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20,(10)
高效的生态山羊养殖可充分提高山羊肉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研究生态养殖背景下温州市地域黑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对平阳、永嘉、文成等3个地区的黑山羊养殖场随机抽取67份粪样,通过粪便检查法鉴别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率,调查共检出毛首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莫尼茨绦虫、球虫等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0.44%、23.88%、64.17%、17.91%、26.86%。研究表明黑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达100.0%,仰口线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为64.17%,感染类型多为混合感染,尤以仰口线虫和球虫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8月份,对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鳗鲡独孤吸虫(AzygiaAnguillae)对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的鳗鲡独孤吸虫对黄鳝的感染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以华容点的最高(51·7%),津市点次之(46·7%),其余4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感染强度也一样,华容点的最高,为4·7,津市点次之,为3·1,不同采样点的感染强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常德采样点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在6、7、9月和翌年1、4、5月黄鳝感染有鳗鲡独孤吸虫,感染率在1·6%~18·4%间波动(以7月份最高),感染强度在1·0~17·0间变化(以4月份最高),其余月份无感染,全年总感染率为3·5%,平均感染强度为5·41。全部阳性宿主的体长频率呈正态分布,以30~35c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占37·7%。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月份之间的感染差异性,与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和作为中间宿主的食饵动物(多种小型鱼类)数量分布的均一性,以及鳗鲡独孤吸虫的生活史及黄鳝的习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2)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PR)在伊宁市的流行情况。选择伊宁市5家使用g 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的养猪场,采集不同阶段猪的血清样品549份,病理组织样品94份,利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伪狂犬病毒(PRV)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各猪场均存在g E基因抗体检测阳性,血清样品总阳性数106份,总阳性率为19.31%;g B基因抗体检测血清样品总阳性数465份,总阳性率为84.70%;PCR检测PRV总阳性数36份,阳性率38.30%,RT-PCR检测PRRSV总阳性数59份,阳性率62.77%,二重感染数34份,占PRV检测阳性数的94.44%。调查表明,伊宁市养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的情况,对伊宁市养猪业构成一定的威胁;PRV感染及发病受到免疫、混合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建华  李文 《畜禽业》2004,(10):53-54
2004年4月南阳市郊区某猪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猪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统计,该猪场存栏850头商品猪,40头母猪,前后有92头仔猪,210头架子猪相继发病,共有184头死亡.死亡率达22%。  相似文献   

5.
车玉宝 《畜禽业》2013,(7):91+71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由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猪的感染率较高,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2006年8月份某猪场100头育肥猪中有2头猪突然发病,经过半个月时间,共有30头猪感染,感染率达30%,死亡率几乎100%。该病以体温升高,便秘或下痢,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出现进行性消瘦、死亡等为主要特征;以全身组织器官的炎症变化为主要病理变化,根据流行特  相似文献   

6.
对澧水下游水系保河堤镇的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膀胱和消化道内寄生有3种蠕虫,分别是巴氏叶形吸虫、少睾恒河绦虫和黄颡旋驼形线虫。这3种蠕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5.0%、34.9%和74.7%;感染强度分别为4.12、1.72和14.8。叶形吸虫和旋驼形线虫的感染率有随体长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有所波动;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在鱼体长18cm以下基本一致,鱼体长18cm以上则明显下降。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4月份比较高,5月份则下降;旋驼形线虫相反,4、5月份很高,3月份较低;叶形吸虫在5月份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巢湖太湖新银鱼寄生虫调查和食物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11月在巢湖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的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食物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巢湖的太湖新银鱼感染的寄生虫是双线绦虫,感染率8月份为(57.14±53.45)%,9月份为(66.67±47.76)%,两月平均感染率为(65.22±48.15)%;感染强度8月份为(0.71±0.76)个/尾,9月份为(1.59±1.80)个/尾,两月平均感染强度为(1.46±1.71)个/尾。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66.32±11.85)%,出现率为100%;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57.86±31.00)%,出现率为87.18%。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6)
为了解伊犁河谷牧区哈萨克羊吸虫病的感染情况,实验通过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新源县那拉提,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巩留县吉尔尕郎乡5个地点的散养哈萨克羊138只,进行了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点羊均存在3种吸虫的感染情况。138份样品中,阳性样品138份,总感染率为100%;其中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新源县那拉提,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巩留县吉尔尕郎乡的哈萨克羊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0.5%、21.5%、30.1%、31.1%、22.1%。检测出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前后盘吸虫、岐腔吸虫、肝片吸虫。结果说明,伊犁河谷牧区哈萨克羊感染寄生虫病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放养猪蛔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引起猪的一种内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腔内,幼虫主要侵害肝脏和肺脏。本病在我乡分布很广泛,感染普遍,是一个往往被养猪户忽视的寄生虫病。特别是当地群众对仔猪和架子猪有放养的习  相似文献   

10.
张儒华 《畜禽业》2010,(8):80-81
<正>仔猪舌面乳头状增生病常发生于10日龄内的初生仔猪。尤以1~3日龄的初生仔猪多发。10日龄以上的仔猪、架子猪、育肥猪、种公猪及母猪未见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末及冬春季节多发,本病农村俗称捉嘴风或舌疮。在兽医临床中约有30%左右的新生仔猪发生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则由于舌边的乳头状增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1.
王锡祯  王泽华  何华 《畜禽业》2002,(3):Y004-Y005
当前在我国由仔猪下痢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据调查一年损失近100亿元.引起下痢的原因并不单纯,从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营养、环境、应激等都可成为病因,而且混合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感染率高达45.80%.为了快速在临诊上作出初步诊断,减少损失,这里将一些常见的几种仔猪下痢病的现场诊断和防制方法简要的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冬春季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病原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多种病原和多种病因混合感染,以出生后3~7日龄、断乳后10~18d的仔猪多发,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20%~40%。仔猪临床表现为厌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猪伪狂犬病又名奇痒症,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可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断奶前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大批死亡,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成年猪感染耐过后,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源,猪伪狂犬病已成为危害全球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9,(5):12-14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规模化猪场2014-2016年猪衣原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对采自龙岩6个县市247个规模化猪场的3 663份种猪血清进行猪衣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3年来龙岩市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为14.06(515/3663);2015年感染率最高。不同种猪群之间的猪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母猪群的阳性感染率最高,达16.62%(179/1077),其次是后备母猪的阳性感染率为14.39%(20/139),公猪群的阳性感染率较低,为12.43%(23/185);繁殖障碍母猪与健康母猪的猪衣原体病的阳性感染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龙岩市猪衣原体病感染仍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重庆市忠县种猪场PCV-2的感染情况,笔者采用ELISA法对采自6个种猪场的494头份猪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种猪场PCV-2感染率为100%(6/6),PCV-2阳性幅度为7.4%~28.1%,总阳性率为17.4%(86/494),经产母猪阳性率为30.4%(51/168),后备母猪阳性率为17.1%(26/152),断奶仔猪阳性率为5.2%(9/174)。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2,(1):103-104
生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圆环病毒引起猪感染发病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对生猪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之势。2016年8月—2017年10月对16个规模养猪场和75户农村散养户所饲养的462头能繁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感染情况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结果圆环病毒的感染率高达17.2%,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颤抖、皮炎型与肾病综合征、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该病的发生、临床症状及防治技术的总结,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对衡阳市黄鳝感染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18.4%,感染强度为5.53(2~18),平均丰度为1.02±2.76;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42.7%,感染强度为3.57(1~15),平均丰度为1.52±2.49;两种蠕虫均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9%,都不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3.7%。黄鳝的感染与其体长有一定关系,对新棘衣虫,体长45cm以下86尾中仅1尾发现有感染,以上则有较高的感染率(最高为76.5%);对胃瘤线虫,体长35cm以上其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上升,感染强度则降低,以上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下降,感染强度则变化不大。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16和0.49,表明棘头虫比线虫的聚集度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10):50-51
为了搞好同仁县2017年牛皮蝇病防治及上年度防治效果考核工作,根据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分别于3月和5月份分2次对3个牧业乡镇、3个农业乡镇开展了牛皮蝇病防治及效果考核,结果表明:2次共抽检牛600头,感染26头,平均感染率4.33%,平均强度2.8。其中:已防治组共抽检448头,感染7头,感染率1.56%,平均强度1.57;未防治组共抽检152头,感染19头,感染率12.5%,平均强度3.26。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5)
为了解上海地区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现状,于2010~2014年间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毒株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场户构成比例中,规模猪场占62.1%,专业养猪户占37.9%;PCV2引发的临床病症中,PMWS比例最高,占58.6%;PDNS次之,占24.1%,其它病症占17.2%;经对不同季节发病情况的统计,冬季发病比例最高,达44.8%,夏季次之,占27.6%,春季和秋季则分别占17.2%和10.4%。经对29个PCV2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平均混合感染率达到53.1%。经对病原学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分析,以PCV-2b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93.1%;其次为PCV-2a,占6.9%。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5)
<正>2014年5月11日我县某养殖场饲养的怀孕母猪突然死胎、黑胎、流产和木乃伊胎等情况,育肥猪出现发热,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等症状。该次疫情发病速度快,感染率高,经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猪伪狂犬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现在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宋某饲养的母猪出现多胎母猪死胎、流产、黑胎和木乃伊胎等情况,弱仔猪在2 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