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1,自引:7,他引:10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402组作物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差异;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量化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有机肥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度。全国来看,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作物的产量平均增幅4.7%,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5.6%、7.6%和4.5%;作物的平均增产率在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南方和华东地区较低。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在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和水稻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年均温和无霜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产量的增幅越高。总的来说,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在低温少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地区,可通过化肥配施有机肥来进行增产促产。  相似文献   

3.
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的固持及供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有机物料和无机氮肥的配施条件下,研究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与释放过程,以期达到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相一致的目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NF;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厩肥与化肥配施,MNPK)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化学氮肥及其与秸秆配施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固持与供应。【结果】与未施氮肥(对照)相比,单施尿素对NF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NPK和MNPK处理土壤小麦籽粒产量;MNPK处理土壤氮肥利用率(67%)显著高于NPK(56%)和NF(19%)处理土壤。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秸秆与尿素配施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MNPK处理土壤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11%)仍显著高于NPK处理(7%);秸秆与尿素配施降低了当季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吸收利用,小麦收获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79%-88%施入的氮素未被吸收利用。【结论】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在协调土壤氮素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定量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的演变特征,研究红壤磷素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为红壤地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持续2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平台(1991—2016年),比较长期不施磷肥(CK、N、NK)、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1.5NPKM、NPKM、M)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变化,分析土壤磷素对磷盈亏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拟合作物产量对有效磷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 长期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提升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PAC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和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红壤地区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变化量与土壤磷盈亏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土壤Olsen-P含量上升3.00—5.22 mg·kg -1,全磷上升0.02—0.06 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磷100 kg P·hm -2,不施磷肥处理(CK、N、NK)土壤Olsen-P分别下降1.85、0.40、1.76 mg·kg -1。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以及施用化学磷肥(PK、NP、NPK),显著高于不施磷肥(CK、NK、N)。化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肥处理(1.5NPKM、NPKM、M)的产量可持续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3种模型(线性-线性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和米切里西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在红壤地区推荐使用拟合度较好的线性-线性模型,其计算出小麦和玉米的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5和23.4 mg·kg -1结论 在南方红壤地区,化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磷素累积和提升磷素有效性。化肥配施有机肥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稳产性好。线性-线性模型可用于计算红壤地区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该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滴灌棉田有机无机配施对棉花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新疆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改良棉田土壤和棉花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氮;(2)CF:单施化肥;(3)LMCF: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4)MMCF:中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3 000 kg/hm2+化肥);(5)HMCF: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4 500 kg/hm2+化肥)。【结果】相比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增产率为9.1%,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和氮磷养分吸收分别增加1.7%、2.5%和6.9%。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单施化肥增加了3.2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肥料氮贡献和农学效率比单施化肥增加了9.1%、35.5%和56.1%。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的纯收益与单施化肥处理相当。【结论】选择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对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增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生长与营养状况,为玉米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5个处理,3次重复,CK:不施肥;PK:施用磷钾肥,不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NPKZn:施用氮磷钾肥和锌肥;NPKM: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6.5%,N素吸收量增加4.5%,籽粒Zn浓度增加3.25 mg/kg。【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素吸收量和籽粒Zn浓度,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20%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小麦减施化肥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处理(T2)以及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3)3个处理。【结果】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会在减少化肥施用的同时达到与农户常规施化肥一样的效果,且土壤各养分的增加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比常规施肥更能显著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替代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求提高青稞产量并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的施肥措施,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产量与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ontrol)、单施羊粪(M)、羊粪和氮磷肥配合施用(M+NP)、单施氮肥(N)、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NP),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测定青稞产量和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肥、磷肥配施(NP)与施用有机肥(M和M+NP)均能显著提高青稞产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结构,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2.13%;土壤紧实度随青稞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收获前后羊粪+氮肥+磷肥(M+NP)配施土壤紧实度下降幅度最大为31.26%;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2 mm)的形成,降低了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在土壤中的比重,但施用化肥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仅施化肥无显著影响。【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西藏青稞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结构,从而增强西藏自治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合理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减少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7个长期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氮量及施肥模式(不施肥CK、化肥NPK、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NPKM)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整体呈抛物线趋势,作物产量最高值均出现在NPKM处理。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NPKM与NPK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M、CK处理;NPKM、NPK、M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处理。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模式对氮肥利用率有一定影响,小麦季NPKM与NPK处理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且高于M处理,玉米季NPKM、NPK、M处理之间氮肥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施氮量与有机肥替代率两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华北平原,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可观,且不会显著降低作物产量,甚至增产,但为避免显著减产,在考虑提高有机肥替代率时,需要满足总施氮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甜瓜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设施甜瓜生产确定氮肥最佳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化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疆吐鲁番地方品种西开心甜瓜为试材,在设施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以施入一定磷钾肥为基础,植株主蔓和茎粗生长在生育期内表现为为“慢-快-慢”3个阶段的“S”型生长曲线,主蔓长度与施氮量成正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茎粗、果实纵径、横径及氮素吸收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素吸收率提高32.79%,氮肥利用率提高11.63%。氮素过量施用会导致氮肥对产量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产投比都降低。【结论】 在保证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以优化施肥为基础,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根据甜瓜生长结果需肥规律,氮磷钾肥科学合理配施,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减施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Combined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man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of crops. Nowadays, rare studies focused on systematic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ombine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manure 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addition, NU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even most of them are in the specific regions.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combined with manure on NUE, and quantify the response of NUE to manure application in different soils and climatic regions, so as to give the guidance on sustaining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 database of NUE including 412 sets on NPKM vs. NP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110 published articles with wheat, maize and rice. W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NUE between the treatment of NPK and NPKM in five regions in China by Meta-analysis, and quantified the contribution of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n positive manure affects by Random Forest analysis. 【Result】 Compared with NPK, NPKM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NUE by 3.6%. NPKM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E of crops in all regions except the Northeast China. The highest enhancement was found at Northwestern China, followed by Northern China, Southern Region and Eastern China. Soil organic matter, pH,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manure on NUE. The increment of NUE by manure application was higher in the soils with low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an that in the soils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e increase of NUE in alkaline soils with manure applied was 1.3 and 1.8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n neutral and acidic soils,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of NUE by manure application varied among climate regions: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zone>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 zone>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zon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E of crops, especially in northwestern areas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less rainfa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提高的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配比。【方法】以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设置9种试验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配比对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累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率,100%等氮量时,70%缓释尿素+3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处理效果最好,80%等氮量时,60%缓释尿素+2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20%普通尿素果期追施效果最好,且80%等氮量更优于100%等氮量。【结论】采用80%等氮量时,60%缓释尿素+2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20%普通尿素果期追施效果最优,既可以增加加工番茄产量,又可实现氮素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固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点观测数据,利用验证后的机理过程模型——SPACSYS,结合区域数据库及ArcGIS,模拟2010-2050年华北平原旱地3种施肥情景(等氮量)即单施化肥情景(NPK)、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情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新型尿素在膜下滴灌玉米上的肥效差异,筛选最佳的新型尿素类型。【方法】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常规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殖酸尿素、含锌尿素、控失尿素和常规尿素加锌。各处理施用等量氮磷钾,控失尿素全部基施,其他处理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肥全部基施。在成熟期测定其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6.32%~9.62%,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5.62%~13.43%,差异显著。其中控失尿素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普通尿素增加13.43%;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处理后氮肥利用提高3.26%~8.28%,控失尿素氮肥利用率最高;新型肥料均有利于提高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其中控失尿素处理后效果最好。【结论】施用控失尿素,棉花产量提高9.62%,地上干物质量提高13.43%,氮肥利用率提高8.28%,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下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剖面土壤碳氮库容的影响,旨在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农业部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平台,分别在长达11年和27年的2个不同施肥年限试验区采集4个施肥处理,即氮磷钾(NPK)、氮磷钾+22.5 t·hm -2有机肥(NPKM)、氮磷钾+33.75 t·hm -2有机肥(NPK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碳氮库容剖面分布特征。 【结果】(1)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随施肥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强。与NPK处理相比,施肥11年限的NPKM、NPKM+和NPKS处理分别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为18.6%、15.8%、3.5%和39%、42%、35%;而27年的各施肥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产幅度分别为41%、51.5%、23%和31%、33%、58%。(2)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持续提升土壤碳、氮库容。连续施肥11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5—114 Mg·hm -2、2.2—9.0 Mg·hm -2;而27年后土壤碳、氮库容分别为29—146 Mg·hm -2、2.5—12.1 Mg·hm -2。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不同施肥年限中土壤碳、氮库容均表现为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均在80 cm处达到峰值。在80 cm土层峰值处,27年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M+、NPKS土壤碳库和氮库分别为102、128、146、123 Mg·hm -2和8.3、9.7、12.1、9.1 Mg·hm -2,而11年施肥年限内各处理土壤碳、氮库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和NPK相比,不同年限中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降低了不同土层的土壤碳氮比。同时,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比越稳定。(3)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各处理土壤累积碳、氮库均呈现增加趋势。连续施肥11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5.2%、11.2%、9.2%和21.2%、26.6%、38.8%;连续施肥27年后NPKM、NPKM+、NPKS比NPK提升土壤累积碳、氮库容分别为26.3%、41.1%、21.8%和26.2%、44.9%、4.0%,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累积碳库容的提升高于秸秆还田的趋势愈加明显,而对土壤累积氮库容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 【结论】在氮磷钾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会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碳氮库容、提升土壤肥力,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同时,施用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碳库的增强效应强于秸秆还田,而对氮库的提升效果低于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物料对灌漠土重金属累积特征及作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灌漠土中重金属含量、形态赋存特征及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有机物料农业安全利用及土壤有机培肥中重金属累积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鸡粪、牛粪、猪粪、菌渣、污泥和沼渣对灌漠土几种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赋存形态及小麦植株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 长期(7年)施用鸡粪、猪粪、污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灌漠土中Cu、Zn含量,增加量为猪粪>鸡粪>污泥,其中Cu含量分别增加了62.20%、20.10%和10.26%,Zn含量分别增加了79.98%、39.24%和18.31%,并与施用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种有机物料施用下Cu平均每年累积速率为4.16、1.25和0.97 mg·kg -1·a -1,Zn平均每年累积速率为11.04、4.86和2.59 mg·kg -1·a -1。但施用上述3种有机物料对Cd、Cr、Pb和Ni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牛粪、菌渣和沼渣对灌漠土中重金属含量亦无显著影响。施用鸡粪、猪粪、污泥还显著影响了土壤中Cu、Zn赋存形态,增加了土壤中Cu、Zn各有效赋存形态的含量和占总量的比例,显著提高了灌漠土中Cu、Zn有效态的含量,显著增加了小麦根和秸秆中Cu、Zn的含量,其中猪粪影响最大。【结论】 猪粪、鸡粪、污泥长期施用可导致灌漠土中Cu、Zn快速累积并提高Cu、Zn的生物有效性,其中猪粪的作用尤为明显。在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时,要特别关注其中Cu、Zn的含量,以确保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盐环境下施氮水平对盐角草幼苗对氮催化和同化的能力,了解盐角草对氮素吸收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盐环境下生长的盐角草幼苗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在重度盐环境条件下,施氮可现在提高盐角草幼苗根、茎、同化枝NR、GS、GOGAT、GLDH的活性;施N(1.2 g/kg)时,盐角草幼苗根、茎、同化枝活体NR活性、茎活体GS、GOGAT活性达到最大值;施N(2.4 g/kg)时,盐角草幼苗根、同化枝活体GS、GOGAT活性及根、茎、同化枝活体GLDH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 盐环境下施氮能够显著增强盐角草幼苗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提高了盐角草对氮素胁迫能力,增强其对高氮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