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早世代稳定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9个具有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系和7个栽培稻作为主体亲本杂交配组,在130个组合F2群体963个株系中,发现28个组合中出现73个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水稻早世代稳定既不是质量性状遗传也不是数量性状遗传,是按株群分离的遗传方式,出现稳定株系的组合F1群体发生了分离,F2群体中既有性状不分离的稳定株系又有孟德尔  相似文献   

2.
高EGCG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金科  郑金贵  陈荣冰  陈常颂 《作物学报》2005,31(11):1511-1517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是茶叶具有抗癌功效的核心成分[1~3],是决定茶叶饮料品质好坏的关键因子之一[4],是茶多酚具有生理活性和广阔用途的最关键的核心成分[5~7]。EGCG在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的含量一般为9%~13%,前人对EGCG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功能性方面[8~10]。而茶树EGCG的遗传规律、资源筛选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居世界之首[11],前人已对茶树种质资源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品种早期鉴定、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生物化学、细胞学、解剖学、形态学、制茶学、孢粉学、发酵学及抗性(抗寒、抗病虫)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12~19]。若能从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EGCG含量(>13%)的品种或株系,一方面,可作为茶树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可应用于生产,从茶树鲜叶中直接大量提取EGCG。因此,高EGCG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于EGCG的工业化生产、茶树新品种选育、提高茶树鲜叶或干茶的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筛选高EGCG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花器官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桔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1~5],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应用进行了研究[6~11]。1996年我们在油菜育种圃甘蓝型黄籽油菜宁油10号株系中发现了3株异常株,每株只结几个角果,角果肥大且角粒数只有1~5个,后来研究证实为雌性不育突变体,定名为FS1。雌性不育系作父本与母本混播,应用于杂交油菜制种可缩小父、母本间传粉距离,增加母本播种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初步研究表明,FS1天然授粉、套袋自交、剥蕾自交结角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为1.30-2.07粒,其雌性不育性可以遗传,花粉育性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正常,为2n=3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有关研究另文报道)。为了解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的雌性不育机制,本文从形态结构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Xa4和Xa23的聚合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世界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常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1], 严重的可减产80%[2], 甚至绝收[3]。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控制白叶枯病的有效措施[4~6]。但长期以来,我国利用的白叶枯病抗性具有专化性,抗性基因单一,加强了病菌的选择压,必然加速新的或原来处于劣势的病原菌小种变迁,使品种失去原有的抗性[7]。Huang等(1997)曾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于同一个品种(系),提高了抗性,拓宽了抗谱,这是改良和延长品种抗性的一个有效措施[8]。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麦分蘖的发生规律、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在群体结构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报道[1~3]。前人运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和32P示踪的方法研究主茎、分蘖之间的营养关系[4~6],夏镇澳等[7]研究认为,小麦在拔节后,主茎运往分蘖的养分极少;但分蘖均可将养分运往主茎和其他分蘖,特别是小分蘖中将养分运往主茎比其他大分蘖的多。郑广华[8]认为,无效分蘖的光合产物虽然有较大比例运转给有效分蘖,但因它的光全能力较弱、同化物很少且无实际意义;赵会杰等[9]研究不同穗型小麦主茎和分蘖之间的光合产物分配结果认为,... ...  相似文献   

6.
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22、429、430、942、950、966是由多倍体(四倍体或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来的早世代稳定水稻品系,利用上述早稳型水稻与普通二倍体水稻杂交,以研究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杂交后代的遗传。通过田间观察和分子标记的检测F2,结果发现在大量的杂交组合后代中,只有429×9311杂交组合后代仍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即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该杂交组合中遗传了下来,而其它杂交组合中,早世代稳定特性未能遗传下来,推测早世代稳定特性的遗传可能和杂交双亲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水稻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稳型水稻是一种新型的杂交水稻,它由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F2代的稳定株系选育而成,具有新颖性、可遗传的早代稳定等特点,其F2代稳定这一特异现象难以用经典的遗传学理论解释,现有的研究表明一种特殊的基因控制着早代稳定的遗传,但对这一特殊的基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目前对这种新型杂交水稻的深入研究在胚胎学、  相似文献   

8.
杨宙  陈浩  唐微  林拥军 《作物学报》2012,38(5):814-819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 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 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 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 消除体细胞变异, 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 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 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 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 在室内抗性试验中, 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 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 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 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群体分离法(Bulk sergeant analysis,BSA)和比较分析方法,以转基因水稻高代材料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得到的3个F2群体和1个DH群体为材料,分析遗传背景与外源基因对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本的遗传背景对农艺性状表现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消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F2群体中外源基因对农艺性状变异起到重要作用,并促使农艺性状的分离程度增加。而DH群体中尽管外源基因促进株系变异系数增加,但对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组织培养是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而外源基因的导入增加了农艺性状变异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主要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 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ADE模型),分析8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在不同环境下的农艺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估算遗传方差分量、遗传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预测F1和F2的杂种优势,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表明,农艺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控制。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相关系数值较大,利用杂种优势在早期世代可以得到协同改良,纤维品质性状间易实现协同改良。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和F2的皮棉产量均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