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兔绦虫蚴病有豆状囊尾蚴、连续多头蚴病和棘球蚴病,是绦虫的幼虫阶段寄生在兔的体内引起的,兔是这些绦虫蚴的中间宿主。其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狐狸等食肉动物体内。兔绦虫蚴病的发生,大多与养犬有密切关系,发病兔一般是圈养或半笼养,而非完全封闭式笼养。搞好犬绦虫病的防治,不在同一场地养犬和养兔,对防止兔绦虫蚴病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危害牛羊的包虫病主要有细粒棘球蚴病、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也称三蚴病)。成虫隶属带科的细粒棘球绦虫、多头带绦虫和泡状带绦虫的中期绦虫体,即包虫囊,终宿主感染原头蚴发育为  相似文献   

3.
正羊常见的带状绦虫病有细颈囊尾蚴病、脑包虫病和斯氏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和感染率高,俗称"水铃铛病",只有在屠宰羊时可看到内脏黏膜附着很多水泡样大小不等的袋状水铃铛。脑包虫病又叫多头蚴病,是由肉食动物(犬等)肠道中的多头带状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脑腔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病羊以低头转圈,神经紊乱,视力减退为特征。斯氏多头蚴病是危害山羊肌肉组织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俗称"肌肉水泡囊病",以横纹肌肉内出现散在性、  相似文献   

4.
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中间宿主羊(猪、牛等动物)的肠系膜、网膜、浆膜、肺脏、肝脏等处而引起的绦虫的幼虫病。细颈囊尾蚴呈豌豆大到鸡蛋大的泡囊状,乳白色,囊内充满囊液,囊壁上有1个乳白色头节和颈部。在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一般仅见屠宰后内脏上附着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常呈水泡状向下悬垂着,俗称“水铃铛”或“水淋子”。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等兽的小肠内。成熟孕卵节片脱落并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吃掉后,六钩蚴在小肠内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肝、网膜、肠系膜等处引起细颈囊尾蚴病。但…  相似文献   

5.
兔绦虫蚴主要有豆状囊尾蚴、连续多头蚴和棘球蚴,是由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兔的体内引起。兔是该病的中间宿主。其成虫绦虫寄生在犬、狐狸等肉食兽体内,犬是其终末宿主。该病使兔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并诱发其他疾病,对养兔业危害较  相似文献   

6.
绦虫感染在经济、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促进了寄生虫免疫学的广泛研究。六钩蚴体外短期培养所产生的代谢物,免疫牛、羊等带科绦虫病国外已进入实用阶段。但猪囊尾蚴匀浆直接免疫猪囊虫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囊尾蚴(A)、囊液(B)、六钩蚴(C)为免疫原,处理各试验动物组,结合  相似文献   

7.
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寄生于犬、狼、狐小肠内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狼、狐的小肠中.幼虫期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中间宿主的脑部,也有寄生在其它部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绦虫的蚴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羊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所引起的绦虫蚴病,成虫泡状带绦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成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羊只。羊细颈囊尾蚴病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以狗放牧为助手的地区,发病率更高,可达20%以上,死亡率一般不高。但是,被感染羊只长期消瘦,极大影响羊的生产性能。现将我们对本病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秋,我们引入150只绒山羊。2005年春,羊只开始发病,有部分羊只逐渐消瘦、虚弱。开始以为营养不足,就加量补充精料,饮豆浆水,发病羊只病情有所减轻,期间无羊只死亡,到5月份开始…  相似文献   

9.
绵羊绦虫蚴病是羊群中比较常见的危害较高并易高发的寄生虫病,分为棘球蚴病、细颈囊尾蚴病以及脑多头蚴病,其病原体分别为带科细粒棘球、泡状带以及多头的绦虫中绦期幼虫。通常羊发病时不易被发现,并极易造成全群发病。这种疾病会造成羊的生长发育迟缓,抗病能力较差,进而导致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且饲料空耗,并且毛肉减产,导致出栏率以及屠宰率降低,这也是春季绵羊产生乏弱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牛、羊绦虫蚴病(棘球蚴、细颈囊尾蚴、多头蚴),在刚察县广泛流行,对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尤其是棘球蚴,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不仅使家畜生长发育迟滞,生产力降低,还影响人体健康。仅屠宰时被感染肝、肺不能食用而废弃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