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1年,江西省九江县在“稳定粮食,大上棉花”战略思想指导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个战略思想是对的,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全县植棉面积由1990年的5973 ha扩大到9300 ha,皮棉总产达12.5 kt,比1990年增长43%。全县呈现出老棉区高产更高产、新棉区当年夺丰收的景象,皮棉产量1500 kg/ha的乡、1875 kg/ha的村、2250 kg/ha的户之高产典型成批涌现,许多农户发自内心地说:“种好棉花,确实能富县、富乡、富民,这一着棋,把农村经济搞活了。”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永修县艾城乡鹊湖村位于修河西岸,是个老棉区。1991年植棉99 ha,其中水改旱52.4 ha,占原有水田面积的72%。在科学植棉的基础上,特别狠抓了新技术应用,于棉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全面实行化学调控,促使了全村棉花平衡高产,皮棉平均单产达1875 kg/ha,高的达2525 kg/ha,一举跃为市、县有名的植棉高产村。该村全程化学调控法是从苗床育苗开始,一直到吐絮期,均用助壮素或矮壮素等化学激素调节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  相似文献   

3.
1991年江西省都昌县在水改旱棉花上大面积使用助壮素,取得了明显效果。该县北山乡松(林山)村6.6ha水改旱棉花高产配套技术示范点,普遍在棉花全生育期使用助壮素3~4次,皮棉产量达2302.5kg/ha。现将助壮素在水改旱棉花上的效应及使用技术综述如下。 1 助壮素对棉花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1 开发背景如东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6.6kha。1979年全面推广塑膜温床育苗移栽技术以后,皮棉单产有了较大提高,由1978年的825kg/ha 上升到1983年的937 kg/ha。从1984年开始,我县又对棉花传统的施肥习惯  相似文献   

5.
高安县石脑乡1991年用高产水稻田改种棉花面积242.7ha(3640亩),占全乡棉花总面积的20.1%。这样大面积的水改旱植棉在该乡以前没有过。能不能夺得高产丰收,不但关系到棉农的经济效益问题,而且关系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办1991年在大面积水改旱植棉高产栽培技术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夺得了全乡水改旱棉花的高产丰收。全  相似文献   

6.
夺取棉花高产,必须确定总的战略方针,明确主攻方向,有的放矢地采取一系列战术措施,才能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的目标。关于高产途径,目前有两种提法:一是要高产就要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力争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实现三桃齐结。二是要高产就要在有利开花结铃期间,做到集中开花、集中结桃、集中吐絮,实现三桃齐结。现围绕我县纯棉花高产途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我县棉花产量不稳的原因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是由每亩总桃数、  相似文献   

7.
查楷 《江西棉花》1989,(2):24-25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和棉、油两熟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我县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多年生产实践,大面积推广已获得成功。为夺取棉油双高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增产的作用。我县自1982年以来,移栽棉花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达11万亩。移栽棉花普遍表现增产,据调查,其中效益显著,增产幅度大的地块约占移栽面积的60%以上,增产幅度在20—40%的有30%左右的移栽面积,增产幅度在5—15%左右的只有10%左右的移栽面积,与直播棉花产量相等或略有减产。为什么移栽棉花比直播棉花高产呢?主要是移栽棉花有不同的生育特(?),移栽棉花表现  相似文献   

8.
我县八万亩棉花,其中平原一万亩、山区二万亩、丘陵五万亩左右。过去部份棉花苗期迟发,后期早衰,所以产量不高。一九七九年棉花后劲虽然较足,但忽视了后期防虫,预计每亩少收十斤皮棉;一九八○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棉地因发黄叶枯死病和受红蜘蛛为害而早衰,这类棉地,每亩要少收二、三十斤皮棉。从多年的经验教训得出结论,要棉花高产,就要添后劲,防早衰,增结秋桃。(一)象我县这样的棉区能不能够增结秋桃夺高产?我们认为是能够的。首先,我县过去很多高产典型之所以增产,就是因为增结了秋桃。1、一九八○年,湓城公社庆丰大队第十生产队水改旱的棉花,分为后劲足、后劲一般和早衰的三种类型,经过检查测定,秋  相似文献   

9.
我县以产粮为主,当然也有着植棉的悠久历史,1992年县委县政府为搞活农村经济,决定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水改旱”发展棉花。当年拿出水田植棉12kha,集中分布在4个接壤乡镇。首次水改旱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总产148.6万 kg,平均1235kg/ha,  相似文献   

10.
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十一生产队曹义恩全家五口,夫妻二人劳动,1982年承包旱地3亩,计划植棉面积2.85亩,除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外,自留地还扩种0.05亩,实种棉花面积3.05亩,卖入国库皮棉976.7斤,平均亩产达320.2斤,夺得了全县棉花高产冠军。经过县、社实地调查,反复核实无讹。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综述如下: 一、树雄心,狠抓高产基础 1981年万户大队曹家村还是小段包工集体经营,由于生产条件较好(旱涝保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县的一大优势,全县棉花收入历年占农业总收入的60%左右,居国民经济的首位,占种植业收入的2/3以上。我县是江西最大的集中产棉县。不但植棉面积大,而且单产高,总产多。1984年以来棉花一直稳定在15.2万亩左右,单产均在90kg以上。1987年单产一举突破100 kg,总产量达15330 t,占全省棉花总产量的25.9%。1988年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下,仍然获得较好的收成,总产皮棉9162t。我县棉花自1984年以来,虽然乡、村、组、户都有所增产,有的增产幅度较大,但是在全县范围内棉花产量依然存在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是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取高产丰收的3要素。设计本研究是为了探讨滨海涂地地膜棉花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分配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的氮磷钾合理用量和配比。1987年在浙江慈溪市五洞闸乡滨海涂地棉田中进行了本试验,采用3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参试因子的氮磷钾用量水平分别为:N——0、66.5 kg/ha、111.9 kg/ha、187.5 kg/ha;P_2O_5——0、53.3 kg/ha、89.6 kg/ha、150.0 kg/ha;K_2O——0、53.3 kg/ha、89.6 kg/ha、150.0 kg/ba。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供氮能力较差,供钾能力较强,供磷能力中等。②不施氮处理经济系数最高而产量最低;最高施氮处理虽干物质积累较多,但因经济系数较低而表现产量不高。③磷或钾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氮素供应量的制约而表现为不规则。④氮肥的增产作用是直接的,而磷钾肥则是通过增强营养体的生理功能间接地表现增产。⑤在不施有机肥或偏施氮肥情况下,必须强调钾肥的施用。⑥虽然土壤有一定的供肥能力,但增施适量氮磷钾可激发土壤的供肥能力。因此,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皮棉产量要求来确定氮磷钾的绝对施用量和配比,本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14.
棉花生育期长,而我县无霜期短,只有中下部内围棉铃才能正常成熟,要解决棉花高产与无霜期短这对矛盾,其主要途径就是实行矮化栽培,“以密取胜”。矮化密植栽培,群体动态结构合理,能充分挖掘增产潜  相似文献   

15.
我所位于九江市西郊赛城湖畔,属全民事业科研单位。主要任务是进行棉花科学研究。所下属示范良种场有中试耕地200ha,承担原种繁育、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及生产任务,常年计划植棉134ha。过去由于劳平土地负担重(0.5ha),在棉花生产管理上较粗  相似文献   

16.
柯兴盛  张近光 《江西棉花》1992,(1):35-35,45
赣棉6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培育出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病等特点,苗期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抗病力;主茎粗壮,根系发达;结铃性强,有效结铃期长。如果栽培管理得当,皮棉单产可达2250 kg/ha(亩产150 kg)以上,该品种可作为我省及南方棉区的接班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县各级党政、领导组织棉区广大棉农,一九八三年在百年未有的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不畏难、不怕苦、不动摇,棉花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据十一月三日统计:全县共水淹棉地20,000亩,淹死后改种面积17,400亩,实收面积尚有82600亩,预计总产皮棉可达80000担,平均单产96.9斤。与灾害小于八三年的七三年比较,总产增长24%,单产提高27斤,是我县植棉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在今年大灾多灾情况下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县100斤以上的公社三个,120斤以上的大队26个,150斤以上的生产队217个,200斤以上的户达2244户。  相似文献   

18.
泅棉2号即泅阳835,是泗阳棉花原种场从泗阳437×虽西哥910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1981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早熟、优质、高产。1982~1983年,连续两年参加我县组织的棉花品比试验,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是一个增产潜力较大的棉花新品种。1984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粮棉油瓜菜间套作的合理组合和田间结耕,找出高产高质高效的种植方式,1936~1987年我县进行了以棉花为主产品的多熟制间套作试验。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一种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技术性较强的作物。一般皮棉单产500kg/ha以上,每公顷需生产用工750个左右,每个生产用工可创产值16元左右。近年来,随着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棉花布局的集中,重点产棉区人平棉花种植面积达667m~2(1亩)以上,对地多劳少的棉农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种植面积的落实,影响了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土地利用率。根据棉花生长的无限性和生长株型的可塑性特点,近年来,我们对棉花省力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江西省高安县石脑乡闻村壕上村小组,1991年全村植棉18.7 ha,采用省力栽培技术,皮棉单产平均为2025 kg/ha。石脑乡望城村郑春根全家2个劳力植棉0.802ha。采用棉花省力栽培技术,1991年共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