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一余弦旋转曲面在数控加工中的宏程序应用,针对宏指令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详细介绍了采用宏程序编程法在编制非圆弧曲面零件中的分析方法及思路,为解决复杂曲线、曲面的宏程序编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数控车床在车削斜椭圆轮廓时,常用的加工指令难以完成曲面加工,必须采用宏程序编程。通过旋转转换方程确定斜椭圆的参数方程,编制出(包含宏程序)实际加工程序。文章以FANUC0i-mateTC数控系统为例,介绍宏程序在斜椭圆车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数控车削加工中,应用宏程序编程,从而完成工件的轮廓或曲面加工是数控系统加工的一个基础功能和重要方法,也是数控加工生产和数控技能竞赛的重要技术知识。本文以华中世纪星HNC-21T型数控车削系统为平台,介绍椭圆宏程序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研究宏程序编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实际加工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凹椭圆为例,介绍宏程序嵌套的编程方法,探讨宏程序嵌套在数控车床加工中的应用,扩展了数控车床的加工范围,为同类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个编程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软件编程时代的到来,手工编程逐渐被取代,但宏程序以其灵活多变性,成为数控编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宏程序特点及其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以数控车中的非成型刀加工锯齿螺纹为例,详细探讨了粗加工和精加工宏程序的编制思路,旨在为此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数控加工中常常会遇到形状比较复杂的工件。用普通指令编程,程序会非常繁琐,而常利用数控系统中的一些特殊功能指令编写程序,可达到简化程序,提高编程效率的目的。介绍了FANUC oi系统宏程序概念、特点及宏程序在数控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史红杰 《湖南农机》2011,38(3):94-95
结合一抛物线回转型腔展开工艺分析,根据零件特点构建几何模型,编制其宏程序,并进行刀轨模拟检验,文章总结出曲面型腔或凸台加工中宏编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使用宏程序进行数控车床加工的经验,详细阐述了宏程序编程的一般步骤,且用实例说明了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典型零件的宏程序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雷刚 《湖南农机》2012,(9):50-51
在数控加工编程中,数控加工程序对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加工表面,在数控编程中采用宏程序编程不仅可以简化编程、应用灵活,而且能够实现普通编程难以实现的功能,文章进行了探讨数控编程中宏程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宏程序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宏程序的定义和特点,并从宏程序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关系的表达、加工刀具的选择等方面人手,以曲线轮廓和曲面为实例,简述了宏程序的编写方法,以便读者能较容易地掌握宏程序的编写技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U型节流阀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节流槽深度对节流阀内部油液压力场、速度场及空化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道内压力较大区域位于上游流道,压力较小区域位于下游流道;U型节流槽是压力及速度突变区,在节流槽出口处出现压力骤降并在节流阀口处形成高速射流;在相同工况下,随着节流槽深度的增加,槽内流量增多,迫使油液急速流过节流口,从而造成射流方向发生改变,且高速射流的角度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但是油液最大流速逐渐增大.节流槽出口靠近阀腔壁面处产生空化,且随着槽口深度加深时,节流槽内部压力恢复变慢,空化区域的面积逐渐增大,且径向截面空化较强的区域逐渐向节流槽中心扩展.因此,合理地控制U形节流槽的深度或增加节流槽内部阻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空化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果园喷雾小车的喷雾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空间和平面两种试验方案,通过改变小车油门和试验面与喷嘴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小车行车速度和喷雾距离,并利用MATLAB和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试验效果图。试验结果表明,喷雾距离是影响喷雾均匀性的首要条件,喷雾速度影响不显著。当距离在1.5m左右时,均匀性不高,但是药物沉积量高;当距离在1.8m左右时,均匀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N总线的粮食数量测量系统节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时测量粮仓中储粮数量的需求,在粮仓底面及侧壁排布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强值拟合出粮食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C51和SJA1000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测量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完成了节点的硬件平台设计和通信软件的开发。经过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完全可以测量粮仓中的储粮数量,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为实现粮食数量的实时监控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联合收割机可靠性评估过程中对使用故障数据单一化处理和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方法对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了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故障机制处理方法更科学和准确,引入故障特征属性和故障信息序列等分析处理方法对其故障数据进行分类化处理。由于不同故障对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本文将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进行等级化处理,赋予相应权重并加入到故障数据预处理的计算中。通过改进的竞争威布尔可靠性评估模型的数学方法与计算公式得出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模糊聚类分析,结合自助抽样法(bootstrap)对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确定出模型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以此得到联合收割机的可靠度函数和平均无故障时间。最后,通过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的算例结果与单威布尔模型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针对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基于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更符合联合收割机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对比之前联合收割机可靠性计算方法,该法避免了难度大、单一化、工作量大的故障机制探测及分析工作,更具有实际性、准确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以带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CFD与FSI方法分析其泵工况下转子的振动特性,对3种开度即小开度9.8°、最优开度17.5°和大开度24.8°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将额定工况下的流场结果导入转子结构实现单向流固耦合,对带预应力的转子模型进行形变与等效应力分析.此外,还计算了转轮的干湿模态,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转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开度对应的预应力下转轮形变与等效应力分布规律相似,转轮形变主要发生在上冠低压侧.按ND(节径数)在转轮圆周方向划分振动扇区描述振型规律时发现,各扇区内转轮上冠、下环低压侧的振幅较大.湿模态下水介质对转轮振型影响不大,但会明显降低转轮的振幅.预应力对转轮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在湿模态下,转轮固有频率会显著下降,这表明分析结构振动特性时应充分考虑水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平动型油菜开沟器刀刃形状对降阻的影响——基于LS-dy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沟器是油菜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影响着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和油菜出芽率。为了改善开沟器的入土性能和减小开沟器工作阻力,本文运用LS-dyna软件对小型手扶式油菜播种机的开沟器切削土壤进行了仿真,并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刀刃形状开沟器的工作阻力。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和约束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开沟器以0.8 5 m/s前进时,锐角式开沟器的工作阻力小于钝角式开沟器;刀刃为曲线的锐角式开沟器的工作阻力小于刀刃为直线的锐角式开沟器;刀刃为凹曲线的锐角式开沟器的工作阻力小于刀刃为凸曲线的锐角式开沟器;刀刃为曲—曲组合式的开沟器在运行平稳后的工作阻力比刀刃为单一式的开沟器运行平稳后的工作阻力小。  相似文献   

17.
涉及一种采用刚性传动和前后驱动的多功能作业机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的方法着重讨论了作业机进行旋耕作业时的工作性能。提出采用刚性传动可以降低作业机重心,提高传动效率;采用前后驱动作业方式有利于提高作业机的小时生产率及耕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果园作业机械适应性差、配套动力小、地隙高、转弯半径大、通过性差等问题,结合果园栽培模式和农艺等要求,设计了一种果园多功能动力底盘。对果园多功能动力底盘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设计了行走动力系统和后动力输出系统以及3路双作用液压快速挂接系统;对整机的转向性能、稳定性能、越埂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机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载四轮着地状态下,车架最大变形发生在中间横梁部位,总变形量为5.08mm,最大等效弹性应变为0.0035,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前桥和车架铰接处,为390.52MPa;在满载三轮着地状态下,车架最大变形发生在侧梁部位,总变形量为20.74mm,最大等效弹性应变为0.0058,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前桥和车架铰接处,为805.46MPa。整机果园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多功能动力底盘行驶速度为0~35km/h,田间作业速度为1~6km/h,最小转弯半径为2m,最大爬坡角为24°,最大越埂高度为235mm,可挂接多种农具,能够满足果园的田间生产管理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介绍朝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针对目前体制及运行机制、服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朝阳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玉米-大豆轮作免耕种植模式下,针对玉米根土结合体较大且垄向分布不均匀,阻碍大豆垄上双行播种开沟器垄向运动,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行距一致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锯齿式大豆垄上双行播种开沟器。在阐述锯齿式大豆垄上双行播种开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前刀曲线进行了设计,推导出前刀曲线方程;分析了侧刃切割根系力学模型,确定侧刃为锯齿形;对玉米根土结合体进行农艺学测量,确定了锯齿形侧刃的关键参数;根据大豆播种的农艺要求,明确了开沟器主体内导种管以交错形式布置,同时确定了锯齿式开沟器的入土隙角为5°。离散元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锯齿式开沟器能有效切断玉米根系且有较优的工作稳定性,进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在机组前进速度7 km/h、开沟深度50 mm条件下,以根系切断率为主要指标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锯齿形侧刃有较强的锯切能力,平均根系切断率达97.25%。与双圆盘开沟器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锯齿式开沟器比双圆盘开沟器开沟深度变异系数降低43.33%、种子横向距离变异系数降低60.81%。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均表明锯齿式开沟器满足免耕大豆垄上双行播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