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洱海流域2697个耕地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全流域耕地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丰富,钾素较为缺乏,而磷素分布不平衡,硼严重缺乏,硫、镁和锰部分缺乏,酸化土壤面积大。针对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利用和管理对策及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减少洱海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实现对该区域植烟土壤肥力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可视化的目标,进而为洱海流域烟田养分分区管理、平衡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区96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探究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区域分布格局,并采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11—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为7.3、59.6 g·kg-1、3.5 g·kg-1、54.4 mg·kg-1、192.0 mg·kg-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丰缺等级处于中上等级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5.2%、93.8%、94.5%及78.8%,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植烟土壤肥力处于I—V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4%、25.0%、40.3%、23.3%、3.0%。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偏碱性,pH值呈现出洱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现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有效磷含量高值区以斑块状分布在洱海北部、东部和西部;速效钾含量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结论】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肥力较高,III级及以上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同时,洱海北部和西部植烟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3大营养元素,是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同时也是作物吸收利用最多的养分,分析耕地养分平衡状况和土壤养分消失原因,是判断土壤养分水平的发展趋向的根本依据,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指标,同时也能作为指导农作物施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要的依据。基于这些原因,于2008年以来对石林县地域开展了耕地养分平衡调查。  相似文献   

4.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及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山东农业科学》2011,(3):73-75,78
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县市区农业生态系统氮、磷、钾三要素输入、输出结构及其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域养分处于亏缺状态,氮、磷、钾分别亏缺52.551、0.89、55.74 kg/hm2。为提高本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应重视有机肥的投入,调整施用化肥的氮、磷、钾比例,特别要加大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在海口市美兰区5个乡镇场共采集有效土壤样品2414份,测定了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方案,系统评价了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口市美兰区土壤酸性较强,pH为5.21,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缺乏;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海口市美兰区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不均衡主要与环境气候、成土母质和人为施肥不平衡关系密切。因此,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平衡施肥,切记要稳氮、补钾和减磷,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美兰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口市美兰区5个乡镇场共采集有效土壤样品2414份,测定了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方案,系统评价了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口市美兰区土壤酸性较强,pH为5.21,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缺乏;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来看海口市美兰区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不均衡主要与环境气候、成土母质和人为施肥不平衡关系密切。因此,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平衡施肥,切记要稳氮、补钾和减磷,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焦作市粮作区74个地力监测点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和植物营养学原理应用,强调了耕地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及锌、硼、铝等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土壤养分含量分布频率分析各县市养分情况的统计,讲述了耕地养分的区域性不平衡问题,土壤养分偏低地块仍然大量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培肥建议.通过耕地养分投入与产出平衡性统计方法讲述了耕地中氮养分的过剩问题.磷钾养分夏、秋季不平衡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8.
晋中市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晋中市有代表性的高山、丘陵平川耕地类型土壤的11个土属、38个土种的140个定位点,研究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晋中市不同土属耕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呈现平稳上升趋势,速效钾有略微下降,在农业生产中要适当补施钾肥;(2)有机质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有机肥的使用;(3)不同土属土壤养分性质不同,洪冲积潮土综合养分高,黄土质褐土性土有机质最为稳定,红黄土质褐土性土含速效钾比较高,在农业生产中,要根据不同土质平衡施肥,合理安排轮作倒茬;(4)农业耕作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逐渐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全氮、速效磷在人为影响下,土壤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方法对各土壤养分采样点进行插值和运算,最终生成耕地土壤养分图,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从土壤养分含量来看,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则处于较丰富水平;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南部高于北部,有效磷在清水河流域含量较高,速效钾西部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探索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法和机制.运用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05-2011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财政专项补贴项目土壤理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农业师22个主要耕作土壤类型耕层土壤肥力水平表现为有机质3级、全氮2级、碱解氮3级、有效磷4级、速效钾3级、pH值中偏碱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质下降幅度较小,速效钾下降幅度较大(31.66%);碱解氮、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172.25%);pH值变化不大.根据兵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演变特点,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建议采取“调控氮素、稳定磷素、补充钾素”的施肥策略,同时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科学有效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持续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5,(1):94-95
通过对盘县耕地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对作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级划分,经对比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土壤养分变化提出土地施肥建议,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陕西省彬县耕地土壤的养分和质量,为配方施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走访调查,采集冬小麦和夏玉米耕地土样,测定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建立冬小麦和夏玉米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分析土壤养分丰缺现状及各养分分布情况。[结果]对冬小麦、夏玉米地块而言,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水平分布均以低水平为主,速效钾含量水平分布则以高水平为主。[结论]彬县农田主要养分限制因子是氮和磷,因此今后应加强氮、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变化规律及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4个国家级、12个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7 a(1998-2004)监测,福建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为: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碱解氮均有下降,水田土壤速效钾下降,旱地速效钾微升,所有升降都未达显著程度。通过对监测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及养分平衡分析,认为农田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并提出今后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2009-2010年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广灵县平川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处于中等缺乏水平,有效磷处于缺乏水平。相对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氮、磷、钾(变化),根据分析提出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平衡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肥西县2007-2009年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西耕地土壤各养分指标大多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磷处于中等及较丰水平;相对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氮、磷、钾三元素有效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磷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2015年镇江各辖市(区)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地块土壤养分及补充耕地地力等级来看,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较为缺乏,速效磷、钾含量中等,缓效钾含量丰富;新增耕地较难实现质量平衡,建议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科学用地,加强地力跟踪监测和管理,以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8~2017年日照市耕地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全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化趋势相似,呈逐渐上升趋势,2017年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0.5 mg/kg、127.7 mg/kg,各区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东港区含量最高,五莲县含量最低;土壤全氮总体变化不大,小于0.75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近两年明显上升,0.75~1.00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下降。从2017年全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级情况看,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含量集中在中高水平。总体来看,日照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向好,但全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硫、有效硅和有效硼含量偏低,这需要引起一定重视,要在农业生产中注意平衡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9):16-17
为潼关县项目区新增耕地水稻科学施肥提供参考,对项目区新增耕地土壤采样,检测土样主要养分含量,按照养分平衡施肥法,确定水稻氮、磷、钾等肥料的合理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肥方法。结果表明:项目区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低,0~20厘米耕层土壤供氮量为0.87公斤/亩,供磷量为2.8公斤/亩,供钾量为6.1公斤/亩;当水稻目标产量设定为500公斤/亩时,需施氮(N)21.09~31.80公斤/亩、磷(P2O5)8.80~12.80公斤/亩、钾(K_2O)24.15~29.0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9.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 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 kgN·hm-2和1472.7 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桐城市耕地主要养分状况,提升耕地潜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将桐城市2008年与2010年两期耕地采样点pH(酸碱度)和主要养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桐城市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5.3,平均属于酸性土壤;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5.1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值为10.8m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94.9m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2008年至2018年间,桐城市耕地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降低6.2g/kg,土壤pH少量提升,平均提高0.2个单位,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上升趋势,平均值分别提高2.6mg/kg、15.0mg/kg,需加强耕地土壤培肥,提高养分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