的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着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1.2,1.3 g/cm3处理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生物产量、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互有高低。各器官总生物产量表现为处理T33T23T34T24T35T25,各器官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高低表现不同,含氮量表现为根果仁叶果针果壳茎,含磷量表现为根果仁果壳果针叶茎,含钾量表现为根果壳茎果仁果针叶,含钙量表现为叶片根果针果壳茎果仁;氮积累量表现为叶果仁果壳茎根果针,磷积累量表现为叶果仁茎果壳根果针,钾积累量表现为叶茎果壳果仁根果针,钙积累量表现为叶果壳茎果仁根果针。土壤容重对花生氮、磷、钾和钙吸收积累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0~20 cm和21~40 cm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组合对N、P、K、Ca的积累量可以产生交互影响。利于花生吸收积累矿质营养元素的土壤容重组合为0~20 cm土层土壤容重1.2~1.3 g/cm3与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1.3 g/cm3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黄河流域棉区149个采样点早衰棉田和正常棉田土壤养分情况,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引起棉花早衰发生的土壤养分原因。结果表明:早衰棉田土壤肥力各指标均低于正常棉田,其中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和钾含量差异极显著。调查区域0~20 cm土层,正常生长棉田的IFI值为0.41,早衰棉田仅为正常棉田的75.6%;20~40 cm土层的IFI值显著低于0~20 cm土层,正常棉田的IFI值为早衰棉田的1.67倍。土层各肥力指标对IFI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0~20 c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20~40 cm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为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全氮含量;间接通径系数0~20 cm土层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20~40 cm从大到小的的顺序为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综合分析,IFI与棉花早衰密切相关,其值越小越易引起早衰的发生,其中钾素和碱解氮分别是对IFI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最大营养元素,大田生产中需要合理施入钾肥和氮肥,合理调节IFI值,方能有效防控因土壤肥力引发的棉田早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志彬  陈兵林  周治国 《作物学报》2008,34(8):1393-1402
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和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大田进行。氮素设0、120、240、360和480 kg 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 5个水平, 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85 kg hm-2和118 kg hm-2, 研究花铃期棉田土壤速效养分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生育进程, 两试点N0处理0~60 cm土壤各层碱解氮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他4个处理先呈现下降趋势, 棉田追肥后, 含量明显增加, 之后明显降低, 吐絮后又开始回升; 两试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60 cm土壤各层速效养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相同土层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 南京N1、N2、N3、N4处理呈下降趋势, N0处理水平变异特征不明显; 南京碱解氮含量时空变异较安阳显著, 安阳速效磷含量时空变异较南京显著。南京0~60 cm、安阳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而安阳0~20 cm呈现相反趋势。安阳、南京分别以360 kg hm-2和240 kg hm-2施氮水平棉花产量构成相对合理、皮棉产量最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较优。因此, 不同生态区应根据花铃期棉田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确定适宜施肥量, 提高棉花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11.
商品有机肥用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及西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设施西瓜有机肥的合理用量,建立设施土壤科学培肥制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商品有机肥用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及西瓜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基施商品有机肥12.5 t hm-2(CK)、29.2 t hm-2(M1)、41.7 t hm-2(M2)、54.2 t hm-2(M3)和基施油渣16 t hm-2(油渣)五个处理。[结果]结果表明:随商品有机肥用量增加西瓜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Vc在M1处理最高,可溶性糖在M2处理最高。油渣处理比CK显著提高西瓜膨大期和收获后0-20 cm土层和各采样时期20-40 cm土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M2和M1处理均显著增加定植前0-20 cm土层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2%-60%。M1和油渣处理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60-90 mg kg-1在合适范围内。与CK处理相比,增施商品有机肥和施用油渣均显著增加定植前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为1.0-3.7倍。与其他处理相比,油渣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最高。[结论]综上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商品有机肥用量在29.2-41.7 t hm-2 时,在提高西瓜品质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为合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佳灌溉与施氮方式组合。以‘定西42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水氮互作的方法,设4种灌溉量(单位面积水深50 mm、100 mm、150 mm、200 mm)和3种施肥方式(拔节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拔节期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和50 kg/hm 2)。(1)灌溉量150 mm与开花期施氮肥40 kg/hm 2处理时,小麦产量都最高。(2)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含水量最高,不同施氮处理,各个土层含水量高低顺序为分蘖期<开花期<拔节期。(3)小麦植株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4)分蘖期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拔节期,0~10 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灌溉量150 mm和追施纯氮肥40 kg/hm 2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灌溉量150 mm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方式搭配,对甘肃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产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分节约最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肥料的合理施用方法,并对有机替代的可行性提供佐证,运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研究连续3季有机肥部分替代无机肥料对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在各养分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连续3季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20%干猪粪的处理前期效果不显著,后期养分含量显著增加。20%M处理(20%减量施肥+商品有机肥)在0~20、20~40 cm土层各养分含量都高于NPK处理(农民习惯),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能发生明显迁移,在20~40 cm土层固定累积向下淋溶损失小。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添加商品有机肥能平衡养分分布,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麦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氮肥(CK,施纯氮270kg/hm 2)、秸秆还田(J,较CK减氮20%)、秸秆还田+牛粪(JF,较CK减氮20%)、秸秆还田+菌渣(JZ,较CK减氮20%)4种不同培肥处理,对麦田0~60cm土层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季0~20cm土层各处理在拔节期脲酶活性最大,20~40cm土层JF处理在拔节期和开花期脲酶活性最大;在0~20和20~40cm土层JF处理在拔节期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除J处理外,其他处理在0~20cm土层拔节期有机碳含量最大,且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JF处理最大,其次是JZ处理;在0~20cm土层各生育时期JF处理的全氮含量均最大,且显著高于CK处理。减氮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且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在减施氮肥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磷素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花生施肥,建立广东花生施肥指标体系,2008—2012年广东省多个市县开展的花生“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广东省花生种植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y=9.3071lnx+57.724(r=0.718**);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y=-1.047x+ 95.606(r=-0.739**)。根据数学模型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范围分为<10 mg/kg、10~20 mg/kg、20~35 mg/kg、35~55 mg/kg、>55 mg/kg 5个等级,对应的每公顷推荐施磷(P2O5)量为82.5 kg、75.0~82.5 kg、60.0~75.0 kg、37.5~60 kg和37.5 kg。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冬小麦氮素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把氮素供应与作物氮肥特性结合起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分期优化供氮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前0~30cm土壤Nmin大于30 kg/hm2时,不施基肥(氮),足以满足冬小麦从播种到返青期对氮素的需求;返青期保证供氮量90 kg/hm2 (0~60 cm土壤Nmin+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返青期到拔节期对氮素的需求;拔节期保证供氮量100 kg/hm2 (0~90 cm土壤Nmin+肥料氮),可以满足冬小麦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对氮素的需求,最终达到目标产量。上述返青期9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