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6株闽西地区PEDV毒株,对其S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确定闽西毒株S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闽西毒株S基因相互间高度保守,与当前国内外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属于当前流行毒株。并且,闽西毒株与疫苗毒株CV777和早期韩国毒株(DR13和SM98)均存在遗传差异。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疫苗毒株CV777相比,闽西毒株S基因中和表位区域COE中存在8~11个突变位点,与2010年后中国分离毒株相似。重组分析显示,闽西毒株与当前国内流行毒株起源相同,为早期疫苗毒株和变异毒株的重组毒株,这可能是导致近期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本试验结果对了解闽西地区以及我国PEDV的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基础,为PEDV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0年-2014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0年以来,随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新毒株的出现,猪流行性腹泻(PED)开始在免疫猪群中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国内多个省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至今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明确当前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DNA Star、MEGA6等软件对2010年-2014年NCBI上已收录的319株PEDV S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筛选出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毒株,并对各代表毒株、疫苗株、经典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序列变化进行分析。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进化树可分为G1、G2两大分支,其中多数流行毒株位于G1分支上,与较早的疫苗株及经典毒株遗传距离差异较大。除Chinju99和JS/HZ/2012两株经典毒株位于G1分支上外,其余所有的疫苗株和经典毒株均位于G2分支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各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及疫苗株相比存在明显的变异位点,且主要集中于S1区的氨基端。结果表明,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PEDV毒株与经典毒株及疫苗株相比,其基因序列呈现出快速变异和进化的趋势,尽快从当前流行毒株中筛选出新的疫苗候选株将成为防控该病继续蔓延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3):34-38
为了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分离到的14株PED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代表毒株的ORF3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检测的PEDV流行毒株的ORF3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2.4%~100%,与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为92.0%~96.4%,与PEDV变异株的同源性为95.1%~100%。根据ORF3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分离的14个PEDV毒株与CV777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远,与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近,表明我国PEDV流行毒株以变异株为主,较以往的疫苗株CV777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疫苗,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484-1488
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肆虐我国的养猪业,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分析PEDV在我国最新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2014—2015年在7个省份分离的9株PEDV毒株的S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分别与疫苗株、中国2010年前经典毒株、中国2010—2013年出现的毒株及韩国、美国近年来毒株进行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发现:9株PEDV 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5%;与疫苗株和中国2010年前经典毒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3.4%~96.2%;与中国、韩国、美国近年来暴发的毒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7.4%~99.2%。遗传进化树显示:我国常用的疫苗毒株CV777处于G1组,这9株毒株S基因均位于G2组,说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与疫苗株和早期经典毒株的亲缘性相去较远。序列比对表明现阶段PEDV S基因已发生较大变异,存在高度相似的缺失,插入和变异,且在中和表位区域存在多处变异,可能降低常规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基因组遗传演化特征,将山东省滨州市某猪场的PEDV阳性样品接种Vero E6细胞,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PEDV,将其命名为SD20BZ01株。通过RT-PCR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经测序、拼接获得SD20BZ0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D20BZ01株与我国2010年以来流行的GII-b亚群变异株序列同源性为97.8%~98.7%,明显高于CV777、DR13、SM98、SD-M等早期经典毒株,因此SD20BZ01属于GII-b亚群变异株。基于S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基本一致。与CV777株相比,SD20BZ01株S蛋白在中和抗原表位COE处有10个氨基酸突变,与近年来变异株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基本一致,说明GII-b亚群PEDV的变异规律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为山东省PEDV流行病学研究及其流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我国的流行及变异情况,对2014年在辽宁省某发病鸡场分离得到的IBV毒株LN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LN株基因组全长27 672 nt。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LN株与国内代表流行株QX型IBV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与H120等常用疫苗株及其他经典毒株进化关系相对较远;LN株对3周龄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提示:目前与H120等疫苗株差异较大的IBV毒株仍在我国流行,养殖生产中需要重视对这一类型毒株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14-2015年山西省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的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4个S基因片段,并对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毒株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PEDV山西分离株的S基因与CV777 vaccine相比,在170~171 bp之间插入12个核苷酸,在401~402、454~455 bp之间均插入3个核苷酸,在461~468 bp之间缺失6个核苷酸。4株PEDV山西分离株S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8%和98.6%~99.7%,与2011-2015年中国流行毒株、CV777 vaccine、attenuated DR13、CV777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95.0%~98.5%、93.2%~93.6%、93.2%~93.7%、93.7%~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98.9%、91.9%~92.6%、92.1%~92.9%、92.9%~94.0%。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EDV S基因分为3个群,4株PEDV山西分离株属于第一群,与2010年以后国内流行毒株(除AH-M、SQ2014)的亲缘关系较近,与2010年以前中国流行毒株、2个日本株、7个韩国株、2个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山西省流行的PEDV发生较明显的变异,需研发新的疫苗来控制PEDV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王姣  秦凯  柴文娴  赵永刚 《兽医导刊》2017,(24):227-228
为分析常州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用RT-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从常州地区采集的104份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4株阳性材料所带病毒的部分M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常州地区PEDV的个体阳性率为3.8%,猪场阳性率为7.7%;与经典病毒株CV777相比,4株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都有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省内本地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100.0%,但与欧洲毒株的同源性较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常州地区PEDV流行株和参考株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3株常州毒株和一些其他国内毒株、泰国毒株、韩国毒株以及美国毒株属于Ⅰ群,另外1株常州株与2株泰国株构成了Ⅲ群,而现用疫苗株CV777则属于Ⅱ群,常州地区内PEDV有一定程度的进化和变异,并且需要选择更有效的疫苗株来控制PEDV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PEDV通过基因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方式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高致病力毒株、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各类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临床上猪腹泻情况更加复杂。自2010年10月以来,由PEDV变异株引起的PED在我国大规模暴发流行,用经典毒株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PEDV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旨在为PED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四川省彭州某免疫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猪场猪感染的PEDV毒株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本试验采用RT-PCR法筛选PEDV阳性样本,命名为SCXM株,对全基因组序列克隆测序获取全基因组序列,并对主要结构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CXM株的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S基因,与71个毒株相比同源性为90.4%~99.2%,与猪场免疫疫苗株CV777相比同源性仅为93.8%。与国内常用疫苗毒株相比,在5个线性抗原表位(P1、S1P2、S1P3、SS5和SS6)和1个中和抗原表位(SID)均存在氨基酸位点突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CXM株属于G2b亚型PEDV,与湖北HBXY3株和越南毒株同在一个分支,表明这些地区流行毒株的演化过程存在相关性。另外对ORF3、M和N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CXM与疫苗株相比均存在一定数量的氨基酸突变,但变异程度相对较小,且未引起抗原性预测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EDV SCXM株属新型变异毒株,其S基因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异,S基因多个氨基酸突变和抗原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猪场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丰富了PEDV基因学研究资料,探讨了SCXM株PEDV遗传变异和演化特征,为PEDV的分子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