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浸螺杀对鲤鱼、草鱼和白鲢三种鱼的生长影响试验表明,0.32ppm的浸螺杀使用浓度对鱼类生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浸螺杀”对鲤鱼生化和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浸螺杀”对鲤鱼AKP和ChE无明显影响,在浓度高于1.12ppm时,使SGPT酶活力增高。对Hb有一定影响,表现出随浓度升高而影响增大。浓度3.81ppm对RBC和WBC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合成洗涤剂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隆线溞、白鲢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鲤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和鲤鱼仔鱼的急性中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LAS 对以上几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隆线溞48小时 LC_(50)为5.26毫克/升,白鲢幼鱼96小时 LC_(50)为2.16毫克/升,鲤鱼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 LAS 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浓度组推迟了孵出时间。因此初步说明 LAS 对溞和鱼类是属低毒物质。本文还用加佳、白佳两种洗衣粉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刘丽 《水生态学杂志》2012,33(4):124-127
进行了百草枯(paraquat)对尖膀胱螺(Physa acuta)成体及其胚胎各发育期(囊胚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和仔螺孵化期)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尖膀胱螺成体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2.53 mg/L和1.41 mg/L;对其胚胎各个时期72 h LC50分别为2.63、2.45、2.07、1.53 mg/L;96 h LC50分别为1.63、1.41、1.25、0.60 mg/L.百草枯对尖膀胱螺成体及其胚胎各发育期均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胚胎比成体敏感,对胚胎各发育期的毒性也不同;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胚胎敏感性逐渐增强.研究表明,当百草枯进入水生态系统时,有可能对尖膀胱螺及其种群稳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4月联合发出《关于继续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说,经国务院批准,在2000年底以前,继续保留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鱼种(苗)有鳟鱼苗、鳗鱼苗、鲤鱼苗、其他鱼苗及其卵或受精卵或发眼卵、龙虾种苗、大螯虾种苗、小虾对虾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为20±1℃的条件下,研究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鳊鱼和白鲢的毒性效应,以期为该药物在渔病防治中的使用提供用药的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鲤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49.55 mg/L、78.76 mg/L、66.09 mg/L;安全浓度为6.61 mg/L。对鳊鱼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69.41 mg/L、94.54 mg/L、40.63 mg/L;安全浓度为4.06 mg/L。对白鲢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1.37 mg/L、69.09 mg/L、48.71 mg/L,安全浓度为4.87 mg/L。  相似文献   

7.
溴氰菊酯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农药澳氰菊酯对鲤、鲢和饵料生物大型(?)96hLc_(?)为0.0003ppm;对草鱼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浓度为0.01ppm。浓度0.00003ppm分别对鲤和鲢的生长及鲤鱼AKP,SGPT、Che、Hb、RBC等生化指标及微核出现率等遗传学指标均无明显毒性效应,该浓度可供制定渔业水质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外简讯     
甲基睾酮可抑制鲤鱼性腺发育本文讨论了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抑制鲤鱼性腺发育,以促进其生长的效果。试验分对照、300ppm 处理、400ppm 处理三组进行,17α—MT 混在饵料中投喂。激素处理从一日龄幼苗开始至第三十天结束,然后用正常饵料(无激素饵料)喂养365天。结果表明.三种处理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3.3%、83.3%、95.0%;投喂激素饵料的鲤鱼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B115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报道了枯草芽孢杆菌(Baclllus subtllls)B115株对鲫鱼、淡水青虾的急性毒性及对小白鼠的30天喂养试验,枯草芽孢杆菌B115株对鲫鱼的96hLD_(50)>4000ppm,对淡水青虾的96hLD_(50)为1350ppm;以5×10~(10)、1×10~(10)和0.5×10~(10)分别口灌和拌饵投喂小白鼠30天,小白鼠的体表外观、运动能力及内脏器官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115株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10.
镉对蚤状溞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金属镉对蚤状(氵蚤)96小时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镉浓度越高,暴露其间时间越长,蚤状(氵蚤)的活动、蜕皮时间、蜕皮次数以及生长所受影响越大。镉对蚤状(氵蚤)24、48、72、96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8ppm、0.39ppm、0.21ppm、0.16ppm。用半数致死浓度估算水体Cd~(2+)对蚤状(氵蚤)的安全浓度为0.0016ppm。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等级外废弃烤烟叶对5种常见一龄淡水鱼类的急性毒性,为养殖户提供一个参考的使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2℃时,24.2 g鳙鱼的96 h LC_(50)为42.51 g/m~3,安全浓度为4.3 g/m~3;27.6 g鲢鱼的96 h LC_(50)为43.47 g/m~3,安全浓度为4.3 g/m~3;25.3 g鲫鱼的96 h LC_(50)为104.23 g/m~3,安全浓度为10.4 g/m~3;28.5 g草鱼的96 h LC_(50)为111.78 g/m~3,安全浓度为11.2 g/m~3;28 g鲤鱼的96 h LC_(50)为145.8 g/m~3,安全浓度为14.6 g/m~3。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上-下法和改进寇氏法分别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吡虫啉(imidacloprid)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尖膀胱螺(Physa acuta)的急性毒性,用上-下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对尖膀胱螺的48 h LC50分别为2.581、10.030、0.104 mg/L.用改进寇氏法获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对尖膀胱螺的24 h LC5o分别为4.447、12.676、0.110mg/L;48 h LC50分别为2.252、9.789、0.096 mg/L;72 h LC50分别为2.113、8.818、0.056 mg/L;96 h LC50分别为1.643、7.959、0.03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64、0.796、0.003 mg/L.结果表明,用上-下法与改进寇氏法所获得的LC50基本接近.尖膀胱螺对3种杀虫剂都非常敏感,含微量杀虫剂的水体均会对其生存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平均体重为(48.2±0.46)g的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5%、0.10%、0.15%)的木聚糖酶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0尾鲤鱼.饲喂62 d后测定鲤鱼增重率和消化率,结果表明:0.05%、0.10%、0.15%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47%(P<0.01)、28.29%(P<0.01)和18.98%(P<0.01);干物质消化吸收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1%(P<0.01)、15.24%(P<0.01)和13.97%(P<0.01);总糖消化吸收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0%(P>0.05)、14.15%(P<0.01)和13.48%(P<0.01).因此,本研究认为,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小麦基础饲料消化吸收率,促进鲤鱼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尖膀胱螺作为试验动物,研究毒死蜱对尖膀胱螺抗氧化系统、乙酰胆碱酯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通过预试验获得尖膀胱螺72 h LC50为243 μg/L,推算的安全浓度为16 μg/L,正式试验以16和121.5 μg/L浓度组分别暴露尖膀胱螺96 h.在第24、48和96 h分别取材,测定尖膀胱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推算的安全浓度(16 μg/L)暴露后,尖膀胱螺体内MDA含量和NOS活性在各时间段变化均不明显,而SOD和AChE活性在96 h被抑制;在高浓度组(121.5 μg/L),尖膀胱螺SOD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又有所回升的趋势,MDA水平持续上升,NOS水平被显著性诱导,AChE活性则被显著性抑制,且在48 h时抑制作用最强.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尖膀胱螺抗氧化系统和神经中枢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提示尖膀胱螺可作为毒死蜱毒理学试验模型动物,同时MDA和AChE可作为毒死蜱毒性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鲂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  潘炯华 《淡水渔业》1993,23(3):22-24
单独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和HcG对2~+—4~+龄鲂亲鱼进行8批人工催产,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获得受精卵;产卵率和受精率分别为50—100%和80—90%,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有水霉感染故得苗率均比较低,只有6.3—13.9%,鱼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达64.5—76.2%,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可超过96%。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对Ⅰ~Ⅱ期梭子蟹稚蟹(平均体长0.2~0.3 cm)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6.2~27.8℃下,6种渔用药物对梭子蟹Ⅰ~Ⅱ期稚蟹的96小时半致死浓度(96hLC_(50))分别为硫酸铜1.4mg/L、纤虫清2.5 mg/L、清苔净16mg/L、二氧化氯3.7mg/L、强力杀菌消毒剂4.2mg/L、二溴海因36.8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硫酸铜0.47mg/L、纤虫清0.62mg/L、清苔净4.1 mg/L、强力杀菌消毒剂1.1 mg/L、二氧化氯1.1 mg/L、二溴海因13 mg/L。梭子蟹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硫酸铜>纤虫清>二氧化氯>强力杀菌消毒剂>二溴海因>清苔净。其中硫酸铜、纤虫清的安全浓度相对较低,在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虹鳟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螺蛳碾碎机     
《渔业现代化》1979,(2):35-36
用途:碾碎螺蛳、蚬子、增加青、鲤鱼种之食欲,促进其生长为主要渔机之一。  相似文献   

19.
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食,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国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苗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鱼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目前鲤鱼人工繁殖正在东北各地区迅速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鲤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影响东北…  相似文献   

20.
在河南河北等广大内陆地区,池塘养鱼近几年还主要以主养鲤鱼为主并搭配少量花白鲢。养殖用鲤鱼种也大多是自繁自用,因此鲤鱼苗繁殖好坏直接影响鲤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近年来新乡市关堤渔场采用网箱进行人工鲤鱼繁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三月初选择发育较好的雌雄亲鱼,注射HCG或LRH~A(剂量HCG雌 500单位/公斤鱼,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后雌雄分池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