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分析了生物处理技术及生态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处理现状,通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阐述,分析了集中处理模式与分散处理模式的类型与应用情况,指出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应该坚持分散处理与相对集中处理并重,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首先要考虑其经济性和适用性,同时指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巢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特点和排放特征,综述了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现状,介绍了A/O、MBR、氧化沟、生态组合和生物滤池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最后提出了农村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经济简便,适宜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体化脱氧除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调查研究,选取4种典型处理技术:DSP-SH(Anaerobic-Anoxic-Oxic,A2/O)生物脱氮除磷技术、Hy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膜生物反应技术(Membrane Bio-Reactor,MBR)以及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SB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除Hy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处理效果基本达标外,DSP-SH(A2/O)技术、SBR技术以及MBR技术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均未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需定期加药提高去除率。4种污水处理技术的投资及占地面积均较低,DSP-SH(A2/O)和Hy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的操作管理和后续维护均比较方便;MBR技术污水处理效果好,但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经济较发达或对出水要求较高的地区;SBR技术运行方便灵活且费用适中,适用于受地形、占地面积限制的农村集中居住地。只有因地制宜地选用水处理技术模式,并结合稳定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管理维护机制,才能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付笑凡 《乡村科技》2024,(1):127-131
为科学合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了厌氧-人工湿地、A/O-人工湿地、生物滤地-人工湿地、S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处理效果,发现采用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降低后期运维管理难度。农村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污水处理与其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和选择适合当地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寒冷地区农村的实际和水处理技术难点,对适应寒地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总结。对寒区分散型污水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对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生物处理和生态生物结合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在考虑分散性特点、低温制约、经济制约、管理模式等诸多制约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寒地农村污水治理相应的工艺组合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厕所革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农村生活污水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它的治理在标准、模式、技术、运维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现状,针对全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典型案例,从处理技术、排放标准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论述了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农村自然的自净能力和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建立排放标准的合理前提,同时也介绍了智慧运维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根据农村居住分散、地势差异大的特点,强调了分散式处理的重要性,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处理复杂的难题,以生态处理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3-15205
当前,农村污水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介绍了高效藻类塘技术、地下渗滤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几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集中处理难度大、污染面广等特点,造成了严重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突出问题。美国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发展历程,总结美国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在相关政策与法律、应用技术、技术规范及标准、资金支持、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启示,旨在拓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污水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日益紧迫。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可以分为集中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更适合农村污水水量少,分布范围大的特点。通过对常熟市分散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设施的建设情况和常用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乡总体规划、已建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优化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3.
刘兰岚  郝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14-16715,16749
介绍了日本主要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槽和农村集落排水设施,结合我国农村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分析日本较为成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我国农村污水收集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净化槽技术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日本研发的净化槽的处理工艺。日本开发的净化槽装置,具有占地小、见效快、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其作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全面掌握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指导“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2008—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从国家层面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跨越三个“五年”,但总体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比例仍然很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亟待在分类聚焦细化资金保障、加强县域规划技术帮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供需平台和提升监管水平等方面系统谋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