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17-1522
通过将通江银耳和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建设市场体系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政府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四川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营销传播渠道、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等对策,以期为通江县政府制定银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四川通江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江县耳林资源与银耳产业生产规模倍增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以段木银耳为代表的通江银耳产业是通江的农业特色产业,为了快速实现"银耳产业倍增计划",本文从通江耳林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入手,分析银耳生产规模开发潜力,根据"坐七砍八"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以耳林资源利用不饱和率60%左右进行规划,其生产规模至少可以达到现有规模的2倍以上。因此,通江耳林资源开发空间巨大,能为通江银耳产业生产规模倍增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以朵大、味纯、色黄、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50年代,通江县不断改善和创新银耳栽培技术,成为"我国人工有意识进行银耳生产的发源地"。1995年,通江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2005年4月,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视察通江,称赞"通江‘两耳一菇’,小有名气"。近年来,随着通江银耳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和银耳产业的快速发展,通江在银耳研发、新品培育上的投入逐步增加,通  相似文献   

6.
通江县是艰苦边远山区国贫县,银耳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重要的特色产业,对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来讲,把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产业的优势,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人从人文、自然特征入手分析了通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规模效益差、精深加工弱;技术落后,管理缺位;品牌价值体现不足等问题。提出要通过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规模种植,推广配套技术;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品牌价值等,努力推进通江银耳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四川通江因自然生态独特.林木资源丰富,所产通江银耳具有药食两用功效.早在明代就一枝独秀于中华大地。1995年.通江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是我国的著名特产,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四川省通江县仿野生银耳林荫栽培模式在涪阳、陈河、草池三个乡镇试种并取得成功。林荫栽培模式是把银耳从田间种植转移到山上植被好、无污染、早阳坡的林荫下种植,耳堂采用无毒薄膜和树枝建成夹膜耳堂,充分利用大自然条件来控温、控湿、防治病虫害,确保通江银耳纯天然、有机、绿色的独特品质,并且大幅度提高了银耳产量。  相似文献   

9.
银耳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温室栽培是当前发展银耳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一整套适应天津地区在温室中栽培银耳的实用技术,可为农民朋友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并推动天津市银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江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银耳产业是推动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本文在考察当前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县银耳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并指出该县银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融资困难、品牌价值体现不足以及技术和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提出要通过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银耳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大品牌挖掘力度等,努力推进通江县银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同江市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提高整地标准、确定主栽品种、改进播种方式、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传高校优势、引入激励机制、加强项目监管、建立科研攻关团队、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面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提出对策,以期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的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科技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利用策略配对方法,提出了加快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提高持续竞争力;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分开管理事业与产业;通过股权改革或组建新公司,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加强科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等策略建议,以期为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2008—2020年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资助发表论文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和Excel等分析工具,以可视化的方式对发文数量、文献来源、学科分布、研究层次、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等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在促进多元主体职能分工、加强科研与产业热点结合、促进麻类学科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强化依托单位支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麻类学科发展态势,以期为加强麻类体系建设和促进麻类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研院所视角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交叉学科不仅是重大科学成果产生的源泉,也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动向,从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角度,深入探讨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和面临形势,从产业应用目标定位、对外交流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学科建设投入、学科发展规律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析台湾休闲农业的演变、政策特征,有助于学习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为当前福建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台湾当局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呈现的政策特征及对福建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当局在制定法规、金融支农、组建农会、挖掘乡村产业发展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方面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健全规划建设的机制化和法制化、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构筑农业产业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工业园区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如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管,尽快监督落实排水许可制度;改造各个污水直排口;完善排水体制,建立污水管网验收制度,对局部排水体制进行改造等措施,为乡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土地适应性分析,结合景观构成类型,规划六大生态景点,建立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以期为山地农业园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典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省典型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为例,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地域分布及发展现状,运用区位商及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农业产业区发展阶段的划分对两个产业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马铃薯产业区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由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