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内,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等于1985年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研制出了转基因鱼,并建立了转基因鱼模型,此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进 《科学养鱼》2003,(10):7-8
转基因鱼是借助生物技术的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鱼体,通过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使其优良性状在鱼体上得以表达,并经过人工选育而培育出的一类性状优良、遗传稳定、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自1985年世界首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之际,距今已有17年。这一全新的生物技术产物,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转基因技术的关心,而是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因素。作为养殖品种,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其作为优良物种所带来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鱼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鱼体内,使其能在此代性状中得到表达,将外源基因导入的常用方法有显微注射、电脉冲、精子携带等方法。我国的转基因鱼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存在问题颇多,主要是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对鱼体基础代谢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4.
针对转基因鱼技术中关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选配、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可控表达、转基因鱼鉴定、建立转基因鱼纯系个体以及转基因鱼应用安全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鱼研究及商品化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转基因技术是农业和医药行业的研究热门。自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诞生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很快应用到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经济鱼类新品种,并在解决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基因转移等方面的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全鱼”生长激素(GH)基因的克隆与应用,使快速生长转GH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需要解决转移基因的定位整合、稳定表达和遗传,以及转基因鱼释放的生态和食品安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转基因鱼技术中关于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选配、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可控表达、转 基因鱼鉴定、建立转基因鱼纯系个体以及转基因鱼应用安全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转基因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包括转基因品种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的安全性问题。但作为一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尽管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有各种怀疑,其仍将在鱼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物种间的基因改良技术。转基因鱼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的基因组内,并使其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鱼类。目前,显微注射法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基因导入方法。近年来,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当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超级鲤及子代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作转基因材料,获得了一批转基因鲤鱼和1尾“超级鲤”鱼。经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了受体鱼的基因组中并在体内表达出外源生长激素。连续多年的池塘生长实验表明,转基因鲤鱼的快速生长效应比正常鲤鱼明显,在试验鱼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比对照组群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分别提高了52.5%,46.0%,76.0%,而且由性成熟的超级转基因鲤鱼繁殖的F1代和F2代鱼,仍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团头鲂和鲤中的整合和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得到整合、转录、翻译和表达,并具促生长效应。转基因雌鱼和雄鱼有性繁殖所获得的子鱼带有外源基因,表明外源基因能通过性细胞传递给子代,并仍具促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构建肉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的转基因鲤鲫杂交鱼梁利群,孙孝文,沈俊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目前,转基因鱼研究多以提高受体鱼的生长速度,培育快速生长转基因鱼新品系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品质优良的经济鱼类的需求越...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鱼类品种和保护濒临灭种的鱼类,韩国国立水产振兴院遗传育种科研小组开设了一家鱼类基因银行。所谓鱼类基因银行,即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从鱼体上提取的基因进行分析,查清基因特性,用于鱼类品种改良和优良杂交鱼生产等的机构。韩国去年开设的鱼类基因银行,用冷冻高速离心分离机、DNA染色及截断装置、DNA分析器等,从鱼肝中提取基因,杏明基因的碱性序列,然后将优良的基因放入冰箱,在一40C的条件下保存。这家鱼类基因银行已入韩国具有代表性的8个养殖鱼种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祛行提取保存,计划用保存的基因开发抗病力强,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各种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相继出现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自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诞生后,鱼类基因转移技术很快应用到鱼类育种中。20年来国内外主要进行了快速生长、抗寒(耐寒)、抗病等方面的转基因鱼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鱼类的基因转移技术和检测方法,转基因鱼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鱼对食用动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报导了以转基因鱼作为食物对食用动物的影响研究。以猫为实验动物,用所构建的软牛和羊生长激素基因鲤鱼鱼种喂养,三个月后将实验猫杀死,测定其生理学指标和血液学指标并进行几种组织的重金属含量和外源基因残存量的测定。实验结果,并未发现转基因鱼对猫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鱼类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玉梅 《水产学杂志》2001,14(2):79-81,91
随着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类的技术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基因转移技术就是这种技术思想酝酿的创新点之一。鱼类是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广东鲮等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同农业一样 ,发展淡水养殖业也存在品种改良问题 ,发展和完善基因转移技术 ,将优良性状的基因 ,如生长激素、干扰素、抗冻蛋白、抗病等基因导入鱼受精卵内以达到遗传改良 ,为培育高产、优质及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系提供新途径[1] [2 ] 。由于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 ,自身优势明显而使得转基因在鱼类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鱼类基因转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因转移为鱼类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自1985年第1例转基因鱼问世至今已获得十几种转基因鱼,在促进生长,提高鱼类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关于鱼类基因转移成功的报道,分析了各种转基因技术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对其作用机理、适用对象、条件优化、转化效率等几个方面做了概括性叙述。  相似文献   

16.
<正> 近10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为动物定向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鱼类育种中也已获得了迅速发展。1 转基因鱼的产生及育种意义 由于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具有怀卵量大,容易进行胚胎体外操作等特点,用鱼类进行基因转移较之用其他动物既经济又有世代繁殖快等优  相似文献   

17.
东海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0):30-31
转基因动物工程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遗传育种新技术。我国在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率先进行鱼类转基因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有关转基因鱼可能有安全性问题,已受到许多育种学家的极大关注。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么宗利先生研究认为。转基因鱼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转基因鱼的生产步骤,生转基因鱼的基因选择,鱼体抗病技术以及迅速诊断鱼病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含有外源基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龟(简称:转基因唐鱼)和同胞家系中不含有外源基因唐鱼(简称: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唐鱼,粗脂肪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唐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基因唐鱼和非...  相似文献   

20.
转牛(羊)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鲤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出转牛和羊生长激素基因实验鲤鱼一万余尾,筛选出生长速度快,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鲤鱼143尾,遗传实验证实外源基因可遗传给后代,经池塘生长实验证明于代仍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征,建立了把外源基直接注入鲤鱼受精卵及确定了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等构建转基因鱼的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