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褪黑素(100 μmol/L)对大豆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提升SOD、CAT、POD、APX的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显著提高了SOD、CAT、POD、APX的活性。因此外源褪黑素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大豆苗期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2.
低钾胁迫对不同钾营养效应型大豆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伟  曹敏建  王晓光  李植 《大豆科学》2005,24(2):101-105
以四种钾营养效应型大豆品种(系)(铁丰31号、沈农6号、铁95068-5、GD16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钾浓度处理,研究低钾胁迫对大豆整个生育期细胞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的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出现最晚.从敏感型来看,耐性系数高的不敏感型品种(系)CAT与POD的活性差异明显高于耐性系数低的敏感型品种(系),SOD活性差异则不甚显著.由此,本文认为大豆钾营养敏感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保护酶系统活性差异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大豆不同耐冷性中萌发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郝晶  张立军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7,26(2):171-175
以大豆耐冷品种Kottman和铁丰31号、冷敏感品种沈农8号和东农46号为材料,以20℃为对照研究在10℃和6℃低温下萌发过程中大豆抗氧化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抗冷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6℃下,在萌发的中后期,耐冷品种铁丰31号和Kottman的SOD活性仍相对稳定并维持较高活性,POD活性迅速上升,并一直显著高于冷敏感品种.在6℃下,耐冷品种的CAT活性在萌发初期(0~9 d)有大幅下降,然后随着萌发的进程而缓慢上升,而冷敏感品种CAT活性在萌发的(0~9 d)大幅下降,此后小幅下降后又缓慢回升.试验表明,耐冷大豆品种在萌发期间的SOD、POD、CAT活性对低温反应灵敏,低温处理后活性较高或较稳定;耐冷品种和冷敏感品种的CAT活性变化在低温(6℃)下的差异最大,这表明过氧化氢酶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的活性氧代谢中可能具有较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对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品种铁丰29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O3浓度升高和UV-B辐射增强单独胁迫及复合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O3处理大豆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低于对照;UV处理下,大豆叶片SOD、CAT、POD活性也均低于对照,但基本高于O3处理;O3及UV复合处理下,加剧了SOD、CAT、POD活性的减弱.对POD同工酶研究发现,在分枝期,O3处理产生Ⅰ条新谱带,开花期和结荚期均比分枝期多2条谱带,并且受胁迫处理的POD酶谱带与对照相比颜色较浅,说明在整个生育期,胁迫处理下的大豆叶片POD同工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镁对大豆叶片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为材料,采用土培实验方法,设置不同的镁离子处理水平,研究五 叶期和盛花期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 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MP)和抗氧化酶( SOD、POD 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五叶期时与镁离子浓度成正相关,盛花期时与镁离子浓度 负相关;在缺镁(0. 00mg/kg)条件下,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 化物酶( POD)活性较其它处理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施镁则能显著降低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 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镁离子浓度60. 00mg/L的效果最好。3个大豆品种五叶期时脯氨酸和MDA含量较对照(0. 00mg/kg)降低1. 38%~22. 96%和12. 60%~44. 50% ,盛花期时则下降了11. 11% ~57. 90%和9. 87% ~71. 61%; 质膜透性五叶期时较对照下降了7. 19% ~38. 61% ,盛花期时则降低了21. 79%~46. 10%。SOD、POD和CAT对镁 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大豆品种对镁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浙春3号对镁最为敏感,浙春2号次之, 9703对镁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钾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模拟干旱环境设置不同钾肥处理,于开花期测定黑农44大豆叶片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明确钾对大豆抗旱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钾肥可以提高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其中,K3处理(K2O 0.42 g·kg-1土)的酶活性增加值最多.SOD,CAT活性在抵御轻度干旱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重度胁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的黄腐酸(FA)对大豆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以期揭示FA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FA可以提高大豆萌发率,显著增加种子POD、CAT及SOD的活性.FA浓度为100 mg·kg-1时,CAT、SOD活性分别提高32.15%、24.5%;FA浓度为200 mg·kg-1时,大豆萌发率比对照提高34.6%,并且POD活性增加19.92%.而高浓度的黄腐酸对大豆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FA表现出类似生长调节剂的性质,适宜浓度的黄腐酸能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对种子萌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栽培大豆黑农40不同器官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畅  关旸 《大豆科学》2007,26(3):343-346,354
通过对盐胁迫下栽培大豆黑农40的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中主要的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探讨了大豆耐盐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黑农40叶片中的SOD、POD和APX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根部和茎部.叶片中的POD和APX在高盐胁迫下的应答反应都比在低盐时快速.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引起根、茎、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发生明显的下降,在高盐胁迫下这种下降比在低盐时更为急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大豆苗期干旱外源褪黑素对其抗氧化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为试验材料,分析水分胁迫下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对大豆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胁迫(CK)相比,施用褪黑素显著提高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处理后第4天,叶面喷施和根施处理与CK相比,SOD活性在V5期分别提高6.3%和19.5%,POD、CAT活性在V1期分别提高7.5%、12.7%和5.6%、9.9%(P<0.05),MDA含量在V3期分别降低了9.4%、10.3%(P<0.05);处理后第7天,叶面喷施褪黑素与对照相比,在V1期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了6.3%、9.5%、4.9%(P<0.05),而根施褪黑素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9%、20.9%、11.1%(P<0.05),MDA含量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处理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6.9%、10.3%(P<0.05);V1、V3和V5期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1.6%、29.8%、12.6%(P<0.05),而根施褪黑素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3%、31.8%、24.9%(P<0.05)。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通过降低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水分平衡、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最终提高其产量,而且根施褪黑素效果要显著优于叶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麦品种对除草剂炔草酯的耐性与抗氧化特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对除草剂敏感型品种宁麦16、中度敏感型品种扬麦15和耐药型品种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制剂处理后三个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1处理15d后,宁麦16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41%,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SOD、POD和GSTs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和23.33%;扬麦15叶片MDA含量增加32.05%,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OD和GSTs活性提高29.77%和28.30%;淮麦23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GSTs活性无显著变化,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3.87%。当药剂浓度为240mg·L-1时,淮麦23叶片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16.67%)及扬麦15(23.58%)。说明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反应在抗氧化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不同磷效率型大豆品种,设低磷(0 kg·hm-2)、中磷(82.5 kg·hm-2)和高磷(165 kg·hm-2)3个磷处理,测定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叶片的SOD、POD和CAT的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SOD、POD和CAT的活性在整个生育时期均保持较高水平,而MDA含量较低.中磷和高磷对磷高效品种SOD和POD活性影响较小,生育后期CAT活性下降减缓,且可以增加磷低效品种生育后期的SOD和POD活性,使CAT活性下降时期延迟至鼓粒期.与低磷条件相比,在中、高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MDA含量分别下降了10.0%和4.8%,磷低效品种分别下降了20.9%和17.9%.说明磷高效品种具有较强的植株活性氧清除能力,能保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抵抗低磷胁迫的能力,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吲哚丁酸钾(IBA-K)在减轻干旱对大豆根系的伤害中的作用,以垦丰16(干旱敏感型)和合丰50(耐旱型)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IBA-K拌种对两个品种大豆在正常供水、干旱和复水条件下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而IBA-K处理后,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形态建成、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高于其干旱对照,膜受损程度减轻。IBA-K处理下,大豆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干旱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干旱对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其干旱对照。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POD活性和CAT活性在复水条件下分别高于其干旱对照,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复水后,IBA-K处理下的垦丰16根干重和总根长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3.13%和24.51%,合丰50根干重和总根长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合丰50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降低11.80%和15.09%,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14.90%和3.94%,垦丰16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系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10.62%和10.70%。IBA-K处理和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两个品种大豆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无明显调控作用。综上,IBA-K通过提高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轻干旱胁迫对苗期大豆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铝对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培养基(沙)下,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铝的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不施铝的,而SOD活性却显著低于不施铝的.随着供铝浓度的增大,茶树叶片SOD、APX、CAT、POD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茶树缺铝状况和适量铝可以促进茶树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低钾胁迫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大田筛选的钾高效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品系铁95068-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钾浓度的降低,2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有所增加,但沈农6号增加幅度不大,而铁95068-5则增幅较大。在每个生育时期,2个品种各保护酶活性均随着钾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说明适度低钾胁迫会激发大豆的保护酶活性;不同钾浓度下,沈农6号和铁95068-5叶片SOD活性均随着大豆的生长发育逐渐下降;CAT和POD活性先逐渐增强,随后下降:2个品种CAT活性到开花盛期(R2)达到峰值,POD活性分别在鼓粒期(R6)和盛荚期(R4)达到峰值。沈农6号各生育时期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同期的铁95068-5,表明大豆钾效率的高低与其体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在大豆种植初期以表型和抗氧化酶活性评价和筛选耐盐大豆资源,缓解山东省土壤盐渍化对大豆生产的影响,以山东省9份主推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其萌芽期进行4个梯度NaCl胁迫处理,测定其表型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耐盐性,并分析各指标与品种耐盐性的相关性,探究综合评价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型和抗氧化酶指标。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高于1%可显著降低大豆发芽率、胚根长和须根数;随着盐浓度不断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显著;品种耐盐性分级与盐胁迫浓度相关,耐盐品种菏豆28、齐黄34在不同NaCl胁迫条件下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SOD活性是大豆萌芽期耐盐性鉴定评价的重要指标,胚根长、须根数及CAT、POD活性是高浓度NaCl胁迫(1%NaCl)下,大豆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为大豆耐盐性的快捷鉴定评价提供选择指标和数据支撑,能够促进耐盐大豆种质创新及优良亲本筛选。  相似文献   

17.
H2O2对不同大豆品种低温萌发及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军  宋广周  白霜  魏颖  崔震海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8,27(1):97-100,105
大豆喜温,对低温敏感,播种后易遭受冷害造成减产.冷害与低温诱发植物活性氧的形成增加并抑制其清除能力有关.但研究表明当环境胁迫诱导活性氧增加的初期,也诱导清除能力的增强,H2O2参与这个过程的诱导.然而外源H2O2处理对大豆种子低温萌发的效应、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内源H2O2含量的变化还不清楚.以冷敏感型大豆品种沈农8号、沈农9411和耐冷型大豆品种铁丰31、Kottman为材料,用10,20,50,100和200 mmol L-1的H2O2进行浸种处理后,在低温(5℃)下萌发.当外源H2O2浓度低于50 mmol L-1时,各浓度处理都提高发芽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提高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当H2O2浓度高于50 mmol L-1时,抗氧化酶活性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耐冷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冷敏感品种;在萌发过程中,内源H2O2含量随H2O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外源H2O2可能通过大豆内源H2O2含量的提高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从而减轻低温伤害,提高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对爪哇稻剑叶抗氧化酶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森  于江辉  肖国樱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0):1846-1850
为了探讨耐高温能力不同的爪哇稻品种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生理指标响应的差异,设置自然温度和高温胁迫2个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爪哇稻剑叶抗氧化酶类活性和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爪哇稻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耐热性不同的2个品种中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耐热品种IRAT109中,SOD和POD活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一直升高,但在热敏感品种19 D中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过程中都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热敏感品种19 D的下降幅度要大于耐热品种IRAT10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高温胁迫下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且热敏感品种19 D的上升幅度大于耐热品种IRAT109。丙二醛(MDA)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在高温处理过程中一直处于增加状态,耐热品种IRAT109的增加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19 D。推测耐热品种IRAT109的耐高温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生较少的活性氧,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高效地清除活性氧。  相似文献   

19.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垦鉴27(磷高效型)和丰收25(磷低效型)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水平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细胞膜透性、SOD、POD、CAT活性以及MDA积累状况.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大豆在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保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低磷胁迫下,丰收25细胞膜透性大幅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升高41.01%,MDA含量增加23.43%,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降低12.52%,POD活性降低24.16%,CAT活性降低31.75%;垦鉴27细胞膜透性稍有增加,相对电导率升高19.39%,MDA含量增加14.11%,保护酶活性略有降低,SOD活性降低4.98%,POD活性降低13.21%,CAT活性降低28.81%.由此说明,垦鉴27可以通过对磷素高效利用,提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降低O2的产生速率,从而降低细胞膜透性,而丰收25这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0.
寒地冬小麦返青期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寒地冬小麦返青期抗氧化特性,以返青率存在明显差异的5个寒地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返青期田间分阶段取样,测定和分析了MDA、GSH和As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降温后冬小麦幼苗叶鞘MDA含量增加,且与返青率呈显著负相关;返青期大幅度降温过程中返青率较高的品系的SOD活性和AsA含量增加较快,AsA含量与返青率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OD活性、AsA和GSH含量与MDA含量相关不显著。因此,提高寒地冬小麦返青期SOD活性和AsA含量,降低MDA含量,能减轻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