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2006年4月对福建北部沙埕港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研究和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调查共出现浮游植物115种,种类以沿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并呈现较为明显的亚热带海湾种群区系特征,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3113.24ind·L^-1;水平分布上,呈内湾高于外湾的格局;垂直分布上,表层丰度略高,不同水层的分布梯度不明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别为2.390、2.650、0.726、0.306。应用PRIMER软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沙埕港浮游植物群落分为内湾群落和外湾群落2大类群,且前者的异质性高于后者;影响主要差异的环境因子为溶解氧、pH、硝酸盐和硅酸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1%),相关系数为0.372;(pH、NH4、SiO4)是匹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变量子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1。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金沙江上游叶巴滩至苏洼龙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平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对设置的13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4门44属120种,其中硅藻门为优势门类。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0.13×106 cells/L和0.08 mg/L。t检验表明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类、细胞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平水期。冗余分析(RDA)显示:在平水期,N营养盐(TN、NH3-N)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在丰水期,除N营养盐(NH3-N)和pH外,水温(WT)和溶解氧(DO)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为掌握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州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7种,库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年变化范围为7.8×105-9.72×106 cells/L;全年主要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与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高州水库各区域属于中污染状态;CCA分析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是影响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温度、pH与CODMn对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5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cells/L之间波动,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与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与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的变化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金华地区不同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为金华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6月(夏季)、9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4月(春季),对调查水域20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计算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聚类与非线性多维标序(NMDS)排序,并基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金华地区不同水系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调查有7门184种,其中硅藻(74种)和绿藻(63种)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0.22%和34.24%,表现出硅藻+绿藻类型;时空差异明显,秋季种类较为丰富,各采样点种类丰富度不一;优势种组成存在季节性差异变化,以硅藻门居多,其中常见优势种有脆杆藻(Fragilaria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小球藻(Chlorella sp.);(2)浮游植物的年均细胞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9.37±12.70)×104 个/L和(0.30±0.19) mg/L;(3)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28~5.54、0.71~0.89、2.38~3.69和0.78~0.97。金华地区不同水系浮游植物群落受轻度干扰且处于稳定状态,且在时间变化上无显著差异(P>0.05);水质清洁至中度污染状态,水生态状况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6.
北运河水系秋季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对流经北京的北运河水系的45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0种,各采样点物种平均密度为503. 56 ind./L,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为2. 65,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 6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以J物种数最多,MP密度最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的识别和比较是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阳宗海2008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砷污染,且砷浓度目前仍处于超标水平,有必要识别砷污染水体中不同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异同。通过显微镜检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探究阳宗海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因子。结果表明,蓝藻门在浮游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全湖平均比例为91%),其次是甲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对DGGE条带中的DNA片段进行blast比对显示,阳宗海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异养细菌)主要包含放线菌纲、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PCA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存在差异,ANOSIM结果表明,南部和中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R=0.48)。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和水温分别单独解释了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5.69%和16.51%,砷主要通过与水温和空间距离的相互作用对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水环境指标和空间距离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关系(P0.05)。与浮游细菌相比,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R2=0.61,P0.001),可能与浮游植物扩散能力小于细菌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分水江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为劣V水体。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密度为0.7×10^4-168310×10。个/L,以富营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与水体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2012年好汉泊水库完成了库容扩建工程0,满足了亚布力镇、亚布力林业局的供水需要及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造雪等用水需要。为了解新的水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1年和2012年的5、7、9月,对;亚布力水源地好汉泊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扩容后浮游植物丰度(21.6×10。ind·L-1 -1038.×10。ind·L。)和生物量(0.15mg·L-1~17.05mg·L-1)均比2011年生物量(0.79~9.63mg·L-1)、丰度f10.8×10%d·L-1537.6×10。ind·L“)有所增加,绿藻门种类数上升幅度最大,蓝藻门种类种数也有明显增加。2012年Shannon—Weaver指数在1.85~3.3之间,2011年在2.34—4.5之间l,水质评价均为贫一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及优势种生态特征,于2015年和2016年8月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响应速率等方法测定优势种的生态位量度。结果表明:(1)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7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8科35属,其中优势种5种,隶属2门5属,优势种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区域均有差异;(2)泉生菱形藻(Nitzschia fonticola)生态位宽度最大,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生态位宽度最小;(3)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群落结构较为稳定;(4)浮游植物优势种呈发展或衰退趋势是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间竞争的必然结果。本研究结果为色-普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积累基础数据,为探讨生态位分化理论下的种间关系、资源利用及生态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