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产业化谈雨水资源利用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中国(A版)》2004,(24):31-34
雨水资源日益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来源,它的价值越来越被体现出来,国外的雨水产业化进程已经提前于我们.在加入WTO后,中国雨水利用必定要走产业化的路子.本文初步分析了雨水资源直接和间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得出中国目前的雨水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77-182
以哈尔滨市"颐源庭院"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从雨水资源潜力分析、居住区雨水资源直接、间接利用景观途径3个方面详述了居住区景观与雨水资源化的整合设计策略。结果表明:颐源庭院5—10月可回收利用的雨水总量为14023.55m3、总消耗用水量为20129.54 m3,收集回用雨水量能够满足该居住区的部分用水;通过构建"雨水花园"及"花坛雨水收集利用模式",颐源庭院居住区可分别收集道路、绿地雨水资源7786.08 m3,屋顶雨水资源6985.03 m3。在居住区雨水资源化的同时打造出丰富的居住区景观,可为城市居住区雨水资源管理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及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中国许多城市正面临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被推上日程,如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便显得尤为重要。英美澳3国雨水管理措施已基本完善并初见成效。文中介绍美英澳3国的雨水管理措施,分析雨水管理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产生的原因及地域性差异,例举部分雨水管理措施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牡丹、芍药资源与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世界花卉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加入 WTO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提出通过迁地保护中心的建立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通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牡丹、芍药新品系与发展产业化生产相配套的技术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网络的完善来为牡丹、芍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来保证牡丹、芍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雨水是城市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水资源,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作者介绍了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利用、储存利用、雨水的综合利用等利用途径;提出了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美锋 《吉林林业科技》2005,34(5):13-15,41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中国花卉业的发展方向是着力开发有中国传统的花卉资源,加强野生花卉引种驯化,推动中国传统名花迈向产业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兰州市水资源匮乏和供需矛盾,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进一步推行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屋面、庭院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及蓄雨罐中的雨水水质进行不同时间段化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历程,浓度有所下降;同一场降雨屋面雨水径流水质最好,其次为混凝土路面径流,二者均可直接用于绿地浇灌,沥青路面雨水径流各阶段固体悬浮物(SS)浓度较高,对园林植物危害较大,不宜直接回用。同时,提出了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初步建议,为兰州市园林绿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水资源污染以及不合理建设引起的雨水资源浪费,造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我国近50%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雨水是天然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是大势所趋。一般情况下,雨水的水质与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城市的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介绍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了雨水资源化收集处理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对我国一些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收集利用是使有限的降雨资源再分配,达到集水、节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目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总结我国目前雨水收集的主要模式为集雨节灌工程和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对集雨节灌工程的主体设计思路、沟垄微型集雨技术的沟垄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不同集雨模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现状,从干旱山地造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今后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和安全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水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将雨水收集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揭示了校园景观与雨水收集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与利用途径,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为例,基于绿色校园、生态建设的理念下对校园雨水收集现状进行了研究,计算了校园雨水量,探讨了适用于校园雨水收集系统,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雨水收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使雨水通过渗、净、蓄、排的方式得到利用。并以怀化市麻阳锦江中学校园景观结合各区域不同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进行了相关设计,以达到资源的持续使用并与文化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利用雨水及防洪减灾的花园形式。阐述了雨水花园的概念及其在许昌市的概况,从雨水花园的选址、内部结构、植物选择、日常养护等方面对雨水花园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许昌及中国的现状,就雨水花园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杏资源和产业化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和国内外银杏科技信息及动态,对中国银杏资源和银杏产业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下,人们的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推动着文化产品生产提质增效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从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对文化资源及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内涵、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与开发潜力评价、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以及新时代下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机制、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的效益评估与效果监测以及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路径创新等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板栗科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板栗科研、主产、推广、开发利用的现状,结合国内板栗品种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板栗走产业化经营的措施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秦贺兰 《北京园林》2005,21(2):20-24
国兰是中国传统名花,在洋兰日益盛行的今天,国兰研究及产业化现状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本文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等几方面对国兰近10年的发展进行综述,并对如何提高国兰产业化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云南省山地村镇布局形态各异且较为集中,多数按照垂直梯度空间布局的山地村镇规划特点。分析规划中雨水资源利用与景观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雨水收集、净化、利用与景观营造的相关技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鹅掌楸属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鹅掌楸属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极强,生态效益明显的基础性种质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中国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开发利用鹅掌楸属优良种质资源,极大促进了鹅掌楸属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建设,促进鹅掌楸产业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板栗科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板栗科研、主产、推广、开发利用的现状,结合国内板栗品种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板栗走产业化经营的措施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