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旨在筛选对邯郸市乡村河道水体净化效果较好的生态浮岛植物组合模式,主要研究静态条件下,多种植物进行不同组合搭配的生态浮岛对乡村河道水体的净化效果,选取水葫芦、再力花、美人蕉、慈姑、水芹作为供试植物,比较5种组合对水体中COD、TP、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经过38d试验,结果表明:水芹+慈姑+美人蕉+水葫芦、美人蕉+再力花+水葫芦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5.5%、31.2%;水芹+慈姑+美人蕉+水葫芦、美人蕉+再力花+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1.6%、77.3%;水芹+慈姑+美人蕉+水葫芦、水葫芦+再力花+美人蕉+水芹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5.4%、53.9%;混合植物型生态浮岛对乡村河道水体的净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几种水生植物组合对畜禽产品加工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菖蒲对废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水葱、酸模、鸢尾对废水也有一定的净化效果,笔者将寻找一种挺水植物与菖蒲的组合对畜禽产品废水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从而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笔者选择菖蒲与水葱、酸模、鸢尾组合的3个试验组,只有洗沙的无植物空白试验作为对照组,测定试验前后的9个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对畜禽产品加工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选3种组合生长良好并表现出较好的三氮、氮磷及COD净化效果。其中,菖蒲+鸢尾对NH3-N、NO2-N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0.35%、51.91%;菖蒲+酸模对NO3-N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14.24%。相对空白对照的去除率,菖蒲+水葱的总磷净化性能最好,提高4%;菖蒲+酸模组、菖蒲+鸢尾组COD净化性能最好,分别提高0.36%、0.29%。  相似文献   

3.
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刺苦草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时期水中氮、磷、pH等的测定,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64%、90.02%、91.94%、71.17%;pH从7.7降至7.43;DO从6.956 mg/L回升至16.406 mg/L,透明度达到55 cm。由此证明,刺苦草可作为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
弯囊苔草(Carex dispalata)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TN、NH3-N、TP、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弯囊苔草在中浓度污水中生长最好,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浓度(p <0.05),略高于高浓度(p >0.05)。弯囊苔草对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TN、NH3-N、TP、CODCr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p <0.05)。在低、中、高3种生活污水中,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7.04%、88.84%和68.87%;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6.70%、98.81%和96.68%;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48%、96.98%和96.75%;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63.20%、83.80%和82.33%。弯囊苔草对高、中浓度污水中NH3-N、TP、CODCr的净化效率显著高于低浓度(p<0.05),其中对NH3-N和TP的去除率均超过95%;对中、低浓度生活污水中T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高浓度(p <0.05)。除生活污水中的NH3-N外,TN、TP、CODCr的去除速率在实验初期较快。实验表明弯囊苔草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与微生物构建的协同净化体系对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笔者通过在池塘水体中移植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并添加浓度为3.0×1010 cfu/m3的EM菌液,研究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总氮(TN)、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TP)、COD净化效果均显著优于EM菌液组(P<0.05)。经协同净化后的水体中TN、TP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排放水一级标准,NH4+-N水平降至0.6 mg/L以下,而NO2--N水平则降至0.1 mg/L以下。从各处理组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来看,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水质净化效果与净化体系使用时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前8天对TN、NH4+-N、NO2--N、TP去除速率较快。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水葫芦与EM菌液构建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能够有效去除水中N、P等营养物质,并且水葫芦覆盖面积为20%比覆盖面积10%处理组更具有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闽江流域地表水质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07-2008年闽江流域11个断面不同季节地表水有机污染指标的跟踪监测数据,对闽江流域地表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COD浓度随季节变化以7月和11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5.0 mg.L-1~28.0mg.L-1;NH+4-N浓度则1月、 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0.18 mg.L-1~2.97mg.L-1;TN和NO-2-N浓度均以11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81 mg.L-1~3.23mg.L-1和0.01 mg.L-1~0.15mg.L-1;TP浓度1月、11月较高。但COD、NH+4-N、NO-2-N、浓度均以9月较低。而且,COD、NH+4-N、NO-3-N 与TN;NH+4-N与T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对而言,闽江流域水质随季节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7.
许桂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42-245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以红梗叶甜菜、羽衣甘蓝、红花石蒜3种观赏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景观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60d。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生长良好,红梗叶甜菜、羽衣甘蓝、红花石蒜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64.0%,53.0%和32.9%,远高于对照组的去除率(20.04 %),3种植物对水体中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3.1%,88.4%,75.3%,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本研究为冬季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因素对农业径流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旭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36-338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基质在处理农业径流中的作用,对农业径流人工处理湿地中的基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基质能够吸附水中一定的污染物质,成熟基质基质具有很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湿地基质对实验农业径流的COD、T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1%,50%,49%和%52%。出水中CODcr、TN、TP、NH4+-N含量分别达到Ⅱ类水质的含量,Ⅴ类水质的含量, Ⅴ类水质的含量,类水质的含和Ⅲ类水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联合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单独超声波降解法、混凝法及2种方法联合处理制药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了超声波辐射时间、功率以及混凝剂的种类、浓度对制药废水中COD和NH3-N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声波单独处理制药废水时,COD和NH3-N去除率先随着超声波辐射时间(200~1000 s)的增大而增大,最佳时间为1000 s,COD和NH3-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27.80%、45.34%;超声波辐射时间为1000 s,COD和NH3-N去除率随着超声波辐射功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2)单独用混凝剂处理制药废水时,COD的去除率随着混凝剂的浓度(0.1~0.6 g/L)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PAC在0.3 g/L时为最佳,COD的去除率为40.10%,NH3-N的平均去除率保持在5%左右。(3)在各自的最佳状态下,先用超声波处理后加混凝剂比先加混凝剂后用超声波处理的COD和NH3-N的去除率高,分别为61.24%、58.63%。试验表明,先用超声波处理后加混凝剂比先加混凝剂后用超声波处理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0.
4种观赏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苏、地笋、羊蹄、酸模4种观赏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4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景观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40d。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试验结束时,其株高、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4种植物对水体中CODCr、TN、TP、NH3-N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试验表明,4种植物对景观污染水体均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和一定的美化环境效果,可在今后的净化治理城市景观污染水体水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和水生态退化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为了寻找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西安市某高校校区人工湖富营养化水体为对象,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萝对人工湖水体水质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治理预处理实验。所有实验及指标测定方法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萝对富营养化水体均有明显的净化作用,短时间内枯草芽孢杆菌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绿萝,对明远湖总磷的去除率高达85%。将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萝综合使用,净化修远湖和明远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加显著,对水体中TN、TP、Chl-a、NH3-N、CODMn等污染质去除率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微污染水源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植物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处理效能与湿地植物作用。结果表明: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9%,50.44%,53.41%和48.45%;湿地植物作用研究表明:一方面,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氮、磷,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而且在床体前部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可以过滤、截留去除水中污染物,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从而发挥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这在人工湿地系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张成龙  朱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7):145-152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易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鱼类生长。为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动力流水净化与生物修复技术,采取建立人工湿地等措施净化水体,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模式。本研究综述了该系统的3种主要模式的构建及其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对TN、TP、NH4+-N、CODMn、NO2--N等水质指标平均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同时,分析了系统中养殖池塘与净化单元面积配比关系的计算、净化单元中基质与植物以及PH、温度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与讨论分析,将为深入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虎杖浮床对其净水能力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测定土生、水生长虎杖根、叶中虎杖苷含量。结果显示水生虎杖生长状况良好,粗壮浮床根越冬后第二年能正常发芽,在一定时间段内可持续使用;3.5%(虎杖重/水体重)虎杖20 d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N、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69.4%、71.3%、90.3%、74.1%,虎杖对污水各污染指标中NO3--N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TN、TP、NH4+-N、NO2--N。土生虎杖根虎杖苷含量约为水中根的10倍,土生叶中虎杖苷含量比水生叶高出约5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_3~-)、亚硝酸盐(NO_2~-)、氨氮(NH_4~+-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_3~-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_2~-、NH_4~+-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活性炭等作为固化载体材料,制备以复合菌为主的固化微生物颗粒,用于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液废水,以废水中CODCr、NH4+-N和NO3 ·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固化微生物处理沼液废水的影响。试验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沼液废水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 天,沼液废水CODCr、NH4+-N和NO3 ·N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8.15%、92.69%、76.58%,最终出水CODCr、NH4+-N和NO3 ·N浓度分别为357.92、39.84、88.84 mg/L,出水水质符合《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固化微生物在水力停留时间下为2 天时,对沼液的净化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武河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临沂市武河湿地的实地考察及水样采样,并对水体中的N、P、COD、BOD等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证明武河人工湿地对TN、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76%与70%,对P的去除率较低。武河湿地8个采样点的TN平均浓度为26.55 mg/L,TP平均浓度为0.125 mg/L。根据Thomas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标准分析,武河湿地水体的总磷与总氮含量均处于“富”级富营养化程度,所以武河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对污水处理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沼液进出水动态系统,开展沼液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栽培水生蕹菜试验研究,分析沼液净化效果及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在1.1×10-2 m3/m2.d到1.7×10-2m3/m2.d之间沼液净化效果最好, COD、NH4+-N、TP去除率都达到了60%以上,水生蕹菜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绿色食品水生蔬菜(NY/T 1405—2015)标准要求。因此,合理水力负荷下栽培水生蕹菜能够有效净化猪场养殖废水,沼液栽培的水生蕹菜无论作为可食用蔬菜还是青饲料,食用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还可回收沼液中部分氮磷,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联合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湖泊的水体环境日益恶化,一些湖泊甚至出现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利用水生植物联合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具有经济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治理水体富营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置对照组(CK)、水芹菜组(P)、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三个实验组来处理富营养污水。结果表明:水芹菜组(P组)和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组)对总氮(TN)、氨氮(NH4+-N)、CODMn、叶绿素a的去除率均较好,与对照组(CK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水芹菜组(P组)和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组)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5%和76.3%,两者在最终的总氮去除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组)表现出更高的去除效率;水芹菜组(P组)和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组)对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2.8%和62.1%,水芹菜+氮循环细菌组(P+I组)对氨氮的最终去除率明显高于水芹菜组(P组)(p0.05);水芹菜联合氮循环菌在高氮素废水中显示出更高的去除率,但在过高的浓度下去除率也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种植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水质和底泥)影响,测定了TOC、COD、Chl、TN、NH_4~+-N、NO2--N、NO_3~--N、TP、PO_4~(3-)-P等水质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月份鱼腥草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TN、NH_4~+-N显著下降,敞水区Chl显著下降;6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PO_4~(3-)-P显著下降,浮床区NO_3~--N显著下降;7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TP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显著下降;8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N、TP显著下降,浮床区TOC、COD,敞水区Chl显著下降;9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OC显著下降,且浮床区Chl,敞水区COD、TN、NH_4~+-N、NO_3~--N显著下降;10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和敞水区TN显著下降。鱼腥草种植塘6月份TOC、TN、TP显著降低,7、9月份TN显著降低。鱼腥草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COD、TN、TP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