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搞好天水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秦安县种子管理站积极响应,于2010年开展了秦安县冬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的生产特性.[方法]以2009~2011年度北疆冬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1号和对照品种新冬22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冬41号通过3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高产性状突出,平均产量居第1位,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并属中筋优质小麦品种,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冬小麦新品种.[结论]新冬41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研究可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冬29是新疆农四师农科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鲁植79—1为父本于1994年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统选育,于2001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冬小麦北疆片区域试验及北疆片联合生产试验,代号为94348,2005年3月经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冬29。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评价冬小麦新品种庆农9号的丰产、稳产特性,以1999-2002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庆农9号和对照品种(蓝天4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庆农9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静宁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静宁县种子管理站选育的9个冬小麦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新品系静冬0929折合产量最高,为4857.57 kg/hm2,较对照品种静麦3号增产12.30%;静冬0927折合产量次之,为4850.08 kg/hm2,较对照品种静麦3号增产12.13%,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性强、丰产性和落黄性好,推荐参加下年度静宁县或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2.0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8.61%.增产极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七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1.45kg.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3.29%,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09~2010年天津市冬小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客观、准确评价区域试验中冬小麦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探明适合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分析的统计模型.[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2010、2011年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中5个试点、12个新品系的产量结果.[结果]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96;、32.62;和26.8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模型分析,垦冬杂1号和垦冬00(2)号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适合在伊宁、塔城和奇台等地区种植;08/7148在安宁渠点和塔城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同时,GGE双标图对新品系丰产性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趋于一致,相对于AMMI模型能够直观、简单提供新品系的稳定性和适种区域.[结论]GGE双标图法比较适合分析北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掌握今年全县冬小麦品种生长表现,给今年秋播小麦牖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甘谷县种子管理站配合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于6月下旬对全县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繁殖及大田推广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现场观摩和鉴定评估,  相似文献   

9.
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陇东干旱环境下冬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应用近红外仪和种子图像分析系统,对参加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东冬小麦区域试验的陇东地区育成的13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各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度、面积、长宽比、圆度、宽度和厚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0.96,明显大于产量遗传力(0.75)。品质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容重、蛋白质含量、黑胚度、色变度,各性状存在显著地点间和品种间差异。长粒型的大粒冬小麦品种明显具有低容重、高千粒重和高产优势,宽厚粒的大粒冬小麦品种产量、千粒重和容重都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旱地冬小麦优质丰产育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曲靖市进行了长江中上游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通过试验,摸清了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抗逆性、丰产性、生育期等,为曲靖市冬小麦品种布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慨况试验安排在曲靖市农科院宋家河基地,东经103.87°,北纬25.55°,海拔1 910.1 m,粘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肥力均匀,前作水稻。试验地免耕,  相似文献   

11.
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的基础,冬小麦区试工作是每年品种审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品种审定工作已形成一套客观、公正、科学的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筛选出适宜天津市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加速新品种转化,并为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育成冬小麦新品系进行客观评价,并为品种审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各育种单位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品系区域试验点。通过划分小区进行区域试验,客观、公正、科学的鉴定了新育成的旱地冬小麦灵选7号、陇鉴117、普冰297、兰航选271、兰天57、兰天58、灵麦3号、中麦132、陇育1355、陇育1243、庆科麦1号、西农895、陇鉴118等品种在崇信县区域内的抗条锈病、抗白粉病、稳定性、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特征,为新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新品种在崇信县进行示范推广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2J176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冬31号为母本、中优95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晚熟、产量高、品质中强筋,于2016-201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小麦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冬小麦生产试验,2022年8月通过审定,适宜在塔城、伊犁、奇台、乌伊公路沿线等北疆冬麦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2012J17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户选择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西省1997 ~1998 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范围,对水地育种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陇东旱塬区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平凉小麦示范园、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的50个冬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所有品种(系)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品种(系)没有,表现高抗的品种(系)8个,表现中抗的10个。普遍率≤50%的品种(系)有25个,占鉴定材料50%;严重度≤50%的品种(系)29 个 , 占调查品种(系)的58%。在抗病品种(系)中,中抗以上品种(系)大多来自于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旱农所选育的品种,其中陇鉴116、兰天133、兰航选271、西农530四个品种(系)的严重度为0,为高抗品种,可作为冬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广适型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33个试点汇总,28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430.97 kg/667m2,较对照种扬麦158增6.56%,居参试种(系)首位;2008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7个点第一,1点第三,8点全部增产,其中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产量432.82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10%,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482.90 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9.33%,居4个参试种(系)首位.文章简要介绍镇麦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技术、适宜种植区域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8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和2008~2009年大面积示范种植中表现突出,笔者根据国家区域试验的资料和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结果,分析了"镇麦8号"广适、高产、稳产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评价了区试小麦品系产量的丰产性、稳定性,为选育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表明Shukla变异系数法,对2013—2014年度陇中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新品系9589-4、静冬0318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丰产稳产,适应性好,是比较理想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系,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进行试验的同时,可在定西、天水等地开展生产示范,良种良法配套,确定适宜区域,尽快发挥新品系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唐麦8号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中麦9号为母本、唐94鉴3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6 500 kg/hm2。2006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6004号。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抗干热风于一体,适合京、津、唐、廊坊地区及辽宁葫芦岛等地种植,是1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