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尺寸的样品进行顺纹压缩测试,分析样品尺寸对竹材顺纹压缩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竹材的顺纹压缩模量与竹壁厚度、样品高度、弧度呈正相关关系,顺纹抗压强度与竹壁厚度、样品高度、弧度呈负相关关系。在弹性变形阶段,样品尺寸的增加会提高维管束的组织比量而增大竹材顺纹压缩模量的计算值,在塑性变形阶段,样品尺寸和弧度会导致提前失稳而降低竹材的顺纹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4种典型的材用丛生竹(龙竹Dendrocalamusgiganteus,甜龙竹Dendrocalamusbrandisi,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aceus,油勒竹Bambusalapidea)的维管束密度、纤维比量、密度、含水率、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抗弯强度的检测结果认为:4种竹材之间和同一竹种内径向、弦向和纵向上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结构指标与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认为:纤维比量比维管束密度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更为密切;4种竹材的纤维比量与密度、弦向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呈正比关系,与饱湿含水率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毛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毛竹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纵向变异。通过微细砂纸抛光结合高清扫描的方式获得竹环横切面,采用Image-Pro Plus等图像处理软件采集竹环横切面尺寸及维管束数量、纤维鞘面积等数据,计算竹环中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纤维鞘组织比量。结果表明:以微细砂纸抛光结合高清扫描的方式获得的竹环横切面用于维管束数量、面积计算,准确、可行;同一株毛竹,上部竹节间维管束的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的组织比量大于下部;在同一节间内,维管束的分布密度、纤维鞘的组织比量也随竹环的位置升高而略有增加。毛竹竹环中维管束分布密度和纤维鞘组织比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麻竹、毛竹、小叶龙竹和粉单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竹龄(1~6年生)对竹材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了竹材的结构构造,以期为广东省原竹的合理采伐和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竹龄的增大,竹材的密度、顺纹抗压性能、顺纹抗弯性能、抗冲击性能和径向环刚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然而干缩率变化并不明显。4个竹种中,有竹节的麻竹拥有优异的环刚度性能;毛竹拥有优异的顺纹抗压强度和横纹抗压强度;小叶龙竹拥有优异的顺纹抗压弹性模量和抗冲击性能;粉单竹拥有优异的顺纹抗弯性能。4~6年生小叶龙竹的节间长度虽短,但其直径、壁厚和径厚比略显优势,且其纤维体积分数呈明显的径向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相似文献   

6.
红壳竹人工林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测试了红壳竹人工林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竹龄对红壳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竹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全干缩率随竹龄增加逐渐减少;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竹龄增加而提高,至5-6年生强度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竹午由下至上,含水率、体积全干缩率逐渐减少;维管束密度、基本密度及力学强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材性优异且同样条件下种植的当地鞭生毛竹为参比,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竹材的气干密度为0.617 g/cm~3,小于鞭生竹的气干密度(0.662 g/cm~3);全干密度为0.562 g/cm~3,小于鞭生竹的全干密度(0.607 g/cm~3);气干或全干时,毛竹实生苗的干缩率均小于鞭生竹;除顺纹抗拉强度外,毛竹实生苗的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均低于鞭生竹。因此,毛竹实生苗具有较高的强重比,相比鞭生竹材,具有密度较低、干缩率较小、力学强度性能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木竹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测定,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和当地分布较广的绿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属于长纤维原料,纤维长2.2,4mm,比青皮竹(2.29m)略小,而比绿竹(1.87mm)为大;纤维长宽比达166,较青皮竹和绿竹的相应值147和131均大,其中与绿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壁腔比为3.5;纤维组织比量达48.68%,比青皮竹(50.19%)略小,而比绿竹(45.78%)为大。大木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各指标在竹秆的纵向和径向均有一定变异,主要表现为,纤维壁腔比和纤维组织比量随秆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径向部位,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为竹壁中部较大,而壁腔比则为竹壁外侧较大。竹龄主要对壁腔比产生影响,1年生、3年生大木竹的壁腔比明显大于当年生竹。  相似文献   

9.
结构用慈竹单板层积材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毛竹为材料,采用竹材纤维可控分离技术,在去除竹青和竹黄后,制造竹材单板层积材,并测定板材的性能.结果表明:以去青黄竹材压制单板层积材的性能,高于未处理竹材;慈竹单板层积材的性能高于毛竹;随着密度的增大,30 mm厚慈竹单板层积材的力学强度提高,可达到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和风电叶片材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地竹与毛竹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高地竹(Arundinaria alpina)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竹种资源之一,但其性能以及增值利用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测定了高地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并以毛竹为对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地竹尖削度小,竹壁厚,基本密度低,干缩率较大;弦向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竹高,但顺纹抗压强度、弦向抗弯强度以及顺纹抗剪强度相对毛竹材较低。高地竹在原竹建筑利用和竹质人造板加工利用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现代化发展已经到了环境优先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给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目前竹产业的发展处于困难时期,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充分借鉴林产品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从新竹加工单元和工艺、竹工机械、竹木建筑结构、竹产品的标准与认证、金融推动竹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竹产业的路径,以期推动我国竹产业的升级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践行新理念 提速竹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竹产业发展迅速,产值逐年升高,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等现象依然突出。全面提速竹产业发展,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概述了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撑力度、实现笋产业现代化、实施竹材仓储工程、建设竹标准材市场、优先发展竹编智能工程和竹纤维工程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竹产业的快速、精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的毛竹育种难以获得创新种质,本课题运用60Coγ射线处理毛竹实生种子。2007—2010年在肥西县苗圃开展了苗期试验,并筛选出16个苗期优株;2011—2017年在广德县开展造林试验,以不辐射的竹苗为对照,并对16个优株的6个生长性状指标连续6年进行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优株的优劣性、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生长性状指标在不同优株、不同时期下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6个单项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4.9%;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优株的生长质量,优CK-1、优10gy-17生长性状最优,结果与造林试验中生长表型相近。本研究为毛竹辐射优株的选择提供1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筛选毛竹辐射诱变出优异基因类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植物耐旱能力的评估可以在规划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弹性。文章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响应机制与耐旱习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叶型、叶质、枝茎结构和自然生境4类23种耐旱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济南常见的104种园林木本植物的评估总结出它们的耐旱优先特征,并以此探讨了基于形态特征为主导的耐旱园林植物选择途径,为不同立地科学选择树种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设施栽培条件下笋用绿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问题,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幼笋截梢、成竹截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3种方法对绿竹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笋截梢各个处理株高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笋体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其中180 cm高的幼笋截梢株高矮化率达到56.49%,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69%、12.13%,主枝长度增加8.45%;2)成竹截秆后,各处理切口至下一节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 cm截秆株高矮化率达到61.45%,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07%、41.23%,主枝长度增加4.17%;3)喷施9种浓度梯度甲哌鎓处理与对照组株高无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实践,180 cm的幼笋截梢高生长结束后平均株高为234.70 cm,满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时可消除成竹截秆造成切口上端竹材营养消耗和避免绿竹笋中甲哌鎓药剂残留隐患。  相似文献   

18.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减压提取法从无患子果实中提取总皂苷,通过分光光度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 h和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的得率为15.34%。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无患子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无患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靶标植物红三叶的根系生长,且对红三叶根系的抑制率与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当无患子总皂苷为15.34%时,其除草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0.116 g/L。经薄层色谱化学显色定性分析,初步判断除草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陕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保持理念与黄土高原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的研究对于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榆林市榆溪河生态公园项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严重;植被种类单调,缺乏景观性。针对现状问题,基于水土保持的理念提出蓄水以涵养水源、保土并改良土壤、植物修复生态3种景观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以期通过实际案例探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的景观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