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自制伊维菌素(IVM)和吡喹酮(PZQ)复方制剂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验将18只绵羊随机分为3组,A组肌肉注射自制复方制剂;B组皮下注射市售单方IVM注射液;C组口服市售单方PZQ片剂,其中伊维菌素的给药剂量均为0.2 mg/kg体重,A组PZQ的剂量为30 mg/kg体重,C组PZQ剂量为100 mg/kg体重.试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自制复方制剂中IVM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单方对照药物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尽管复方制剂PZQ的剂量约为单方对照品的1/3,但两者的AUC值相似,复方制剂中PZQ的达峰时间比单方对照品快约6倍,T1/2beta长约3倍,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达24 h,结果说明,自制复方制剂中IVM的生物利用度与单方对照药物相似,吡喹酮的生物利用度与单方对照药物相比有显著提高,且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在奶牛体内的代谢情况,试验采用健康成年母牛5头,按体重2.0 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胺,血浆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奶牛血浆中氟尼辛葡甲胺的浓度,DAS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表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为(126.01±15.34)μg/mL·h,MRT(0~t)为(4.92±0.39)h,t1/2z为(7.57±2.27)h,Vz/F为(159.33±42.66)L·h/kg,Tmax为0.5 h,Cmax为(44.56±2.88)μg/mL。说明氟尼辛葡甲胺在产后奶牛体内肌肉注射后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08-1915
为了研究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人工感染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和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内治疗试验是将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分为20、40、60mg/kg 3个剂量组与氟苯尼考对照组(40mg/kg)以及氟尼辛葡甲胺对照组(3.65mg/kg)以颈部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仔猪。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59、1.09、0.59、2.12mg/L;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12、6.13、17.86、17.86mg/L。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率分别为(10.19±4.84)、(14.33±4.07)、(15.53±5.38)kg,死亡率分别为10%、10%、0,好转率分别为60%、90%、100%,治愈率分别为20%、90%、100%;氟苯尼考组的增重率为(9.90±4.25)kg;氟尼辛葡甲胺组的增重率为(8.02±3.83)kg。结果表明,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作用也优于氟苯尼考注射液。建议本品的治疗剂量为颈部肌肉注射40mg/kg,每7d给药1次,连用2次,如症状严重可2d给药1次,连用2次。  相似文献   

4.
6头成年健康黄牛,皮下埋置组织笼后,建立急性炎症模型,以2.2mg/kg剂量单次快速静注氟尼辛葡甲胺,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氟尼辛葡甲胺的质量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静注氟尼辛葡甲胺后,黄牛血浆中药物质量浓度下降迅速,体内分布广泛,消除半衰期为(t_(1/2λz))为5.34h,体清除率(CL)为0.18L/kg,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7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2.33μg·h/mL;氟尼辛葡甲胺广泛地分布到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但是渗透速度慢。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药物的平均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7.12h和3.25h,峰浓度(C_(max))分别为0.65mg/L和1.44mg/L,组织液和炎症渗AUC与血浆AUC比值(AUCratio)分别为118%和214%。以上数据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分布到炎症组织的能力强于正常组织,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药物消除均速度慢于血浆,每天静脉注射2.2 mg/kg氟尼辛葡甲胺可以在黄牛体内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对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解热效果,试验选75头患呼吸道疾病泌乳期的奶牛并分为5个组,分别为高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4.4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中剂量组(推荐剂量,氟尼辛葡甲胺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低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1.1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药物对照组(福乃达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和土霉素组(20 mg/kg·bw),每组15头奶牛。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奶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食欲、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情况,并依据评分表进行打分。结果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之间,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比土霉素组在降低动物直肠温度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P≤0.05)。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土霉素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降低更显著(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得分数值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略低于药物对照组。在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土霉素组和药物对照组对奶牛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80.00%、73.33%、60.00%、53.33%和66.67%。结论:建议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奶牛高热时,给药方式为静脉给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2.2 mg/kg·bw,每日1次,连用5 d,并单次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20 mg/kg·bw,连用5 d。  相似文献   

6.
新兽药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胺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氟尼辛葡甲胺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胺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2 mg/kg)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1 mg/kg)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对靶动物奶牛的安全性,选择20头健康泌乳奶牛,随机分成4组,即1×(2.2 mg/kg bw)、3×(6.6 mg/kg bw)、5×(11.0 mg/kg bw)推荐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注射无菌注射用水)。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观察用药后奶牛的直肠温度、精神状态以及乳房局部症状等临床症状,并进行血液生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1×、3×推荐剂量组临床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靶动物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正氟尼辛葡甲胺是一种有效的非麻醉、非甾体类的镇痛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反应中的环氧化酶的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的合成,表现出明显的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氟尼辛葡甲胺是氟尼辛的葡甲胺盐,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被广泛用于制剂生产。最早由Doran;Henry等人于1996年研制生产,美国先灵葆雅公司将其做成注射液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1]。FM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动物的多种病症,如马的疝痛、内毒血症和骨骼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氟尼辛葡甲胺掩味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氟尼辛葡甲胺掩味口腔崩解片中的氟尼辛葡甲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中氟尼辛葡甲胺的含量,并测定了其崩解时限、重量差异、脆碎度和溶出度。结果显示:氟尼辛葡甲胺掩味口腔崩解片能在30 s内崩解完全,重量差异和脆碎度均符合规定;制剂在人工唾液中60 s内溶出低于10%,在pH值4.5的醋酸缓冲液中10 min内溶出超过80%,表明具有掩味效果及速释特性;TLC背景清晰,分离效果好,无干扰;氟尼辛葡甲胺在24.5~24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n=6)为0.58%。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氟尼辛葡甲胺掩味口腔崩解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黄芩苷的抗炎作用,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1.0±1.2)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黄芩苷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添加)6组。饲喂7 d后,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提前0.5 h肌肉注射给药,然后与LPS组一起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 6 h后再次给药1次。检测注射LPS后3,24小时时猪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于注射LPS 24 h后检测血管和腹膜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仔猪3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L-6含量的升高(P0.05),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LPS刺激仔猪24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100 mg/kg黄芩苷能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IL-1β含量的升高(P0.05)。LPS刺激24 h后,仔猪血管和腹膜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管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表达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腹膜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P0.05)。说明黄芩苷能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血管和腹膜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