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林下经济产品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应用契约理论设计林下经济产品交易决策模式,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林下经济供应链,为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1个销售商、多个生产者的二级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模型,通过构造市场需求函数,分别计算生产者(林区从事林下经济的职工、群众,简称生产者)和销售商(林区从事林下经济加工、销售的本阜、外阜企业,简称销售商)的期望利润,并对比分析不同交易决策模式下的生产者、销售者利润及系统效率。【结果】1)在分散决策模式下,生产者和销售商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组成有利于自身的生产、销售体系,致使林下经济产品供销系统整体物流成本高、损耗大,销售市场产品价格高,消费者福利低。2)在集中决策的非共享契约模式下,当生产者全部加入供应链时,供应链整体可获得最大利润,供销系统的物流成本降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多产品;但随着提供产品数量增多,容易导致消费市场上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供应链内部采购价格变化,生产者利润得不到保障,生产者的违约自销意愿增加,供应链不稳定。3)在集中决策的共享契约模式下,通过签订共享契约能够保证单个消费者利润水平,减少生产者违约的可能性;但对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和违约行为不能监控,销售商利润易受损害。4)在基于惩罚机制的共享契约模式下,通过设定共享系数约束条件,并设立惩罚机制,可以在保证生产者利润的基础上约束生产者行为,保护销售商利润,实现供应链协调管理,从而达到最初设计目标。【结论】1)基于共享契约供应链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国有林区职工群众林下经济小农思想、家庭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低端产业生产格局。2)签订满足约束条件的共享契约是保障林下经济生产者与销售商互利共赢的有效措施。3)完善细化共享契约能保障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协调发展。基于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第一,提高对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作用的认识,共同协力组建、管理供应链。第二,设计完善的林下经济产品供应链协调管理操作体系,充分发挥供应链作用。第三,建立政府保障机制,通过监督、管理促进供应链健康发展。第四,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避免垄断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长久以来追求永续发展的重点,本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林下生态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林下生态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林下生态产品生产过程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步骤和重点策略,包括系统设计,开发技术,主要功能,应用推广等。通过My SQL数据库,ASP.NET、JQuery等技术,构建与设计了基于Web端和手机端的林下生态产品生产过程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对于林下生态产品从原材料到开始生产再到生产过程直至最后销售的综合管理,提高了林下资源利用效率和林下生态产品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3.
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改进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但由于我国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缺陷,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在分析我国目前主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鲜农产品社区订单式供应链模式,分析了社区订单式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各环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社区订单式供应链由于较少的中间环节、较高的一体化程度以及信息的双向流动等特点能有效地保障生产、流通、销售及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4.
家具产品的质量成本是家具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产品的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已成为家具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产品质量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因素分析入手,寻求控制家具产品质量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下经济是依托林下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林下经济是立体复合经营、绿色循环、高效富民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应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发展模式,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突出产品特色,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组织推动,整合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同时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 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在我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文中总结林下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分析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 从理论层面剖析其经济学和管理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讨论林下经济集约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发展理念、政府服务、典型带动、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推进林下经济集约经营发展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品质量是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入网产品质量是建设坚强电网的重要保障。应从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组建检测机构,开展抽检自检等环节着手,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解除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践行大食物观是新时代国家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满足人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战略理念。林下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复合经营为原则、以产出各类森林食品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食品需求,可以在践行大食物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从经营理念、经营地域、产品类型和产业形态4个方面阐释了林下经济的时代内涵,从关注范围、关注领域、生产空间和生产方式4个方面诠释了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与践行大食物观可以通过理念耦合、资源耦合、目标耦合、结构耦合实现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提出了完善林下经济支撑体系、拓宽食物来源渠道,加强林下产品技术体系、提升食物品质水平,构建林下产品市场体系、提高食物供给能力,转变林下经济发展理念、有效保障食物安全的林下经济发展与践行大食物观协同路径,以期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健康中国和粮食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下经济是农林复合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林改之后增加林地产出、提高林业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笔者在概述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组织形式和做法,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推进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田昕加  王姝雅  赵凤 《林产工业》2023,(2):76-82+87
以黑龙江林产工业企业为例,以成本和环境影响最小、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可持续闭环供应链网络规划模型,结合模型多约束、多维度特点,改进传统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并通过改变模型目标函数权值组合,考察该闭环供应链网络的多目标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模型存在可行解,证明该模型在林产工业可持续闭环供应链多目标决策方面具备有效性。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较快,收敛效果优于传统粒子群算法。通过修改权值得到所有权值组合下的具体生产方案,可以获取准确的成本、环境与社会维度信息。当决策者支付更高的经济成本时,运行方案在环境和社会方面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其变动趋势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改进的算法可以用于供应链网络模型求解。所设计的模型能为企业管理者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原木吊装桥式起重机是林业生产过程中木材堆场的重要起重机械,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评定是原木吊装起重机林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某型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的三维建模,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插件对桥式起重机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桥架结构的应力和位移云图,且仿真结果和一般传统力学解析计算所得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以快速可靠地得到原木吊装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受力变化结果,为快速分析此类林业机械结构,评定结构方案是否合理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茶油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茶油应用范围的拓展、茶油品牌的建设及油茶栽培种植的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9个立地的茶油的14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茶油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基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了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065%,决定第1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感官品质、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决定第2主成分的主要是出油率及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理化品质;决定第4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色泽;2)9个立地茶油的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西坡中坡>南坡下坡>西坡下坡>西坡上坡>南坡中坡>东坡下坡>南坡上坡>东坡中坡>东坡上坡,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与综合品质得分排序间存在差异;3)茶油品质整体表现为西坡优于南坡优于东坡,下坡优于中坡优于上坡。基于上述结果说明立地是影响茶油品质的重要因素,坡向及坡位因子对茶油的综合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减少人行天桥对环境影响的意识逐渐增强,使得现代木结构桥梁广受关注。为分析某胶合木拱桥的稳定性和评价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了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现场静载试验。采用实桥理论计算、现场试验和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桥梁的稳定性和静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况。综合桥梁静载试验效应与校验系数的分析结果,进而对桥梁的结构性能做出评价,为桥梁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胶合木结构人行拱桥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而且较建造同跨径混凝土结构桥梁和钢桥更具经济效益,其建造过程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紧密围绕实现文化在特定现代语境中复苏发展,从而达到对文化再现传承的核心主旨。这一设计方法能有效提取出最具文化基因象征意义的纹饰,应用于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中国梅山文化设计从梅山地区建筑纹饰资源中收集、分析、评价、筛选出最具梅山文化特色的象征纹样,为实现延续梅山文化基因、传承梅山文化的设计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梅山地区4市13县的200余处传统建筑中保存约1 052枚建筑纹饰,梅山文化象征纹样资源丰富。2)梅山地区建筑纹饰蕴含、表现出梅山文化具有的自然生态基因、原始宗教基因、祖先崇拜基因,地域文化特征鲜明。3)梅山地区建筑纹饰包含几何类、花鸟类、宗教类、龙凤类、人物类等五种类型,各类型纹饰枚题材丰富、造型多样。4)梅山建筑中的张五郎纹饰、凤鸟纹饰是最具梅山文化基因代表性的象征纹样,中国梅山文化园设计通过对这两种纹样的应用实现了对梅山文化的再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及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及在大空间尺度上为城市植被景观提升提供指导。以遥感成像技术为基础,通过提取目标区域卫星影像对应的建筑物和植被特征光谱,通过对多年特定光谱进行建模运算,即可得出城市空间拓展与植被覆盖指数之间的关系;以莆田市为例,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建筑指数NDBI和植被指数NDVI对该市2000、2010和2016年的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6年间,莆田市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占比由22.70%增至28.84%,其中前期2000—2010年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增加了2.04%,而后期2010—2016年增加4.10%;植被覆盖指数变差的面积占37.26%,而植被覆盖指数变好的面积占28.87%,大部分退化的植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建筑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建筑指数每提升10%,植被覆盖指数降低0.77~0.86。总体看来,莆田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对植被景观影响较大,且呈现后期大于前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中亚热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磷(P)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选取了地域毗邻、环境(土壤、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处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4种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以及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按0~10、10~20,20~30,30~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季节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比较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TP、AP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TP含量在各季节总体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且LAG与LCQ、LVR(除夏季外)差异显著;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除LAG 0~10 cm土层外,均表现为"夏高冬低(或秋低)型"。2)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季节同一土层AP含量夏、冬季差异较大,而春、秋季较小,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AP含量在各季节的变化不完全随着植被恢复而逐渐增加;但同一土层AP的季节平均含量基本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AP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尽相同。3)土壤TP、AP含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层现存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生物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pH值的差异显著影响土壤TP、AP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结构整体性与耐久性,节省材料,降低造价,提出一种理论上适合工程应用的正交胶合木T梁这一新的构件形式。采用兴安落叶松板材和结构胶,制作了正交T梁、平行T梁(高跨比1/7.6)及矩形梁(高跨比1/9.2)共3组试件,进行静力弯曲承载力试验,对比分析各类构件的应变、挠度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1)3类梁受弯时均为中部顺纹剪切破坏,正交T梁的抗弯承载力比矩形梁提高了33%,比平行T梁低30%;2)基于刚度等效原则,提出了将正交T梁等效为平行T梁,然后采用Rammer抗剪强度公式来计算其弯曲剪切强度的策略;3)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合理、可靠,扩展了Rammer公式的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以东北落叶松为基材,制作了6组(1组未加筋和5组加筋)、每组3根共18根胶合木试验梁,分别对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发生以及发展状况等。同时,根据各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破坏机理及不同配筋率情况下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与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1)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和纯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类似,均呈现受拉脆性破坏、受拉延性破坏和受压延性破坏三种破坏形态;即配筋率小于0.77%时,BFRP筋增强胶合木梁为受拉脆性破坏,配筋率为0.77%~1.51%时,为受拉延性破坏,配筋率大于1.51%时,为受压延性破坏;且前二者破坏均有明显的裂缝发生、发展过程。2)BFRP筋不仅明显改善了胶合木梁的延性性能,还延缓了胶合木梁的受拉脆性破坏时间,大大提高胶合木梁的抗弯刚度,从而充分发挥梁顶受压区胶合木的强度,同时使胶合木梁的承载能力也得到提高。3)当配筋率增大到超筋后,其承载能力不再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羽扇豆醇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果蔬及中草药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癌等药理作用。羽扇豆醇合酶(Lupeolsynthase,LUP)是羽扇豆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前期研究显示,编码该酶的基因在原核和酵母表达体系中均难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产物。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受体,通过超量表达拟南芥羽扇豆醇合酶1(AtLUP1)基因,分析利用植物细胞生产羽扇豆醇的可行性。使用气相色谱GC检测AtLUP1超量表达拟南芥植株中的羽扇豆醇含量,发现48号植株中羽扇豆醇含量为0.9155mg·g^-1,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证明超量表达AtLUP1基因可以在拟南芥中促进羽扇豆醇的合成,为羽扇豆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