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对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系)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比CK增产增糖的品种(系)有6个,其中桂热2号和凉蔗02-186的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和有效茎数等较CK有明显的优势,福农41号的枯心苗率和梢腐病率最高,凉蔗07-53、凉蔗03-23和凉蔗03-81蔗糖分偏低,其他材料与CK差异不大。通过产量和总含糖量综合分析,桂热2号、凉蔗02-186、桂糖42号表现优异,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及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在3个蔗区的5个试验点对4个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分蘖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变异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显著,分蘖率和分蘖苗数对有效茎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分蘖农艺性状的差异将甘蔗分为低分蘖甘蔗品种(系)(新台糖22号、桂糖42号)和高分蘖甘蔗品种(系)(桂热2号、凉蔗03-81),与高分蘖甘蔗品种(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茎数(0.76**),低分蘖甘蔗品种(系)则是单茎重(0.83**),高分蘖(0.64*)和低分蘖品种(系)的分蘖率(0.68*)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茎数对2种类型甘蔗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苗数和分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综上所述,分蘖可以显著提高有效茎数,从而影响甘蔗产量,且影响甘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甘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和品种审定。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广西防城港国有昌菱农场对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新一宿的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有7个品种(系)的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增加,蔗茎产量增幅为5.78%~41.38%,理论产糖量增幅为10.07%~47.54%;桂糖42号在蔗糖分、田间锤度、株高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低于对照;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优于对照,蔗糖分优于或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良;凉蔗03-83、凉蔗03-81、凉蔗03-23虽然在蔗茎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糖分过低,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综合考虑各品种(系)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初步认为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在防城港蔗区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推荐审定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单作常规施氮量为对照(CK),设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A)、氮化肥减量40%+间作绿豆压青(B)和氮化肥减量60%+间作绿豆压青(C)3个处理,通过测定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甘蔗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绿豆影响新植蔗分蘖,分蘖率显著低于CK,但对甘蔗有效茎数影响不显著。新植蔗产量表现为A>B>CK>C。氮化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甘蔗茎径有促进作用。宿根蔗蔗茎产量表现为A>B>C>CK。2年的甘蔗蔗糖分含量表现为C>B>A>CK。氮化肥减少20%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综合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氮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的表现,试验以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的A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6.
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广西糖业不断提供优良的甘蔗新品种,采用改良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以粤糖85-177×CP 81-1254为组合,经“五圃制”选育程序选育和2009~2010年度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丰产、宿根性强、高糖、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2011年3月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区试平均甘蔗单产为104.9 t/hm2,比广西主要当家品种ROC 22(ROC 22)增产18.76%,比新台糖16号(ROC 16)增产26.17%;宿根蔗平均单产为108.0 t/hm2,分别比ROC 22和ROC 16增产29.08%和29.22%;甘蔗蔗糖分为14.16%,与ROC 22和ROC 16相当;平均单位面积含糖量为14.8 t/hm2,比ROC 22增糖16.68%,比ROC 16增糖22.70%.适宜在广西各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云蔗02-58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多年多次试验,该品系10月份平均蔗糖分可达13.99%,全期(11 ~3月)平均蔗糖分达17.26%,最高蔗糖分可达20.97%,早熟、高糖种性十分突出.该品系兼具有效茎多、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和脱叶性好等优良性状.可在蔗区热量充足、水肥条件好的蔗地作为特早熟高糖品种推广应用,同时可作为特早熟、特高糖基因源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GGE双标图分析7个甘蔗参试品种在7个试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云蔗05-51(YZ05-51)为单茎产量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9(FN39)和柳城03-1137(LC03-1137)的单茎产量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8 (FN38)、粤甘35 (YG35)和新台糖22 (ROC22)有效茎数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云蔗05-51 (YZ05-51)为蔗茎产量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福农38 (FN38)和柳城03-1137 (LC03-1137)蔗茎产量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和赣南02-70 (GN02-70)为甘蔗蔗糖分较高且稳定性强的品种, 云蔗05-51 (YZ05-51)和福农38 (FN38)甘蔗蔗糖分较高, 但稳定性较差; 福农39 (FN39)为产糖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的品种, 福农38(FN38)、云蔗05-51 (YZ05-51)和柳城03-1137 (LC03-1137)的产糖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云南瑞丽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单茎产量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云南保山和广西来宾2个试点有效茎数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较强; 广西崇左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蔗茎产量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柳州2个试点甘蔗蔗糖分的区分力较强; 广西百色和云南临沧2个试点产糖量的区分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糖能两用型甘蔗新品种粤糖91-110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糖91-1102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从粤农73-204×粤糖84-3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糖能两用型甘蔗新品种。该品种中熟高糖高产,萌芽快、齐,分蘖性中等,宿根性较强;中至中大茎,实心,前期生长较快,老叶较容易脱壳;据全部10年48点次试验结果,粤糖91-1102平均蔗茎产量103440kg/hm2、蔗糖产量14400kg/hm2、平均蔗糖含量13.94%,分别较对照种ROC10增产蔗茎16.1%、增产糖12.0%,蔗糖含量低0.35个百分点;人工接种鉴定,抗黑穗病和中抗嵌纹病;适宜广东、广西及福建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坡地或水旱田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沈万宽  邓海华  刘福业 《种子》2007,26(7):89-91
粤糖96-835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从Co 419×新台糖10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糖能两用型甘蔗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高糖高产,萌芽快、齐,分蘖性好,宿根性较强;中至中大茎,实心,不易倒伏,老叶较容易脱壳;6年38点次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6-835平均蔗茎产量105 531 kg/hm2、含糖量15 333 kg/hm2、平均蔗糖分14.55%,分别较对照ROC 10增产蔗25.2%、增产糖26.3%,蔗糖分高0.07%;人工接种,高抗黑穗病和嵌纹病;适宜粤西、粤北及广西、福建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田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桂育9号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2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测定相关农艺性状和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最高苗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对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显著,A3B2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佳,产量最高(7 550kg/hm 2)。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种植桂育9号时,种植密度以3.0×10 5蔸/hm 2、每蔸2苗、施氮量165kg/hm 2为宜。  相似文献   

12.
酵素炭基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以酵素碳肥替代化肥作为大棚番茄底肥时,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大棚番茄为研究对象,设传统底肥处理(CK1)“三16%”复合肥832.5 kg/hm2;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CK2)“三16%”复合肥832.5 kg/hm2+水稻秸秆555 kg/hm2;酵素炭处理,1387.5 kg/hm2 (BF)。分析了番茄的农艺性状、产量、氨基酸含量和品质指标。酵素碳处理较CK1、CK2更能有效促进番茄根系、茎干生长,增加果实大小;酵素碳较CK1增产12.6%,较CK2增产6.7%;氨基酸总含量较CK1增加71.7%,较CK2增加117.7%。其中EAA、NEAA、CEAA、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高于CK1、CK2;酵素炭处理除维生素C、总酸外,总糖、糖酸比、蛋白质、番茄红素比CK1、CK2高。酵素碳处理较传统底肥处理和化肥配施秸秆处理更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总体上更能提升番茄果实的品质。因此,设施蔬菜生产中,用酵素炭部分替代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3种栽培模式对芸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万株/hm 2时,各栽培模式芸豆的单株荚数最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最高;分枝数与茎粗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芸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子粒呈上升趋势。110cm垄作和65cm垄作在密度为2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 525.25和2 389.23kg/hm 2;平作在密度为20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为2 008.44kg/hm 2。故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保苗株数25万株/hm 2时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糖料蔗等价配方施肥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状况,筛选适合广西来宾市蔗区的施肥配方。以糖料蔗绿色高产高糖为目标,将前期试验筛选的5个施肥配方和常规施肥配方(CK)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新台糖22号,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施肥配方处理糖料蔗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广西来宾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的糖料蔗施肥配方为F2和F5施肥配方,理论产蔗量分别比CK增产5.97和1.80t/hm 2,分别比CK提高6.74%和2.03%;甘蔗蔗糖分分别比CK增加0.18和0.06个百分点;理论产糖量分别比CK增加1.00和0.31t/hm 2,分别比CK提高8.16%和2.53%。总体来看,F2施肥配方优于CK且差异显著,F2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较为均匀,CK施肥配方存在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结合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蔗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氮磷钾施用量和比例合理并注重加施微量元素对提高糖料蔗生产效益有促进作用;F5施肥配方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但F5施肥配方重施生物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可逐步改良和培肥土壤,符合绿色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与密度的相关性,明确通过密度塑造适宜机采株型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K836为试验材料,设计3×10 4、6×10 4和9×10 4株/hm 2 3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机采棉子棉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密度范围内,棉花株高、果枝长度、果枝第一节位长度、果枝节数、单株果枝数和单株干物质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对第一果枝节位和果枝夹角没有显著影响。与低密度(3×10 4株/hm 2)相比,高密度处理(9×10 4株/hm 2)棉花单铃重降低,衣分提高,单株铃数降低,总铃数增加,密度对子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除第一果枝高度外,株高、第一果枝节位、果枝长度、果枝第一节位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单株果枝数与单株干物质量和单株铃数呈正相关,与单铃重和子棉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果枝长度和单株果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使棉花株高降低,果枝变短,株型更为紧凑,可以通过密度塑造适合机械采收的株型,冀南地区高密度(9×10 4株/hm 2)处理棉花株型符合机采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氮素运筹是调控作物生长及光合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以丰油10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氮肥及其施用量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及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简化高效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蕾薹期和花期的叶绿素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所增加,花期的叶绿素SPAD值明显高于对照N0。而与光合作用相关的4个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在蕾薹期受氮肥施用量影响较显著,花期差异不显著。当采用尿素分次施用纯氮量达到240kg/hm 2(U16)时,可显著增加株高、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此时产量最高,为2 929.33kg/hm 2。当采用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纯氮量达到180kg/hm 2(CRU12)时,产量较高,为2 696.17kg/hm 2,与分次施用不同量尿素处理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省时省工,是简化高效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