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安全研究进展及南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畜安全三方面概述了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全世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原则与方法和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法规.表明转基因作物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全世界正在积极构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我国南繁转基因环境安全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南繁地区有成为染缸的潜在威胁.为保护南繁...  相似文献   

2.
侯伟 《中国种业》2014,(11):17-19
随着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快速发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逐年增多。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转基因南繁单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从事南繁工作的机构、转基因南繁试验基地为对象,了解南繁基本情况、条件建设、相关诉求等内容。为在我国南繁基地开展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4,(9):35-35
<正>近日,有媒体对湖北省有部分地区非法销售转基因稻种作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我国进口和种植了哪些转基因作物?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情况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五种作物。"这位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4.
<正>1概况目前,转基因作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2012年,全球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1.703亿hm2,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完成了对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食物、饲料或商业化种植的2 497项审批,涉及25种作物的319个转化体(Clive,2012)。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6位。随着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快速发展,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的单位逐年增多。2003年以来,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无论从项目的实施数量,还是所涉及的作物都在增加。随着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与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1995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取得了迅速发展。随着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其安全性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现状、潜在的生态风险、我国有关的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人民日报》解读了国内转基因作物种类,并首次曝光了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名单。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其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管理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的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条例和法规等管理体系,以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本文介绍了国内转基因管理的相关法规、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原则、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及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问题     
《种子世界》2006,(9):56-57
我国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424项 截至目前,农业部共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424项,发放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玉米等18个品种的进口加工原料用安全证书。农业部共受理了192家国内外研究单位的安全评价申请1525项。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共批准了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456项、环境释放211项、生产性试验181项。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据悉,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再次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业部表示,抗虫水稻华恢1号、抗虫水稻Bt汕优63、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这三个品种早在2009年获得过安全证书,并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后失效,但始终未获得商业化批准。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并不意味着将加快我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我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取大胆研发和审慎推广的态度,逐步批准转基因非食用作物、非口粮作物与口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为抗虫水稻等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抗虫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危机的成因与复兴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世界头号转基因大豆进口国。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我国,不但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种植业,压榨业,而且对大豆种质资源的安全,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的健康等也构成严重的或潜在的威胁。从国际市场看,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尤其是有机和绿色大豆很有发展前景,应该抓住市场和机遇,占领市场。只要国家重视和予以支持,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产品开发;建立全国的转基因大豆安全监控网络,控制转基因大豆的流通渠道;发展和完善转基因大豆的检测手段,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可以改变我国世界第一进口国的局面,更可成为大豆种植、加工和出口强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转基因植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及上海市各类重大研究计划的持续支持和推动下,本市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迅速,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和生物反应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通过简要概括本市科研机构在转基因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旨在掌握当前该领域的基本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为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抗虫棉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抗虫棉研究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有关基础研究的差距、抗虫棉品种的主要问题及产业化的不足,从科技体制、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发生基因漂移的风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外源基因对普通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污染以及通过自然杂交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都在增加。转基因大豆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2007年占据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1%。我国野生大豆的种质资源丰富,且每年都要大量引入转基因大豆,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风险。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大豆在我国发生基因逃逸并与野生近缘种杂交的可能性以及杂交后可能的生态效应,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工作的方向,以期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质粒分子以其良好的适应性被较多地用作转基因标准材料的替代品。本文根据转植酸酶基因玉米phyA2基因设计引物与探针,并构建了一种包含phyA2基因片段(243 bp)和内标基因片段(178 bp)的质粒分子pPZ。选取不同转基因模板DNA作用于phyA2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只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出现131 bp的目的条带;选取不同转基因作物检测体系作用于质粒分子pPZ,只有以pPZ DNA为模板时出现目的条带(131 bp和88 bp)。同时采用pPZ质粒分子和转基因玉米阳性基因组DNA为标准对4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混合样品(3.0%、1.0%、0.5%和0.1%)进行定量检测,t检验表明,2种标准产生的斜率、线性相关系数和定值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pPZ质粒分子可以作为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替代品用于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现状及贸易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首个转基因植物产品番茄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发、产业等均取得了飞速进展,转基因产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为防范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风险,应对不断出现的贸易壁垒,作者整理分析了自1994年以来转基因食品国际研发、获批、种植推广、安全性评价等状况,以及中国转基因食品获批、消费、管理状况,提出了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和贸易壁垒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仔幼犬成活率低、死亡率高是目前制约养犬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造成仔幼犬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因素主要是对母犬和仔幼犬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仔幼犬感染疾病所致。降低仔幼犬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加强对母犬和仔幼犬的饲养管理,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科学的治疗,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免疫程序的科学化和清洁消毒的经常化,同时对不同日龄的仔幼犬要注意使用适宜的配方饲料进行饲喂。  相似文献   

19.
RNAi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悦  付伟  翟勇 《作物杂志》2018,34(1):9-4
RNA干扰(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育种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的RNAi转基因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RNAi转基因作物如何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分析了RNAi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及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不同点,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风险,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态度,最后分析了RNAi转基因作物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对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